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条》影评:感受不到,理解不了

《信条》由克里斯托弗·诺兰编剧和导演,约翰·大卫·华盛顿主演。讲的是整个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时间逆转”,努力防止世界毁灭的故事。我只能概括成这样了,这真是我评过最难概括的电影。还是老规矩,这次影评里不会有剧透。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信条》被整个电影行业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一部可能拯救电影行业于水火的电影。《信条》是我接近半年的时间以来第一部去电影院看的作品。在我所在的澳大利亚,电影院刚刚开始恢复营业,而且对每个影厅的客容量仍然有比较严苛的限制,所以影院里还是一片肉眼可见的萧条。但是这似乎并不会影响《信条》的票房成绩,因为你真的得看至少两遍才会完全看明白这部电影。

大家知道诺兰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作品里玩弄时间的概念,而且他的电影一部比一部难懂,然而时间在他的电影里扮演的角色通常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记忆碎片》以及《敦刻尔克》里,时间是诺兰叙事的工具,他会以打乱时间线的方式把一个相对直白的故事讲的很创新;而在《星际穿越》和《信条》里,时间则成为了故事的中心,他拍这些电影,就是为了和你聊时间的。

《信条》的核心拥有一个非常有趣而且相对原创的概念,那就是时间倒转。我说相对原创是因为,诺兰虽然不是第一个提出时间倒转的人,但绝对是第一个用两亿多美元的预算把它具象在70毫米imax胶片上的人。这部电影很难懂,几乎肯定需要你看第二遍或者更多遍才能完全看明白剧情的前前后后。我觉得《信条》在剧情的复杂程度上要远超《盗梦空间》,如果《盗梦空间》是你喜欢的电影类型的话,那我猜你也一定会很享受这部《信条》。

在这部电影里,诺兰做的最出色的一点就是对时间倒转概念的影像呈现。在很多场景里,身处正向时间和倒转时间的人,在同一时空下互动。比如你会在里面看到正向的人和倒转的人打架,正着开的车和倒着开的车在追车,甚至有一栋一边被爆破一边被重组的大楼。

而且要知道这部电影是用胶片拍摄的,诺兰坚持能实拍就实拍,甚至不惜为此买了一架真的波音747炸掉。这就意味着,上面说到的那些正反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倒带和特效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事无巨细的动作规划和现场布置。

这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只有三百个用到特效的画面,在这年头随便一个好莱坞爱情片用到的特效都会比这个多。也多亏了这些出色的视觉元素,使得观众即便长期处于一头雾水的状态,但最终还是能看下去这部电影。

除了操控时间概念之外,诺兰的另一个拿手好戏选角。我从不是一个诺兰迷,我觉得他是一个偏科非常严重,优缺点同样明显的导演,但我从来没有在他的电影里看到过我认为不合适的演员。哪怕是《敦刻尔克》要上映的时候得知Harry Styles也要出演,我本来没有抱什么期待,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发现诺兰这人还真是有一颗慧眼。

《信条》的主演John David Washington演的非常出色,我看过他演的《blackkklansman》,就很喜欢他用一种看似有些玩世不恭,随随便便的样子,去应对沉重议题,比如黑人平权或者拯救世界。Robert Pattinson,在演过《暮光之城》12年后,终于迎来了职业生业的高峰时期。先是《灯塔》,接着又是《信条》,接下来还有《蝙蝠侠》。

还有剩下的那些演员,我觉得没必要一个个点评,全都很棒。在角色呈现方面,我个人觉得最大的短板,或者应该说最短的短板?反而就是身为编剧的诺兰。

这部电影是诺兰所有电影里最诺兰的一部,这并不是一种夸奖。就像前面说的,诺兰是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导演,在《信条》里,诺兰最让人诟病的一些毛病也同样突出。角色塑造就是其中一方面。

公平来说,诺兰几乎所有的电影里的角色刻画都很弱,而这一点在他的电影里,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是坏事。比如《星际穿越》,是一部我还蛮喜欢的电影,但我会明显感觉到影片前半部分似乎忘了塑造角色这回事,所以在后半部分开始疯狂弥补,于是造就了诸多令人尴尬的台词和场面。

然而在《敦刻尔克》中,诺兰对角色塑造的忽略,是刻意而且成功的,在这种策略下,事件成为故事中的真正主角,主演的人设背景和内心戏变得无关紧要,而这种无关紧要正是战争的残酷所在。

遗憾的是,在《信条》中,诺兰对角色塑造的忽略,看起来更像是失误,而不是战略。《信条》讲的并未是一个冷冰冰的故事,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决定事件走向的重要因素,这和《敦刻尔克》中角色和事件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然而即便这些演员都贡献出了可圈可点的表演,诺兰并没能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抽出哪怕一点点时间去塑造一下角色。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角色都是0弧度的,自始至终没有变化。我完全不care这里面任何一个角色的死活,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也毫无说服力。

Elizabeth Debicki饰演的角色,也是电影里除了龙套角色之外的唯一女性,继承了电影的全部情感寄托。每当诺兰觉得电影该有点人味了,就会推出这个角色让她喊一句“啊,我的孩za”,你看了电影就会知道我完全没有在夸张或者扭曲。关于这个角色我有太多想吐槽的,但是因为不想剧透,所以就先这样吧。

除了人物塑造弱之外,另外一个被人恨的咬牙切齿的问题就是混音。诺兰有一个很气人的习惯就是经常把人物对话放在音轨的最底层,有时甚至会完全被音乐和音效盖过,诺兰曾经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驱使观众去感受角色,而不是在字面意义上理解角色。

这种解释在他以往的电影里或许还说的通,毕竟有时候听不到对话并不妨碍理解剧情,比如在《敦刻尔克》,你不用明白飞行员带着氧气罩在说什么,也可以明白形势的危急。再加上我之前看诺兰的电影都是带中文字幕的,所以说实话我并没有太被这个问题困扰。

然而在《信条》和诺兰以往作品的最大不同,就是剧情发展及其仰赖角色之间的对话。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有百分之八十的故事是通过对话去讲述的。我当时在电影院,一多半的对话完全听不清,我一度以为是我那个影院的音响调教出了问题。回来上reddit一看,才发现和我一样听不清对话的人,还有很多。

诺兰也很体贴的专门安排了一个龙套角色去忠告观众: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不要尝试着理解它,要感受它。于是观众就陷入在这样的诺兰悖论里:角色们在忙着对话,诺兰故意让我们听不清这些对话,希望我们去感受而不是理解它,可是角色又没有什么内心戏可以让我们去理解的,因为角色们在忙着对话。

《信条》是诺兰拍过信息密度最大的一部电影,大到电影最终时长都两个半小时了,但仍然能感觉到诺兰为了能在这段时间里讲完故事,在其它方面做了太多牺牲。前面说的人物塑造问题或许可以部分归咎于此,但最为深受其害的,或许是摄影和剪辑。

《信条》的故事里主角满世界的在飞,但是在视觉上你很难感受到这一点。地点和城市之间的转换往往没有任何的大景别定位镜头。这次负责摄影的是和诺兰合作过很多次的Hoyte Van Hoytema,Hoytema是一个追求极致的自然感的摄影师,他本就不是一个拥有炫技属性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就会无聊,《Her》,《007 Spectre》,《敦刻尔克》都是在摄影上非常出色的作品。

但是在《信条》里,除了前面说的那些概念性的,以及一些风景如画的镜头之外,大部分的镜头,尤其是那些角色对话的镜头,都拍的及其无聊,有好多镜头感觉就是随便找了一个地方拍。我并不认为电影一定要拍的像《barry lyndon》那样随便挑一帧出来都要美的像油画,但《信条》作为一个极其仰赖对话的电影,实在应该在这些对话的场景上多下点功夫。

剪辑也是仓促和简单的正反打,来回剪,往往连第三个机位都没有。我为了做这个影评,一查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剪辑,也是同样重对话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和《婚姻故事》的剪辑,这两部电影,我都很喜欢,尤其《婚姻故事》,我做过影评,还给打了A+。这些拥有出色作品的摄影和剪辑大师,同时在《信条》里哑了火,那似乎只有一个人,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诺兰曾经说过,在拍摄《盗梦空间》的时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会不断的提醒他,一定要注意保留角色的发展,不要让角色的塑造被宏大的剧情淹没了。《盗梦空间》是十年前的电影,那时候的诺兰,还不是如此呼风唤雨的腕。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盗梦空间》被普遍认为是诺兰最好的作品。

而且说实话,我真的很喜欢诺兰的那些不拿时间做主角的电影,我喜欢他以时间为工具去讲一个正常的故事。我还想再提一次《敦刻尔克》,因为那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敦刻尔克在叙事上画了海陆空三条线,把一小时、一天和一周发生的事情混进来一起讲,还讲的这么浑然天成。把一个陈旧的战争故事讲的如此创新,看完了还让人觉得这故事就只能这么讲,就应该这么讲。即便四年时间过去,回过头来看,它在时间概念上的操控毫无噱头之嫌。这次的《信条》,拍完我希望至少诺兰真正过了瘾,刻意开始多关注一些我们凡人会关注的一些议题。

《信条》是诺兰最诺兰的作品,但绝对不是他最好的作品,我甚至不认为它在这个行业里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电影,毕竟电影的每一处优点,都能对应着找到一处缺点。演员出色,但角色太差;配乐出色,但混音太差;动作场面出色,但剪辑摄影。。。不够好,不算太差。

另外关于这部电影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时间倒转,其实只要你真正理解了时间倒转和时间旅行的区别,它本身没什么难理解的。故事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为的剧情堆砌。就好像一个缠在一起的耳机线,解开它确实很难,但它并不是一件多么消耗脑细胞的任务。

所以对《信条》,我给出的评分是B。

这并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分数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不推荐你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事实上,我觉得你应该去,即便你是一个像我一样对所谓烧脑影片不是太感冒的人,也可以去电影院看看。1是因为这个地球上能用如此高的预算拍摄天马行空的素材的奇人不多,那些动作场面本身就足够值回票价了;2是我个人真的很希望电影人能看到,这个正在努力回复正常的世界需要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聊一聊诺兰新作《敦刻尔克》这部电影
诺兰《信条》看不懂,斯科特《异星灾变》行吗
看「信条」之前,请牢记“诺兰公式”
诺兰依然amazing——《信条》
诺兰对话许知远:我操控观众对时间的感受 | 十三邀回顾
看懂《信条》,你需要几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