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龙八部:萧峰、段誉、虚竹,究竟谁才是真的大英雄?

《天龙八部》是已经仙逝的著名作家、社评专家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这本书成书时间还是比较早的。是金庸先生顶着各方压力,在1963年终于成稿的作品。这部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心血之作,删删减减,历时 4 年终于创作完成。当然,这里有一个情况要说明一下:《天龙八部》中其实是有一部分内容是倪匡先生代笔撰写的。因为,当时金庸先生工作确实非常的繁忙,要去往欧洲工作生活,就把这部书留给了倪匡先生代笔,于是就产生了一小段的插曲:倪匡先生内心不太喜欢阿紫这样一个形象,于是写着写着就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过了一段时间,金庸先生回到香港的时候,倪匡还很不好意思,说我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金庸也非常的无奈。

整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大背景,通过文中的描述的江湖世界,我们的观众朋友们一定知道,在那个江湖里其实是由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所以,说这部小说气势恢宏一点也不为过。况且,大英雄萧峰为了家国,为了自己的血脉,为了两国的和平,不惜以身殉国。这慷慨的一死,天下的英雄还有什么颜色?还有什么英雄故事能和萧峰比肩的呢?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天龙八部》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都是极为精细的。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都是有逻辑可寻的。人物的情感脉络都是因果循环。所以,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是可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况且,这部小说还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这里的人物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但是其中的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这可远远不会是我们普通朋友能够拥有的人生经历。https://www.china-hdd.com

《天龙八部》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大的历史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佛学的新高度对不同人生和命运进行了辩证讲解。从江湖的进化审视和描写人间的江湖道义。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大宋人间生活画卷。“天龙八部”一语出于佛经,其实,这个佛学概念的就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在印度的佛学教义中,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所有,这本天龙八部中其实藏着你我这样全然不会武功的普通人。而这本书主旨就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字字珠玑,却又环环相扣。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主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天龙八部》以萧峰、段誉、虚竹三个主线人物为中心,写了三个人的离奇遭遇,在种种磨难与心灵挣扎中,成就了一段乱世传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看到一些人间刚强的一面。都说人艰不拆,可金庸这些鲜活的人物,可就是在诸般艰难中,慢慢成长为一代英豪!

我们先来看看萧峰。萧峰,一个被少林寺收养的孤儿。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之后的故事发展中,我们慢慢得知,其实,“被收养”也是一个幌子。可当时遁入空门,立地成佛的“带头大哥”及其手下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杀戮,可一帮自诩为正道同盟的浩瀚武林,却容不下一个异族的血脉。萧峰在成年之后,由丐帮养大,后来在被揭开惊人身世后,经历了无数艰辛坎坷,最终为宋辽止战而牺牲自我的悲剧英雄。

段誉,大理国世子,算起来,他可是真正的皇族血脉。比起不知道真假的燕国后裔慕容复可谓是血统纯正。而且,他这个人为人随和,琴棋书画有风趣的东西都很喜欢。并且精通佛法,恰恰在涉世未深之时,无意之中被卷入江湖纷争。在这些种种的考难之中,凭借自己的敦厚、善良、仗义和重情赢得了江湖人士的认可,赢得了爱慕姑娘的芳心。他的故事,从头到尾看似全是儿女情长,实则蕴涵家国大义。

而特别奇怪的虚竹,在《天龙八部》作品中段出现,大家往往很奇怪,为什么半路杀出这样一个呆板迂腐的和尚,他的善良却带着伤害。他本是平平无奇的少林弟子,普普通通少林寺一员。虽是方丈的私生子,绝对没有特殊的抚养,偏偏一场“珍珑棋局”的好心,误入逍遥派成为唯一传人。充满了魔幻色彩,表面是逍遥派的没落,其实是鼓励一种内心的坚守。和他在一起的和尚也有偷偷吃肉的,还和姑娘生孩子的。可他偏偏不,安于贫穷,或者是安于平淡就是他的生活本色。在一个纷纷扰扰的江湖,这份心性可是不多见的。想一想一心想要复国的慕容复,为何总要江湖上的一些名号和人心?其中的巨大利益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的清楚的。虚竹放下了。他没有成佛。因为他是江湖上的一片小小浪花。其实,他才是那个光棍创业者,有的只有一份初心。可这初心能不能在江湖立足?金庸先生也在尝试。在少室山一战后, 他的身世也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转折……

就是这样身世、国家、社会地位、自身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人,因为机缘巧合义结金兰,江湖豪气,命运认可感。在这个江湖中,可能不能接受那么多的命运主宰感觉。可这义结金兰,可能就是他们三个所能做出的最值得的情绪自由。就是他们,三人谱写了一段跌宕起伏、曲折离奇而又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全书以江湖的恩怨情仇为主要内容,这并没有超脱一个正常的武侠电视剧的范围。其中却塑造了诸多不同性格不同面貌,各具极其鲜明之特色的人物。很多时候,观众很非常恍惚,仿佛它不只是一本江湖儿女传奇,更为我们铺开了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作为武侠小说作品, 有些研究还是需要仔细去剖析去发现的,电视剧《天龙八部》所运用的方法并没有普通的家庭情感类型的电视剧观察的那么直观,但是仔细剖析,我们也可以梳理出来。

以《天龙八部》里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天龙八部》电视剧一方面具有复杂而多样的江湖矛盾,必然需要从江湖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另一方面,电视剧中贯穿了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因此,体现出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江湖厚重历史演进过程。

一、江湖矛盾的研究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而我们幻想中的江湖,又是一个仿照着显示社会的复杂存在。江湖的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在《天龙八部》一书中,就体现了复杂多样的诸多江湖门派矛盾。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先从这一个哲学命题进行研究和发现。首先,从历史背景表达来看,《天龙八部》讲述了真实的宋哲宗时代,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女真等各个国家或部落之间的政治博弈和矛盾纠葛。这些表面上是上层历史朝代的纠葛,在真实的江湖中,却化为了江湖人士对一个身份的认可感。这种感觉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地域上的划分。而是一种民族感的派生。

在这些认同感的表现中,宋辽两大国的强强对抗最引人注目。两者之间的对抗也是更加强烈的。不然,金庸先生也不会将整个故事的时间线,从一个小小的雁门关开始。在雁门关厮杀的两班人马,却又是彼此对立宋人和辽人。由此,才开始了后面的所有的故事。难怪,有一句,有情皆孽。产生的根源就在大背景环境中。

与此同时,吐蕃国以国师鸠摩智为代表性人物,一直觊觎大理、西夏乃至宋的政治实权。几个国家之间的并列,让我们又回到了战国七雄的想象。可江湖,比他们好像精彩一些。而在西夏,更是专门成立了侵略性的研究机构,甚至是暗杀组织。西夏堂中更是以“四大恶人”为鲜明代表,他们可谓是坏事做尽,连同自己取的江湖名号都是一样的让人侧目。是他们,作为看不见的黑手,让宋和大理纷争不断。从某种意义上上说,西夏堂就是一个分裂组织。但在西夏公主招亲之时,他们又是最强有力的护国者。西夏对于他们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从四大恶人的构成来说,老大是一个大理人,南海恶神听上去就不是西夏人,叶二娘是宋人。没有一个是本国人。什么情感使得他们忠诚?

与萧峰齐名的“南慕容”慕容复,在今天看来,他用着远大的人生梦想,在这样的志向下,是终年苦修,天材地宝的早就。看上去,他是最有希望的有志青年。可世界偏偏不是这样的。大家会不会有点惋惜?现在很多创业青年可能还没有他这样有资源!我们可能比他更平凡!慕容复从头到尾一直为复兴大燕而奔走,在屡次收到挫败的打击后最终走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在各个江湖阵营的博弈与纷争之间,矛盾的普遍性得以鲜明地体现。又我们看来不同阵营、不同阶级之间矛盾纷繁复杂,数不胜数。这些在最后竟都成了伏笔,因为在最后的营救萧峰的戏码中,大家竟然都战胜了这一切。

江湖矛盾普遍存在,但每一江湖矛盾优势具体的、特殊的。研究江湖矛盾就必须注重特殊性的研究,而其灵魂主要在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萧峰,本是契丹人,襁褓之中其母被宋人误杀,其父殉情,生死不明。他因此而被宋人收养,幼年在少林学武,后又进入丐帮,本来是在江湖中受众人称赞敬仰的英雄,在被揭发其契丹人的身世后不得不离开宋地,而在后来得到耶律洪基的赏识后,萧峰成为辽国重臣,此时的他却无法将利剑指向宋朝廷。由此看出,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大开大合。好像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的江湖生活,可却少了一些洒脱。萧峰的江湖人生更像是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可能不平凡,却又是有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外在,江湖人的评价,其实也是来自于萧峰的内心,对自己的生命的追问。到底我是谁?来自哪里?发生了什么?但他的人生苦果又好似他自己不经意间造成的。

萧峰的不幸是从康敏的陷害开始的,其实不然,康敏只是一个导火索!从贯穿人生来看,人是需要知道自己的。如果青年的乔峰没有这样的精神需要,那么晚年的乔峰也是会查出真相的。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可能,那样又是另一番的江湖!

一个人, 如果连自己的身世来历都不知道,那是何等的悲哀? 萧峰必须面对自己这样复杂的身世,终于,在他苦苦追寻中,得到了答案:一个生为辽人又为宋人所养,后又为宋人所弃的人。他被宋人爱过,又被宋人抛弃过!在别人看来,一切的功劳与优秀终究抵不过一身辽人血脉!可一个英雄成长面对了这些,他只回了一句:我萧峰何惧?

在看到辽兵以无辜大宋子民为人肉箭靶的惨况时,已经当成了南院大王的萧峰仍然坚持劝谏耶律洪基放过无辜宋人百姓。在耶律洪基欲让其攻打大宋时,萧峰以坚定的人生信仰和英雄气概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宋辽的休战。一个英雄,为什么成为英雄?不仅仅是一身纵横天下的本身,更是要比一比内心的想法!和平,肯能是他最后人生坚持!

其实除了萧峰,段誉和虚竹也都代表了当时不同的江湖阵营——一个是大理国的未来统治者,他的一切行为,可能都是一番人生的磨练。

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我们常说:你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也许是弱者的你哄骗孩子上等的谎言。对于一个普通的江湖人物来说,他不努力练就一身本领,将来一定不会成功。努力,也只是增加了一种可能性。而对于少数的段誉们来说,不努力也会成功。就像穿着人字拖,游走在各个小区的包租公一样。看上去没有工作,没有拼搏,因为他们不需要!

虚竹西夏国的驸马,可偏偏一个小和尚的胜利,却又是全书的最后高潮!在众人集体营救萧峰之时,大家其实都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所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家国大义面前, 个人利益得失为轻。因此确定了共同的目标———营救萧峰,阻止辽国对各国的侵略扩张。在爱国面前,各个方面的江湖人马都会聚集起来,形成一种历史的洪流!

江湖的矛盾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进步!看上去像是一场必然的胜利。无论是基本矛盾还是非基本的矛盾,或者说,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内部矛盾还是外部矛盾等,都是推动整个江湖忠义发展的因素。只不过每一个具体的江湖人物的力度大小和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已。在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中又体现着不同的特点。《天龙八部》萧峰与大宋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可以非常有利的佐证。电视剧中,这一矛盾基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少林、丐帮为代表的,一直以“名门正派” 自居的武林联盟,这类帮派往往出场就是正面形象。忠义在这些人严重看的非常重要。而且,他们非常注重行为的正义性,就像是一个儒侠的存在。江湖中有所作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乌合之众的人群组织。一拥而上,一拍而散!彼此之间各怀鬼胎。他们不是这样的。

当他们知道在雁门关错手误杀萧峰父母(其父前期生死不明)时,在事实上,他们与萧峰之间已经直接形成了一对矛盾关系。可能我们会称为这段缘分是一段孽缘!

第二阶段, 萧峰由宋人收养, 在他们的培养下拥有了盖世的武艺和刚正不阿的品质。不论是处于忏悔的心意,还是对于往生的向往: 丐帮帮主甚至愿意选他——一个契丹人成为接班人。这一切都是非常顺利的。在萧峰成为帮主后,意气风发,指挥有方。丐帮也有一个人的强盛变成了一个帮派的崛起。

意料之外的是,丐帮副帮主的夫人康敏的出现,在色诱萧峰无果之后,她选择了揭发其契丹人的身世。不得不说,康敏就是萧峰的孽缘。萧峰在这段关系中,保持着异常的冷静。可偏偏就是这份冷静,让康敏觉得,他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自己的美貌。况且是对自己世界观的怀疑。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不爱我?进而疯狂色诱,疯狂失败!终于,萧峰遭遇了人生第二个重大转折点——被宋人所弃。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阶段。在寻觅仇家无果,并且痛失爱侣后,机缘巧合下,萧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辽国的南院大王。此时的他,真正做实了自己辽人的身份!不单单是成了一个辽人,还是一个有权势的辽人!而这些在宋人眼里已经十恶不赦。简直是罪不容诛!

少室山一战,他与萧远山父子相认,一切冤案大白于天下,这时,矛盾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萧峰反抗耶律洪基,劝阻伐宋,遭遇软禁。说来也巧,最后营救队伍中的宋人,依然以少林和丐帮为主要力量。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故事开始的时候——纵览全书,这一矛盾一直伴随着萧峰的人生轨迹,直到终点。看上去,一切事,不可思议。但又不能不思议。因为这些不可能中,偏偏又有点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

在《天龙八部》中,不论是人与人之间关于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情感矛盾,还是每一个国家里从平民百姓到时代大背景下的各个王朝,不同江湖派别之间的江湖矛盾。抑或是辽、宋、大理、西夏、女真、吐蕃之间的江湖矛盾。我们都需要以对立统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既要分析到其对立面,也要兼顾其统一面。

同时,不论什么时期,矛盾都是在时间推移中发展变化的,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金庸的江湖研究,形成了江湖矛盾研究方法,这就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各种江湖现象本质及发展规律。探求解决江湖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认识角度。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天龙八部》毕竟是一部武侠小说作品,我们看到的《天龙八部》电视剧,也是根据金庸先生的作品改编的。虽然金庸先生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但是文学创作对历史的描述是不能当作准确的史料来研究正史的。所以,这里分析的,仅仅是《天龙八部》这部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整个江湖的历史过程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我们需要收集正史资料去佐证,但是不可以反过来。以电视剧中内容去叙述正史。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是当时各个国家之间抗衡发展出的一个江湖缩影。从这个角度来说,整个江湖其实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解释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我们具体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大体上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天龙八部》采用的历史背景,其实正是在“分”的状态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认知社会历史的过程中, 我们应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相统一的态度。

整个江湖道义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在量变阶段,整个江湖面貌总的说是稳定的,没有因为产生了一些宝藏,或者是武林秘籍的进步,产生一场腥风血雨。《天龙八部》中宋哲宗时期,宋哲宗其实不是无作为的君主,这种不作为,像是一场无为而治。上面不动,下面的江湖就开始动了!

宋徽宗赵佶评价哲宗:

哲宗皇帝聪明睿智,天性夙成。 嗣服之初,遵养渊默,洎总威柄,发挥强刚,黜除奸回,修复法度。 熙丰之政,灿然再新。 十有六年,底于至治。

——《宋会要辑稿》

其实,可以看出,哲宗皇帝其实算不得智慧,只能算是聪明。他的不作为,其实是一种默许,默许了整个江湖的演变和发展。而皇权当然是不干预的。这种不干预偏偏不是因为抱有希望,完全是看不上!

这段时期, 宋的政局基本稳定,吏治法度都有进步,这让整个江湖的发展有着长期的连续性。但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此时宋朝内部党争频繁,外部受到辽与西夏威胁,而辽国势力日益强大,耶律洪基野心勃勃,与萧峰萍水相逢、最后对阿紫出手相救的完颜阿骨打,他所领导的女真部落也在日后日益强大,直至建立大金国。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宋王朝不可能一直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必然的结局。而整个江湖,江湖人物,又如何在这纷繁的环境中得以挣扎呢?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则是曲折的、迂回的。以《天龙八部》中的大理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大理国地处边陲,国土面积很小,我们从影视剧中可看到:段正明、段正淳乃至段誉,几代统治者都是博览群书、处事慎重之人,但大理国重视佛法,统治者大多最终禅位出家,这就使得大理国存在诸多弱点。生活在大理的人,可能都是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对于物欲上的满足,没有过多的追求。一切都可以放下。可能,这也是段家能够在南宋江湖里纵横的一个原因。可能大家都愿意相信,大理没有伤害过大宋!

在《射雕英雄传》里,大理国皇帝甚至日日沉迷武学,虽然“南帝”武学造诣了得, 但在政治上可以说是一名不合格的统治者了。由此就可见一斑了!在《神雕侠侣》中,大理国已经为元朝统治者所灭。新事物取代了旧事物。这里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在写作时是基本尊重历史实际的。我们其实可以说,大理国的灭亡在中国历史封建统治方面是社会发展进步性的体现,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进程, 我们不可能跳脱出

来凭空捏造一段历史。《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一表人才,出身于武林世家姑苏慕容。 其真实身份是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入侵中原,并建立多个“燕国”的鲜卑族贵族慕容氏余脉,这一身的贵族血统,仿佛给了他一个人生的使命!这个使命不仅形成了他的人格魅力,甚至造就了他的疯狂。他是个没落的江湖贵胄,其名字中的“复”字就是要时时提醒他要复国称帝。在天龙八部的书中,慕容复的出场是这样描写的:

段誉顺着她目光看去,但见那人二十七八岁年纪, 身穿淡黄轻衫,腰悬长剑,飘然而来,面目俊美,潇洒闲雅。段誉一见之下,身上冷了半截,眼圈一红,险些便要流下泪来,心道:“人道慕容公子是人中龙凤,果然名不虚传。王姑娘对他如此倾慕,也真难怪。 唉,我一生一世,命中是注定要受苦受难了。 ”

——《天龙八部》第十八回“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毫无疑问,当段誉面向慕容复时候,他其实都大了退堂鼓的。慕容复十分优秀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绝对是颜值与才华皆优的青年才俊。他就像一颗深夜里的明星,热情满满,星光熠熠,偏偏围绕他的却是一片黑暗。一场人间悲剧,孕育其中。

复国对他来说,是毕生理想。这样的人生理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对他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人生包袱”。他意识不到江湖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合理逻辑,逻辑是对江湖历史过程的认识和把握。整个江湖历史过程是江湖逻辑的根!江湖逻辑是江湖历史进程在每一个江湖人的道义认知的再现。 江湖逻辑能够反映江湖历史,而又高于江湖历史。

我们只有上升的江湖逻辑的高度才能真正把握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更加的了解到当时人的人性和世界观!对于慕容复在虚无缥缈的“复国大业” 中煞费苦心。他苦练武艺、他迎合众人、他服从整个江湖道义的安排,尽管他也知道人生的喜好是什么。但是他的人生只能有对错!这才是可怕的生活。众生没有对错,只有喜好。偏偏一个只能有对错,没有喜好的人。偏偏又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慕容复的失败,不能单纯的总结出一个观点:他从未仔细考虑过自己所求是否符合逻辑与历史发展规律,在屡屡受挫后不择手段,最终走向了穷途末路。他的失败,不单单是江湖事业的失败。更是慕容复这个人,人的失败!

当然,还有人是这样看慕容复的:当这种荒诞的人生,经过小说舒缓的叙述后。慕容复变得一无所有,只能在南国的小树林里“过家家”,延续旧有的帝王梦想,唤起他继往人生的勇气在这里,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失意的人。更是一种欲望的进击尝试。可这种尝试,彻底失败了!

金庸再一次用他的如椽大笔,浓墨重彩地给慕容复画上“宿命”两字,当复国成为海市蜃楼时,慕容复输掉的不仅是王位,而且输掉爱情、亲情、友情,最后把自己也输给段延庆。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人人都是慕容复!现在的职场中,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上财富自由的道理。和慕容复的事业是一样的伟大。仿佛有点遥不可及。可我们是不是和他一样,为了这个目标,将自己的时间,将自己的人生,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亲情,将自己的爱情,将自己的友情,都扔给了这样的事业!

有的人成功了,获得了财富的自由,可是,终于,也输的不剩下什么了!可能连一个健康的身体都输掉了!

相比慕容复,我们是不是更加的疯狂。起码,慕容复还有一个健康的躯体,虽然没有一个健康的精神,可他还有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们先从慕容复的悲剧中跳脱出来。所以,我们应当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既要反对把历史碎片化,否认历史发展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从逻辑出发剪裁历史、 用江湖逻辑统一历史的错误倾向。

其实,对于《天龙八部》这部电视剧中整个江湖的研究,所选择的江湖矛盾思考的方法和江湖过程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仅仅展现了一个浩瀚的金庸先生笔下的一小部分的内容,其研究余地还很大。这次思考的过程。以后对于更多各个领域各种作品,其实我们都可以从表达的背景和大的历史环境来分析,在整个历史节奏的起起伏伏中,才能见证许多人物的成长,这不单单是一个时代的英雄的成长,更是提升对英雄二字认识的方法。许多好汉不是英雄。

少不读《水浒》就是因为这个考虑。曾经的一个一个的好汉,从历史的环境和人物的经历,性格的发展来看,他们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没有体会百姓的疾苦,更多的是自己的人生的遭遇。没有宋江的话,他们的就是一群散沙的乌合之众。更加可怕的是他们单单信奉的道义就是替天行道。天是谁?就是皇帝吗?他们凭什么能担任人间的判官?而他们鱼肉普通人的时候,心中可有一丝的忏悔?他们听到过更加遥远的哭声吗?年少时,一句单单的人间不值得,可能会对这种向往。可如今的人间不值得,更是对人生的控诉。如果,我们穿越到水浒的大宋年间。我们不是一个天罡地煞。不是能够啸聚山林的好汉。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呢?我们是否被大宋时代残害?我们是否被梁山好汉残害呢?希望今天,对于电视剧《天龙八部》的分析,有可能对我们的认识江湖,有一个小小的提升。可能,我们不能拥有横行天下的武艺,可我们心中是否能有坚持?

当然,也希望可以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更加从容面对自己的江湖。好多人把身边的职场当成江湖,好多人把恋爱的战场当成江湖,好多人把身边的好友当成江湖。可重要的是然后呢?

然后我们如何坚持一些东西的呢?我们有应该坚持些什么呢?或者是我们为了些什么而放弃什么呢?

爱也可以被当作友爱。萧峰、虚竹、段誉、三人的兄弟之情,人人向往。我们该如何成为他们。

康敏的悲剧人生,从小养成。当她过年没有新衣服穿的时候,竟然会将邻居家女孩的衣服也剪碎。一个人心中要有多大的恨,才会撑起这样的躯体?康敏又如何能走向内心的成功呢?康敏的形象,可能不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可能是有些人内心外化的一个缩影。

因此,我们说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实际上不是一种有着明确界定的友爱,它既可以是性情的,又可以不是性情的;它既可以是情感的,也可以不是情感的;它既可以是德行的,又可以不是德行的。或者说,它既可以是完满德行的,又可以不是完满德行的。又或者说,“友爱既是德行,又比德行更完全;它既是性情,又比性情更富情感性”。

亚里士多德如此不定的论述, 使得我们对他的思想把握不清,最终在友爱问题上也没有得到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

面对友爱的时候,一身好武功,嫣然无用!

在人类文明史上,东西方可能提出相同的美好的概念。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是有着极大的不同。在“仁”,“ 爱”与友爱这样类似的理念上,足以看出东西方哲学上的差别。

所以,如果西方世界有江湖,一定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沧海一声笑,在西方的思想中可能是极为可贵的人的自由,神的突破。

中国早期儒家对人类终极目标看得很清楚,所以对问题的表达与引导非常简单,他们从不需要进行周密的论证,只是说明与引导而已,他们关心的是人们能不能顺其所指的方向而去。

而亚里士多德面对这样类似的问题却需要反复论证,他企图完善自己的学说,但是,由于他本人并没有实现他自己的主张,所以,在论述过程当中就会出现许多含混不清的现象。他关心的是要让自己的这个学说成为一个理论并且要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却往往把十分简单的东西搞复杂。

我们的东方江湖确实十分干脆的。江湖事干出来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习得一身好武艺,货卖帝王家也好。自由洒脱,沧海一声笑也好。我剑,何去何从?爱与恨情难独钟!我刀,划破长空,是与非,懂也不懂。是幻是空,一切成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龙八部》爱情演绎——终生不娶
认真梳理大理段氏家族人物谱:看段氏一家如何撑起大半个江湖
金庸武侠人物功夫TOP50之(五)慕容复才屈居45?
段誉的逆袭之路:丢脸随意,得失无意
慕容复后来结局如何?金庸改书加了位高手,慕容复或死于那人手中
看不破、解不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