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张羽煮海的故事中寻访北京城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宫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威严的龙王,骄傲的龙子和美丽的龙女,更有数不胜数的宝物。孙悟空求宝兵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水晶宫;哪吒闹海,搅和得龙宫不得安宁;柳毅为龙女传书,娶美丽的龙女为妻……

在这许许多多和龙宫有关的传说中,有一个故事今天却很少有人提起:“张羽煮海”。

大海也能煮?——不是海底火山爆发,就是拿个小锅把大海给煮沸腾了。

这个故事出自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作者李好古,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可考。另外《录鬼簿》又记载尚仲贤著有杂剧《张生煮海》。

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梗概:

有个叫张羽的书生带着家童外出云游,这天来到海边,借宿在一座名叫石佛寺的寺庙之中。

夜深人静之时,张羽铺开古琴,抚动丝弦,弹上一曲。

没想到优雅的琴声竟然引来了偷听之人,此人乃是龙王的三女儿琼莲。琼莲带着侍女梅香偷出龙宫游玩,被琴声深深陶醉,驻足倾听。

张羽正弹得入神,琴弦忽然断了,他立即明白,这是有人偷听琴音之兆,于是走出门外,正好看到琼莲。四目相对,霎时间一见钟情,彼此生出爱慕之心。张羽邀请琼莲入房间内小坐,琼莲应允,带梅香进入房间,书童也看到了梅香。

张羽讲明了身世,琼莲也以实情相告,说自己名叫龙琼莲。大概是张羽觉得琼莲称是龙王之女只是个玩笑,并未在意。

他此时倾慕佳人不能自拔,更何况对方又是难得的知音,岂能错过。他提出想娶琼莲为妻,琼莲欣然应允。

琼莲让他八月十五来海边寻她,拜见她的父王,正式提亲,并送给张羽一只鲛绡帕作为信物。

这时,家童也来插科打诨,他问琼莲的侍女梅香:

梅香姐,你与我些儿甚么信物?(侍女云)我与你把破蒲扇,拿去家里扇煤火去!(家童云)我到那里寻你?(侍女云)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

琼莲带着梅香悄然离去,张羽不舍,追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哪有琼莲二人踪迹。此时,一位道姑出现,她是名唤“毛女”的仙姑。仙姑问张羽来此做什么?张羽一五一十说了,仙姑告诉他,这琼莲真的是水中龙王之女,难道他不害怕么?张羽心意坚定地说道,就算如此,也要与她相见。

于是仙姑给了张羽三件法宝:银锅一只,金钱一文,铁杓一把。仙姑告诉他,用铁杓儿将海水舀在银锅儿里,放金钱在水内,点火煮沸。

煎一分,此海水去十丈;煎二分去二十丈,若煎干了锅儿,海水见底。

到那时,龙神无法忍耐,必然招张羽为婿。张羽接了仙姑礼物,带着家童来到沙门岛,支起锅,点上火,舀进海水开始煮起来。忽然他发现,没有扇风吹火之物,家童便将梅香送他那把破蒲扇递给了张羽,正好派上用场。当锅里的水沸腾之后,奇妙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大海跟着翻滚起来,蒸腾起团团热气。

这下,龙王可受不了了。他只得托梦给石佛寺的方丈,请他做媒,去向张羽求情。长老告诉张羽,龙王已答应把琼莲嫁给他,自己做媒,带他去龙宫迎亲。张羽不知怎样入海,老和尚施展避水之法,带他进入龙宫。张羽和琼莲再次相见。龙王见了张羽,问明整个事情来龙去脉,还有点不舍得嫁女。

此时,东华上仙出现,告诉众人,张羽和琼莲前身本是瑶池上金童玉女,本有夙缘,后被贬下界,现在将一同重登仙界。张羽和琼莲双双携手登仙而去。

这段故事就是:石佛寺龙女听琴,沙门岛张生煮海。

故事有个地方很有趣,当琼莲和张羽约定在海边相见时,家童打趣问梅香,他们二人要在哪里相见?梅香回答:“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

这是一条被老北京研究者特别钟爱的文献材料,因为北京的砖塔胡同是北京城距今最古老的胡同,建于元代,至今保留原名,号称“北京胡同之根”,这段元曲戏文刚好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苛刻地说,似乎还无法肯定戏文中的砖塔胡同就是指北京的砖塔胡同,我们还需要从侧面证明一下。

为什么梅香偏偏让小书童去砖塔胡同找他呢?

书童和梅香这种小配角的对话,往往都是插科打诨,那么这句话的笑点在哪儿呢?所以必须要弄明白,“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先来了解一下北京的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北京西四南大街西南侧,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同因胡同东口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万松老人塔)而得名。这条胡同建于元代,是迄今为止京城最古老的胡同,其名称和那座标志性的砖塔至今保留。

如果说现在京城的娱乐中心在三里屯这种地方,那么在元、明、清三代,京城的娱乐中心就在砖塔胡同。砖塔胡同,是都城中著名的勾栏、瓦舍之所,也就是以戏园、青楼、妓院为主,茶馆酒楼、买卖铺户云集之地。

“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青楼集》)

这个歌舞繁华、寻欢买醉的销金窟,也是文人骚客荟萃之地。

元代国家对科举考试和文人儒生一向不予重视,这些人往往寄身于戏剧烟花之中,杂剧也因此格外兴盛。作曲的、说书的文艺家们有专门的行会——“书会”,砖塔胡同正是各路书会所在地。像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元曲名家都是此地常客。

有许多名角在此登台献艺,他们的艺名中很多都带一个“秀”字,如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赛帘秀、玉莲儿等等。

文人与优伶合作演出的杂剧,与一些无聊谑浪淫乐之曲不同,其中不仅文辞优美更是饱含家国情怀和隐逸之志。说白了,这种曲目上演出来,真正的受众依然是前来此地娱乐的文人。

再来看砖塔胡同地理位置。砖塔胡同所属街区,元代叫咸宜坊。它的北面有一条羊肉胡同(现在叫输入胡同),应该就是戏文中的“羊市角头”(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

砖塔胡同南面有一条粉子胡同,粉子就是妓女,也叫粉头,说明这里就是当时的“红灯区”。直到清代,这里还是青楼的集中地。

我们这才明白梅香道出这句台词时的喜剧效果:

主人张羽和琼莲是才子佳人,人家约会叫“鸾交凤友,佳期蜜会”;而书童和丫鬟两个下人就是俩大俗人,俩大俗人相约能干嘛?约好在青楼厮混呗(现代俗语叫约P)——这简直成了嫖客和粉头的“暗号”!

“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可以想见,当时戏台上这句话一出来的效果,必定是哄堂大笑。

这句台词就好比相声里的“现挂”,正应此地此景。戏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正剧之外,必有丑角插科打诨。

一条胡同一座塔,在一出神奇的戏剧中成为永恒的印记。仅就近代而言,砖塔胡同就曾居住过很多名人。这里有鲁迅、张恨水的故居,刘少奇也曾经在这里寓居。

特别是胡同东口那座元代砖塔,见证了自元大都以来的北京作为首都的整个历史。在明人所著《帝京景物略》就专有“万松老人塔”一文。万松老人,就是金元间的名僧行秀禅师(1166—1246),他“兼备儒释,机辩无际”,是当时北方佛学的泰斗级人物,特别精通禅学,直接推动了禅宗中曹洞宗的兴盛。

他深受金、元两朝皇帝的重视,还是元代名相耶律楚材的老师,是耶律楚材最为信服的信仰源泉。耶律楚材“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政治主张就是在老师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这句话即便对今人而言,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00年左右时,我去砖塔胡同漫步,那时砖塔还隐藏在热闹的大杂院当中,近些年再去那里,发现砖塔已经毗邻街面,所在的院子变成了一家书店。而砖塔胡同也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东部靠近砖塔的一段还有所保留。

从一出元杂剧说到万松老人塔,拉拉杂杂,似乎越说越远。可仔细想来,《沙门岛张生煮海》这出戏的主题也确实含有对佛法的弘扬。

张羽正是在石佛寺方丈用无边的法力引领之下,才敢投入茫茫沧海,分波踏浪,探骊得珠,最终与心爱之人团聚。

因此上,梅香和书童的那句戏谑调笑之语或许又多了一层含义:

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未必只有烟花之地,还指那座喻示无边佛法的万松老人塔。色即是空空即色,可谓一语双关!

正如曲中所唱:

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门外不知东海近,只言仙境本清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游北京】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寻访千年古刹 名人故居
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的砖塔胡同--戴任
砖塔胡同关帝庙,万松老人塔更有名
塔下买书记
砖塔胡同
北京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