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念乡村柴火灶
                                                               □ 钟剑文

  在我们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土灶头。说土,那真是名符其实的土,因为土灶头基本上是用来自田里的土坯砌成的,外面镶上几块青砖内侧涂抹泥巴,非常简陋。灶台上方前后放置着一大一小两个铁锅,两口锅中间位置还砌有一个小汤罐儿小灶。前锅一般用来煮饭,后锅用来烧水,后面的小锅靠着前方的余焰而同时加热;等饭一熟,汤罐儿里面的水或汤也嗤嗤响开了。灶台上还连接延伸一条通向屋顶瓦面的大烟囱。整个土灶头结构科学节能,功能齐全。

  土灶头虽说简陋,却是一家子温饱的保障。能干的女主人总是将灶台拾掇得干干净净,把乡下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土灶头最大的一项功能就是做饭。相比于现在电饭煲弱智式的操作,做大锅饭绝对是个技术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那时村子里会做大锅饭的人不在少数,但若论对火候的把握、对技术的把控,要数我奶奶莫属。我奶奶十六岁嫁进我家门,几十年来忙里忙外,任劳任怨,在土灶头的烟熏火燎间熬出了一手绝活,她做出的饭又松又软,色香味俱全,就连一向挑剔、脾气火爆的爷爷也赞叹不已。

  奶奶做大锅饭气势不凡,首先放上一大锅水来烧,然后把一大箩米约有三十来斤吧,进行反复淘洗。那时乡下人家食用的大米都是自家田里种的,放在晒场用石碌来碾,难免会掺有小石、细沙,所以淘米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奶奶淘米也是一件绝活,她淘的米又快又好,很少有小沙、碎糠,米淘洗完后再捞上一个大竹筐里晾干水。等这些做完后,猛烈的柴火已经把大锅里的水烧开了,奶奶就把米倒入锅中,边倒边用锅铲翻转锅底,让米均匀受热,防止米粘住锅底烧糊,然后盖上锅盖。等到水再次被烧开时,奶奶就迅速将米再次翻转一遍,将多余的米汤舀出去,一直舀到没看到米汤为止,才又盖上锅盖。然后奶奶就指挥负责烧火的减柴,或者干脆熄明火,只让炭火继续发挥作用;约莫过了三四分钟,奶奶就凑近去侧耳倾听,开始是稀疏几声啧啧的响声,接着就听到密集的饭粒细微的爆响声,一股米饭醇香开始溢出锅盖,奶奶就吩咐将未燃尽的炭火全部扒出来,整个过程就算大功告成。一锅饭足够三四十人同时享用。

  所以村子里每逢大事喜事,主家必定会早早地登门请奶奶去做饭,当然都是免费赞助,奶奶也总是热情帮忙。而年幼的我总是喜欢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蹭饭焦吃。而今城里的孩子肯定不知饭焦为何物,但在以前,那可是孩子们难忘的记忆。当米饭全部舀上来后,贴在锅底的是一层被烤得焦黄焦黄的锅巴,我们乡下叫做饭焦。那时奶奶总会撒点盐、浇点油,然后卷起来递给围在灶台旁的孩子们,那是我们乡下小孩难忘的美味。这种用柴火灶烤出来的饭焦又香又脆,不仅小孩喜欢,就连大人也喜欢,有时候甚至会看到隔壁年老的四叔公也会弄一小块饭焦坐在门口石凳上慢慢磕着,花白的胡子一动一动的,可惜他的牙不好,嚼不动,但依然很是享受锅巴的香气扑鼻,仿佛,这便是握在他手心里的日子,清香又不失甘甜。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用土灶头铁锅做出的柴火饭,远不是现在电饭锅煮出来的饭能够比拟,尤其是饭熟的时候,从锅里溢出的米饭香随着轻柔的晚风在村子每个角落里四处飘荡,让人老远、老远就能闻到香喷喷的饭焦,正在村头、巷尾疯玩的孩子会立刻丢下伙伴飞快地往家里跑,正在乡间小道上荷锄晚归的乡亲也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脚步。当然,这柴火饭撩人肺腑的滋味,没有乡居亲身体验,是很难说出它的可人滋味,自然在心里边也会少一些留恋,少一些烙在心底的韵味;只有那些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在举杯投箸之间,才会在内心里,把柴火饭的浓郁香气,挥洒得妙曼抒怀。

  其实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分是傍晚,每到煮饭时间,村子里各家各户洗盘刷锅,厨房里总会传出盆勺的碰撞之声,劈柴之声,炒菜之声,呼儿回家吃饭声,还有鸡犬吵闹声此起彼伏。那时我放学回家最温馨的事,就是坐在灶门前帮奶奶添柴烧火。当然这一举动的主要目的还是在奶奶炒菜时能够借机偷上一口,特别是遇上奶奶做东坡肉,从肉一下锅我就开始猛吞口水了。其实奶奶也明白我嘴馋的企图,只是怜悯我的瘦弱,也就常常默许我下手了。让我怀念至深的小时候的寒冬时节,外面北风呼啸,而我常常就坐在灶门前一边加柴烧火,借着火光一边翻看着借来的小人书,灶膛里吐出的火苗把我的身体烤得暖烘烘的。可有次也许是我看得太入迷了,灶膛里的炭火爆出来,点燃了灶门前的干柴我也没发觉,幸亏奶奶及时发现才消弭了大祸。为这事奶奶还唠叨了我很久。

  在我们乡下村子,土灶头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文明团结、幸福和谐的象征,土灶头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一家子温暖凝聚在一起,即使后来分了家,也是不能分灶的,因为一旦分灶就意味着整个家族步入分裂的边缘。所以老家有句俗话:“分家不分灶,分灶即拆家。”但土灶头是用土坯做的,很不耐用,每年或隔年就要拆来重砌。那时,垒砖砌灶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是相当讲究的。首先灶门忌对路,否则家人会多生病;灶门也不能对房门,那样会走失财气;灶门也不能向东或向北,因为北方属水,灶门向北,即成水浇火之势;东方属木,灶门对东,即成火烧木之局。所以灶门只能选择向西或向南。逢年过节,灶台上方墙壁正中还要贴上对联,备供品、点香烛,敬奉所谓的“灶神爷”,保佑一家子丰衣足食。

  柴火灶,当然是烧柴草的。这些柴草,既有冬闲时上山打来的杂木枝柯,也有田地里收获庄稼时留下的稻杆。这些柴草烧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草香味和来自田间的泥土气息。家家户户屋顶冒起来的烟柱,在村庄的上空、在暮色苍茫的田野里飘飘荡荡;如果风静下来,炊烟会爬得很高,犹如一架梯子攀向天际,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这便是村庄从小就浸泡在很多游子内心的最醇最香的味道,那就是乡愁。

  自从离开了家,为着稻粱谋很少回去,特别是奶奶故去后,离家更远了,而故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却时常在梦里浮现。在异乡的日子里,很少见到土灶头,自然也很少尝到清香的柴火饭。梦里依稀是故园啊,我是这样想念着,想念着日渐稀疏的村子,想念着默默守候的老屋,想念着简陋朴拙的土灶头,想念着袅袅升起的炊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才有的土灶,谁还记得烧的饭的味道?
尤溪风物·柴火灶
现在还有人用红砖做灶台吗?
农村砌土灶的讲究,拜灶王爷吃温锅饭,逐渐消失的习俗
老家的土灶
温暖的灶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