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读】《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道德经》的第六十四章承接前一章内容,对“为无为,事无事”进行更细致的阐述。《道德经》共读分享两个版本,一是根据春秋战国、西汉早期出土的文本重新校订的《道德经古本合订》(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勘定);二是《道德经》今本(曹魏经学家、哲学家王弼编著)。


古本



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

其脆也易判也。

其微也易散也。

为之乎其未有也,治之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

九成之台作于累土。

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

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且成而败之。

故临事之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教不教而复众人之所过。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今本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谢国仲】《老子禅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开篇这四句是描述修炼心法时的状态。“其未兆易谋”,未兆,就是还未产生妄想的时候,谋,就是妄想、后天意识、心中有鬼神的这种状态,就容易安驰,容易把持。当生出哪怕一点点妄想了,就容易散乱,好像一个很薄很脆的东西,碰一下就断了,“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还没有生出妄心,心还未乱的时候,要在这个时候——在初心的状态中修行,也就是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好像婴儿一样,婴儿有知,但只有知,没有思也没有想,更加没有念。只有本知,不动妄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众人就是因为“学”,动了很多念头,这就是“过”。所以老子说要学“不学”,学着不要乱动妄想,不要去搞有为,回到本知的状态,这样才能“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为无为。


懂得老子《道德经》的关键在于见性。所以必须要懂得去禅定,懂得怎么去修,怎么练功,怎么合道,怎么不动人心,你才能够回到本来的状态,本知本觉,要放下,要学会自然,然后返本还原,才能够理解老子所说的真义。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本章上段,全文意义完整而连贯。其大意为:


一、注视祸患的根源。在祸乱发生之前,先作预防。


二、凡事从小成大,由近至远;基层工作、十分重要。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事情,必须有毅力和耐心一点一滴去完成;心意稍有松懒,常会功亏一篑。


【傅佩荣】《解读老子》


本章开头,连续四个“易”字,来自丰富经验与深刻观察,显示悟道之人的自信。接着所论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得”,肯定了“慎始”的重要。接着谈及“民之从事”一语,则强调了“慎终”的重要。只有慎始慎终,才可使各种活动顺利完成。


然而,“众人之所过”一语提醒我们:人间海动以“败、失”居多,造成无数的后遗症。而圣人之“欲不欲”与“学不学”,是为了彰显“无欲”与“无知”的理想。惟其如此,才可助成“万物之自然”。关于“自然”概念,在本书共出现五次,可参考 十七章、二十三章、二十五章、五十一章。


【今人悟】


老子依据他对人生的体验和对万物的洞察,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老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没有保持事情初始时的那种热情,缺乏韧性,如果能够做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认为,一个人应发挥智能或技能的最佳状态,只有在心理平静的自然状态下才能做到。总之,在最后关头要像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出现失败的事情了。


在本章的第二个部分中,老子运用三个排比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他们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继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与老子不同,他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管窥《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助力抗疫】顺应规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第64章 慎终如始 原文和翻译
《老子》四章 教案
《道德经》微学精讲【1】 第64章——其安易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