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网—管理科学研究:当研究结果支持、背离抑或改变常识时

管理科学研究:当研究结果支持、背离抑或改变常识时

已有 462 次阅读 2013-1-9 19:41

 
  在涉及到人的研究方面,确实其科学性要比研究自然差得多。具体差多少?我没法给出一个估计来,但是,一定是差很多。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多在自然科学领域,数理化天地生这六门大学科算是全了的,而这六个大学科之间比较科学性,也刚好是目前的这个顺序,也就是说,数学的科学性最强,物理次之,而生物则是六个大学科里科学性最差的。
 
  糟糕的是,管理科学虽然也叫科学,其科学性还不如生物学。
  
  又由于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距离似乎很近,而后者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应该带“科学”二字的,所以搞得管理科学叫起科学来颇有不好意思的成分。
 
  凡是涉及到人,有人的因素在里面搅和的,确实不满足外界条件不变时多次试验结论一致这个自然科学里的基本规则。当然,有人说环境不可能完全一致,两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云云,其实,即便能够构造出完全一致的环境,由于参与人的心理会有微妙变化,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往往不禁相同,这是涉及到人的学科研究中必要的困扰,我认为“主观性”甚至是无法解决的研究困扰。
 
  管理科学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几乎人人都可以插得上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这也是王鸿飞同学说起tenure来头头是道,还不服气别人的质疑的缘故,其实,在研究tenure制度方面你有论文发表吗?是不是只是个人观感?一句话本来就可以打倒他,可是他自己不倒,还在那得不得、得不得地继续说,就依然会有鼓掌的。
 
  如果你写过哪怕一篇报告来说明tenure的前因后果,好,可以不发表相关论文,也算你全面地研究过,可是他不!他就是直接扯,你还真拿他没办法。
 
  但是,管理科学本身也非常需要专业性的基础,如果我们的科学家不把任何其他学科看成是自己的玩具时,中国的知识分子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来,文人、理人相互及内部相轻的现象才会结束。
 
 
  由于管理科学和人息息相关,所以人们大致都能读懂管理科学的一些结论,至少科普性的结论是可以读懂的,这几乎成为管理科学人人可以置喙的重要原因。
 
  而管理科学的结论,如著名的泰罗(Taylor也译作泰勒)的科学管理法,其核心之一不就是计件工资吗?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一个初中或者没读过书的人都很明白的一点事吗?这么说,是不是泰罗就是弱智啊,提出这么一个小玩意儿,居然就成科学管理的大师级人物了。
 
  而你再看彼得-德鲁克,所谓的经验管理学派的大师级人物,他的著作也是人人都看得懂的,看完的人很多也会觉得“管理大师就这么点玩意儿啊”,会觉得管理学更让人鄙视了。
 
  其实,管理学和社会的进步是亦步亦趋的,泰罗的所谓科学管理法,只要在他的时代才能够成为创新,之前,当不可能做到把工作细分为可重复操作的工作时,计件只能在有数的一些加工行业里实现,但是,有了那个条件,计件就可以大行其道,这一生产模式就可以成为全球共用的一种规范,直到今天,典型如富士康依然在使用计件工资制,而也恰恰是这个制度使得人依然很快成为机器,找不到个人的价值所在。
 
  当你去审视所谓霍桑实验的时候,也会发现同样的问题,象什么照明强度不影响工作效率啊,你听了会有所怀疑,而当你也去做同样的实验,也许会发现结论是完全相反的。那么,这个实验的所谓里程碑意义又在哪里?有用吗?
 
 
  这里我要说到管理科学研究和常识的关系。
 
  管理科学的研究结论,可以说有三类:
 
  1,支持常识
 
  研究了半天,结果是大家之前就预想到的,或者是个人都能想得到的,这一点至少在中国目前管理科学界的研究中,占据了超过90%的工作,如果不是99%的话。其实这也恰好成为管理科学为人所诟病的重要表现——研究了半天,说的道理我10年前就明白,你们这些做管理科学研究的人能不再浪费粮食吗?!
 
  2,背离常识
 
  提出一个概念模型,然后得出一些结论,这些概念是大家根据自己知识范围内的理解可以明白的,但是你的结论却和观众的结论完全不符。这里有两个可能性:
  A:你的概念和别人的不一致。比如你的论文或书里定义GDP就是国家经济,那么GDP第一就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第二名(中国)就是全球经济第二发达。兄弟,这在你自己的话语体系里是可以的,但是别人可不这样想,有没有考虑人均GDP,你的GDP是带血的?还是绿色的?这些都可以成为质疑的“点”,而且质疑得很有信心,也有一定的道理。
  B:你的概念是大家都认可的,可是你的结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根本就错了!背离了常识。这样的情况你只能接受别人的嘲弄。
 
  3,改变常识。其实质就是创造出新的常识。
 
  我很欣赏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已毕业博士生,现在到东北大学做副教授的王建伟小兄弟的研究,他的一篇论文很有趣,就是说明在电力符合网络中,度小节点被破坏也会有效地造成整个网络的崩溃。这一点和网络中攻击最大度节点才是最有效的结论是不太一致的。但是,电力网络由于是一个特殊网络,一个节点被攻击后,负荷会转移到其他节点上去,也一样可以造成网络崩溃。论文的内容大致如此,这样的论文我最喜欢,因为它打破了一种常识性的认知,并提出了给定条件下的另外一种新的常识。
 
  尽管这一点在电力网络里面可能是行内人士都知道的,但是,他结论所涵盖的范围却不想只限定在电力网络,而是想说明在很多类型网络中也完全可能存在类似的规律,这就是很漂亮的打破常识了,而由于人类构建的各类网络确实各有其特殊性,这样的规律的存在是可以找得到背景的。
 
  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包括霍桑实验,所以能够在管理史上留下很漂亮的痕迹,就是因为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常识不再适用的实际情况,并因此而改变了原有常识,创造了新的常识。
 
  不幸地说,新的常识一旦建立,就又成为大家“这个我也会”、“我也想得到”、甚至“我用脚丫子就能想得到”,如此等等,让行内人士不禁觉得极为可笑,你能在还没有这个常识的时候想到它居然能够成立吗?如果没有,请暂缓嘲笑,而是学习一些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
 
 
  当然,最漂亮的管理科学研究不是围绕着一些常识绕来绕去,如果只是这样,管理科学这个学科就可以取消。
 
  还可以有更漂亮的研究主题。
 
  比如,管理机制设计,我认为这个方向是所有管理科学研究中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则管理学的研究才真正获得一种本质意义上的突破。
 
  什么叫管理机制设计?很简单,作为你,总会觉得自己所在机构或者整个中国的某些部门的管理是弱智的,一塌糊涂的,那么好,你给我一种机制,使得整个管理能够完全回避你所发现的所有问题,并很漂亮地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初预设的目标。
 
  这就是“管理机制”,而怎么设计它?说简单点,无非把人、物、环境这三类东西揉搓来揉搓去,最后揉成你希望的模样:人能在环境中尽其所用,物都在应该在的地方,环境则对人、对物都友好,且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这是对管理机制的要求,但是怎样达到这样的要求呢?
 
  这就要研究管理机制的设计模式,让它成为象算法一样可执行的,可理解的一套东西。我们的研究则从参与者(三大类)、关系定义(五个要素)、确定规制(三种)出发,通过流程性的规定,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而“傻瓜式”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机制。
 
  在数学中,构造性的证明是有趣的,且是极其有用的,因为接下来就可以根据构造的过程设计算法,把这个问题变成计算机可执行的流程。这种证明思路当然比其他证明存在性或唯一性的方法要有用得多。
 
  在网上见到过很多有趣的关于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的笑话,里面说到数学家解决的多是存在性的问题,而物理学家要考虑其实际运行的事情,哲学家则更为宏观,说的全是没用但永远正确的话,诸如此类。其实还应该考虑到管理学家的参与,他们的存在是使得最后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而这种实现必然是兼顾了成本与效益,考虑到工期与质量的方案。
 
 
  这里附一些不同学科科学家面对同一个问题的笑话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 "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根钉子钉进一堵墙。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 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N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 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
  "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家。"工程师不解道:"为什么?" 物理学家道:"因为他用了很长的时间,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但答案一点用也没有。"
  ------------------------------------------------------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 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 他嗅到烟味醒来, 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 将之扔出窗外, 然后接着睡觉. 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 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 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 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 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 就回去接着睡觉. 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 所以, 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 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 说:"嗨, 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街头咖啡屋里, 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间房子走进走出. 他们先看到两个人进去. 时光流逝. 他们又看到三个人出来. 物理学家:"测量不够准确." 生物学家:"他们进行了繁殖." 数学家:"如果现在再进去一个人, 那房子就空了."
  ------------------------------------------------------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
  一群数学家在丈量一根旗杆的高度,他们只有一根皮尺,不好固定在旗杆上,因为皮尺总是落下来。 一位物理学家路过,拔出旗杆,很容易就量出了数据。他离开后,一位数学家对另一位说:"物理学家总是这样,我们要的是高度,他却给我们长度!"
  ------------------------------------------------------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走在苏格兰高原上, 碰巧看到一只黑色的羊. "啊," 天文学家说道,"原来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 "得了吧, 仅凭一次观察你可不能这么说." 物理学家道, "你只能说那只黑色的羊是在苏格兰发现的." "也不对," 数学家道, "由这次观察你只能说: 在这一时刻, 这只羊, 从我们观察的角度看过去, 有一侧表面上是黑色的."
  ------------------------------------------------------
  一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化學家一起到海邊去,物理學家說:「我要研究海洋那運動的規律性。」於是就跑向海裡,數學家說:「我要研究海浪潮起潮落時的曲線。」於是也跑向海裡,但過了很久之後,二人都沒有再回來,於是化學家提筆寫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可溶於水。」
  ------------------------------------------------------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
  一个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来到了一个农场,这个农场养的鸡生病了,农夫试过了各种方法,兽医也没有办法,一个动物学教授在仔细研究之后建议农夫尝试去请教一下别的科学家。数学家仔细观察了那些鸡,并且做了一些测量,然后计算了很多次,并且做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但是最后他最后得出结论说他没有办法找出那里出了问题。工程师搬来一大堆各种仪器,让后对鸡进行了了各种测量,包括比较正常的鸡和生病的鸡的重量等等,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得出任何有用的结论。最后轮到物理学家了,他只是看了一眼那些鸡就开始计算起来,经过大概一个小时的计算,他终于说:“我已经找到挽救你的鸡的方法了,不过这种方法只对在真空中的球形的鸡有效。”
  ------------------------------------------------------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由数学归纳可知, 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实验误差, 11是质数, ......
  工程师: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9是质数, 11是质数, ......
  计算机程序员: 3是质数, 5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7是质数, ......
  统计学家: 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 17是质数, 23是质数, 11是质数, ......
  ------------------------------------------------------
  数学家: Pi 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工程师: Pi 大约是22/7。计算机程序员: 双精度下Pi 是3.141592653589。营养学家: 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 "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媒体解读当今最难回答的20个大科学问题
【教育读书】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读《从一到无穷大》
读书笔记2013第18本:《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科学网
困扰无数数学家的“黎曼猜想”到底说的啥?研究它有什么用?
现在有人能看懂abc猜想的证明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