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咳嗽之后,依然会不断咯痰,有咯之不尽的感觉,该怎么办?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世界(102)

特别说明,文中方药仅供中医医师交流研究用,请勿自行使用。

在咳嗽的急性期过去之后,一些体质虚弱的患者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反复的,痛苦的咯痰的过程,总有一种宿痰在自己的体内源源不断,被生产出来的感觉。若余痰不尽,一旦遇到风吹草动,天气变化,患者马上又会出现剧烈的咳嗽。如此反反复复,最终酿成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今天要聊的,是经方学派如何解决痰饮病的问题。

痰饮病

痰饮,经方学派认为这是体内津液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出现的病理产物,可将其称之为水湿痰饮。水湿痰饮四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异源而同流,隐伏难现,患者自觉重着者为湿,清稀者为,稍浊者为,粘稠者为,痰还会进一步凝聚为顽固不化之老痰。

在经方学派中,痰饮病,其治疗大法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温药:生姜

所谓痰饮,无论是湿,是水,是饮,是痰,最有效的化解之法,莫过于用温煦的阳光,徐徐温之,在经方中,那些温暖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犹如清晨厚厚迷雾间探出头来的朝阳,不知不觉,雾霭烟消云散,万物生机盎然。

所谓体之痰非温化不除,其意即在于此。

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共用了30味药,但是最精髓的就是其中的十味温药,这十味温药因患者病位的不同,其组合也有差异。

当然,并不是说,只能用温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事实上,由于津液流通不畅,日久必生湿热,所以光用温药,必要时不辅以清热药物,不辅以泻下药物,犹如不干净的水渠,即使被烈日熏干,依然是臭水沟一条。

流水不腐,积则生热

所以,使用中药必须随证治之,不可偏执一端,清热药可用,泻下药可用,滋阴药亦可用,抓住病情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即可,例如,对于痰饮病,就当以温药为主药,再根据病邪的性质,辅以清热、泻下、理气、活血、止血药物。

在这儿“和”即有两层含义:

1、调和,和解,温和之意;

2、“和”含有“兼”的意思,也就是说,用了温药,还可以再用解表,泻下,清热等药物。

总之对于温、寒药物,我们要记住,用“寒药”有利于治疗热邪,不利于治疗痰饮;用“温药”有利于治疗痰饮,却不利于治疗热邪,所以,面对痰饮病,我们往往需要“寒温并用”,因时制宜,因病制宜,灵活调配药物,方可能治愈如此复杂的病邪。

治疗痰饮病的温药,主药如下:

白术、桂枝、半夏、生姜、麻黄、细辛、大枣、芫花、杏仁、厚朴。

白术:治痰饮温药之首

1、白术,甘,苦,温,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2、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3、半夏,辛,温,有毒,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4、生姜,辛,微温,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亦可鼓舞胃气,去泛滥之水;

5、麻黄,辛,微苦,温,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还有活血行血的作用,本经即谓之:破癥坚积聚,消赤黑斑毒;

6、细辛,辛,温,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亦可鼓舞肾气,助肺肃降,推动血行,治死肌;

7、大枣,甘,温,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亦可守护胃气,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

8、芫花,苦,辛,温,有毒,可泻水逐饮,外用杀虫疗疮;

9、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可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亦可助肺肃降,祛除肌湿

10、厚朴,苦,辛,温,可燥湿除满,下气除满。

痰饮病,或病位在肺,或病位在脾,或病位在肾,或病位在心,或病位在肝,其形成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肺主通调水道,高居水之上源,肾主化气利水,主持水之下游;而脾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胃一虚,即生寒水,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储痰之气的说法。

所以,治疗痰湿病,不仅要熟悉上面十味药,还须懂得根据痰饮病的病位不同而组合用药。

我们下次聊,不见不散!

我的微信公众号:医师黄继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饮,源于三焦气化失常,当以温药和之
中药功效记忆简表
ll 中 醫 ll 治 則
【少白中医】麻黄全视角
小青龙汤作为十大名方之一,原来是因为这样!
痰为百病之源,仲景化痰名方可除体内一切痰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