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叶永烈告别“幻想”走向“现实”时,科幻迷们很伤心

引言:

神探金明,助手葛亮,两名公安干警的组合如同福尔摩斯和华生一样神奇,破获了一桩桩光怪陆离的案件。他们还不只是普通的神探,而是利用高科技的“科学神探”。可惜的是,他们的传奇故事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神探金明”的创造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叶永烈,在很多八十年代初的读者心目中他就是一位纯正的不折不扣的“科幻作家”。

当然,是这些读者“搞错了”。他们太“单纯”了,当他们痴迷于叶老的科幻故事时,叶老早已悄然转型了,不写这些了。

这些读者的“单纯”,在于他们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科幻小说迷”,对科幻以外的文学作品没有关注的热情。很多小科幻迷都不清楚,他们看到的那些经典作品(科普和科幻),都是叶老1983年以前的作品,之后叶老即已转型于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那些科幻作品的影响力实际上只是它们的“长尾效应”。

笔者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读者,他在少年时痴迷于叶老的科幻小说,对叶老科幻之外的作品从未涉猎。因为特别崇拜书中的警官金明,中考时填报志愿只报考了警校,后来成为一名干警。

现在人们可能更熟悉叶老的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但对他的“神探金明系列”提及甚少。当初,最为著名的一部小说是《国宝奇案》,写的一只大熊猫的死而复生的奇案,很多小读者看得津津有味,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这还不是小说,而是一部电影剧本。

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宝奇案》这个故事建立在生物学科幻背景之上,讲述了围绕“单细胞繁殖技术”的国际科技间谍战。当时还没有克隆这个词,但这谈论的几乎就是克隆技术,可见,这部书涉及的是一个多么超前的思路和话题。

金明成了科技与智慧的化身,他身为警官却熟悉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他的助手葛亮,虽然要逊色一筹,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这二人的组合威力巨大,破获了无数的科学奇案。

显然,这样的组合是对“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模仿,但读者对此毫不在意,甚至十分欣赏。金明、葛亮,这样的名字又包含着古老的智慧原型“孔明先生——诸葛亮”,总之,叫起来朗朗上口,意味悠长。

那些在外人眼里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内容,对于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叶老来说,或许只是信手拈来。遑论其他,一位笔力雄健才思奔涌的作家,又有着深厚的科学背景已是十分难得,而当他俯身为小读者潜心科普之时,正是他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系列其他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其中出现了:高速立交桥、伞尖涂毒的雨伞、电子蚊子、眼球照相机、薄膜式指纹、单人飞行翼装……有些技术在今天已然成了日常,有些依然充满着无限想象和开发的前景……

这些神奇的情节,正触动一颗颗好奇的心灵,让他们有了学习渴望和探索世界的冲动,不知不觉间,悄然度过少年岁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灵通”,一时间成了小小科学谜的代名词。在很多青少年心目中,未来世界的模样,就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中封面的样子,高楼巍峨,轨道纵横。

直至后来,曾经红极一时的神手机——小灵通,谁敢说它的名字与《小灵通漫游未来》无关呢?

可正当小读者们看得欲罢不能之时,以为终于有了中国自己的“凡尔纳”和“威尔斯”之时,这位大作家突然戛然而止了,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经成了专门书写建国后一些秘闻的政治历史作家了,而且他的书依然广受欢迎,可他,就这样成功转型了。

大多数读者并不一定关心作家自身的思想变迁和心路历程,只是会凭空觉得遗憾:为什么好好开辟出来的一条前所未有的科幻探案之路,说不走就不走了呢?

其实,钱钟书先生曾经以一段风趣的话自嘲:你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好吃,又何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同样,读者觉得一本书好看,又何必非要认识作家呢。这句话拿来运用在叶老的读者群或许也很恰当,科幻读者们喜爱的是他笔下那些精彩的科幻作品,一旦这样的作品不在更新,这些读者们也就悻悻然转身而去了。

不可否认,叶老在当代政治历史领域内的书写依然可圈可点,著作等身,然而,从此人间多了一位历史作家,但少了一位科幻作家。

有人说,当代中国人没有想象力,所以创造不出好的科幻作品。甚至认为一部《三体》问世,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似乎这样的“神作”诞生是天启一般的的灵光乍现。实际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叶永烈、童恩正等作家早就开创出一条科幻文学之路,也受到了大众追星一般的热烈欢迎。一部《珊瑚岛上的死光》电影,激光射击军舰,岛屿沉没,那些震撼的场面,当年不知看呆多少观众……

科幻作家童恩正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

可这短暂的辉煌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突然间就消逝了,而且似乎是无缘无故,毫无理由。若干年后,人们只会叹服于国外科幻大片的恣肆想象和巨大的场面,科幻已经是彻头彻尾的“进口产品”。

从此,无论是书籍还是荧幕上,再也看不到令青少年热血沸腾好奇心大盛的故事,最终被那些拖泥带水叽叽歪歪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的成人化社会化的故事垄断了,唯一的幻想也许只剩沉湎于莫须有古代时空里的武打故事。

近日,哀闻叶永烈先生以80遐龄驾鹤西行,不,驾驶着他那高科技的飞行器到遥远的太空遨游了,伤叹之余,我似乎更能感受到,一个纯真烂漫、充满幻想的时代愈发地渐行渐远。

八十年代初,曾经是科学技术和思想异常活跃,最无拘无束的时代。那时不但有叶老等的科幻作品,也有无数深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图书刊物。《少年科学》《我们爱科学》《少年科学画报》都是最受孩子和家长欢迎,广为订阅的刊物;更有《科幻世界》《奥秘》《飞碟探索》这类刊物打开无拘无束的幻想之门。或许,其中不乏荒诞不经,鱼龙混杂,但那正是一个思想天马行空,野蛮生长的时代特征,科幻文学在那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土壤和养分……

如果那个“科幻的年代”代表诗和远方,而今的我们或许更在乎眼前的苟且。值得反思的是,当金明葛亮的“科学探案”早已成绝响的时候,国外的探索频道中“科学探案”却仍在持续播出,并深得一部分忠实观众的喜爱。

遗憾的是,一个时代的科幻作家们乘潮而来,也随潮而去,称叶老为其表率毫不为过。

斯人虽逝,墨迹永存,那些依然闪光的文字与图像是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铭记。

如今,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的新科幻时代已初露锋芒,渐行渐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永烈:点亮青少年想象力的人
詹 玲 | “十七年”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建构(下)
[13]《科幻拷问道德——〈北京青年报〉访谈》
最近科幻很热,但 “雨果奖”中的雨果是谁?
校园新星(第19期)/段子期:宇宙宏大远超科学幻想
如何写好科幻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