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内蒙古|李发军:西夏货币简史
原创作者:李发军|内蒙古阿拉善盟
文史
西夏货币简史
钱币研究是货币研究的主要内容。西夏钱币研究是中国古代货币史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西夏王朝铸造的钱币均为国号钱币和年号钱币,尤其以西夏文汉文铜铁钱币为主,亦包括少量铭刻西夏文汉文及符号的银锭(铤)和异形铜铅质钱币及交钞。我们通过研究西夏货币,来全面了解存在190年的古代“丝绸之路”上早已消失的神秘王国~西夏的辉煌与衰亡。
一、西夏的建立及灭亡
公元10~13世纪初,在中国西北建立西夏王朝的主体民族,史籍称之为“党项”,或称之为“党项羌”,或记其源于“三苗之后”,或说“汉西羌之别种也”,并对其早期的历史和来源均有记述,总之,史籍所记党项是源于羌。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汉代西羌的主要居地,“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 《禹贡》所谓析支者也”。析支,即指今青海黄河河曲一带,这里是西羌发源地。党项既然分布在古析支之地,当属西羌中的一支”。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宕昌、邓至灭亡后,此两部之羌族融入党项,成为其组成部分,故有的史籍记,党项“其种有宕昌、白狼”。因此,党项羌应是汉魏后居于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的西羌诸部发展而来,是居于这些地区的西羌在北周(557-581年)以后的泛称”。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北周后,党项羌兴起,分布更广。至唐代“其界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杂春桑、迷桑等羌,北连吐谷浑,处山谷间,亘三千里”。早期党项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在隋以前“每姓别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隋朝以后, “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在众多的部落中,主要有八个规模较大、势力较强的部落,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又作野律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又作“拓跋氏”),而拓拔最为强族”。除此八部以外,还有两个大的部落:一是黑党项, “在于赤水之西”,即今青海共和、兴海两县之西;一名雪山党项, “姓破丑氏,居于雪山之下”。此雪山应为今青海湖以南的大积石山(阿尼玛卿山),因此唐代史籍又称雪山党项破丑氏为“河西党项” ,即青海省黄河九曲以西大积石山下的党项部落。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公元634年之前,党项诸部纷纷降附唐朝。唐龙溯三年(公元663年) 党项人开始第一次迁徙内陆。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党项人进行第二次迁徙。由于党项人在协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于中和二年,授拓跋思恭“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李姓”。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五代十国时党项依附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北汉,受其封号、定期朝贡,双方或多方之间关系微妙、战和交替。五代未割据于夏绥银宥静五州的党项李氏、府州的党项折氏及河套一带的党项藏才族王氏等均与北宋建立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并接受分封、纳贡称臣,助力北宋统一南方。公元960年夏洲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遣使奉表入贡,后派遣部将驰援北宋麟洲,北汉败走。公元962年李彝兴遣使向宋太祖献马牛等,宋太祖赐其玉腰带。公元976年李光睿率军破北汉吴堡寨助力北宋伐灭北汉,后宋太宗利用夏洲党项部落间矛盾及李氏集团内乱,迫使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入朝让地,重创夏洲党项李氏集团势力。李继迁借故逃往地斤泽,后纠结党项部众,联辽抗宋,忽战忽降,致宋太宗三次平夏洲未果。至宋真宗时恢复李继迁夏洲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名号,其子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行军司马。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元昊继定难军节度使之位,年号显道。宋宝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废北宋年号,去北宋所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后被夏毅宗嵬名谅祚改为李姓)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国号“大夏”,自称“大白高国”。都城为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即今天的宁夏银川市。《宋史》称之为“夏国”;《辽史》和《金史》因它地处辽金之西,称之为“西夏”,后人多沿用“西夏”之称。西夏王朝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西夏文字字形方整,笔画繁冗,后称蕃书或蕃文,共计5917字。西夏语为其国语。
1908年~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获取一本公元1190年由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夏汉文音义对译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说明 “番”为西夏民族对自己的称呼。西夏王朝传十二位帝(王):太祖李继迁(李姓为唐所赐)、太宗李德明、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宗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桓宗纯祐、襄宗安全、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主睍。使用了32个年号,历时190年(1038~1227年)。如果从李继迁叛宋(982年)算起,至西夏灭亡(1227年),历时246年。它比辽建国210年(916~1125年)多36年,比金建国120年(1115~1234年)多126年。要是从《宋史·夏国传》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夏洲政权算起,历时347年(881~1227年),要比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加起来的320年还多27年。它所统治的地区“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人,军队约50万人。西夏王朝主要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藏族、回鹘族、吐蕃族、蒙古族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信奉佛教者众多。公元1227年西夏王朝也被成吉思汗部所灭。党项人自唐龙溯三年(公元663年) 开始迁徙内陆到党项割据势力逐步壮大;从夏洲政权的形成到西夏王朝的建立、巩固、鼎盛、衰亡;历时约600年时间,这充分证明,党项民族之强势与诡异,其残存的民族已渐融入汉、藏、蒙、回等民族之中。
二、西夏货币的发展演变
《宋史·夏国传下》中所记: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始立通济监铸钱”。清人吴广成《西夏书事》于该条下注为:“自茶山铁冶入于中国,国中乏铁,常以青白盐易陕西大铁钱为用。及金人据关右,置兰州等处権场,若以中国钱贸易,价辄倍增,商人苦之。仁孝乃立通济监,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之,铸'天盛永(元)宝’钱,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金主禁之,仁孝再表请,乃许通行”。李范文《西夏通史》 2005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西夏钱币主要是国号钱币和年号钱币,其中西夏文“番国宝钱”、汉文“大夏国宝”为国号钱币,金银锭(铤)及“黑城军饷”和铅钱币等金属钱币为非国号非年号特种钱币。西夏文国号年号钱币作为“国家标志”或以 “纪念币”的形式存在,如同现在的“纪念币”仍然可以流通一样,只是其价值是否倍增而已。西夏汉文年号钱币和北宋钱币作为西夏王朝流通领域的主要货币贯穿于西夏王朝始终。西夏钱币宝文有“宝钱”、“元宝”、“国宝”、“宝本”、“通宝”、“重宝”之称;币值型制上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之分;材质有金、银、铜、铁、铅之别。金银锭(铤)则作为特种称量货币独立存在,或有币值型制、或有文字标识、或为符号标注、或光素无纹。与西夏文钱币钱文大都比较模糊相比,西夏汉文钱币铸造的大都比较精美,而且书法俊逸、流畅。西夏分别铸造西夏文和汉文钱币,无非四种情况:一是注重本民族语言文化。二是借鉴吸收并融合中原汉文化影响,以“求同存异”。三是西夏百姓中汉人占多数,他(她)们掌握西夏文的识字水平普遍较低。四是两种文字铸造钱币也是西夏皇室内部藩汉礼仪之争的结果。
西夏钱币从文字材质上有32种,即“番国宝钱”、“大夏国宝”、铁钱币“大夏国宝”、“天授通宝”、“福圣宝钱”、“大安宝钱”、“大安通宝”、“贞观宝钱”、“贞观元宝”、“贞观宝本”、“元德通宝”、“元德重宝”、 “正德宝钱”、“大德通宝”、“天盛元宝”、铜鎏(漆)金钱币“天盛元宝”、铁钱币“天盛元宝”、“天盛十年”等文字银锭(铤)、符号银锭(铤)、光素银锭(铤)、“乾祐宝钱”、“乾祐元宝”、铁钱币“乾祐元宝”、“天庆宝钱”、“天庆宝本”、“天庆元宝”、“皇建元宝”、铁钱币“皇建元宝”、“光定元宝”、“黑城军饷”、“八”字葫芦(福禄)型铅币(花钱)、素铅饼币(称量货币)。
目前面文为西夏文的钱币已面世15种,材质为红(青)铜及白铜铜质,其中西夏文国号钱币只有“番国宝钱”小平铜钱币。年号钱币有西夏文铜钱币“福圣宝钱”小平、“福圣宝钱”白铜小平、“大安宝钱”小平、“大安宝钱”白铜小平、“贞观宝钱”小平(暂定)、“贞观宝钱”折二(暂定)、“贞观宝本”折二、“贞观宝本”白铜折二、“正德宝钱”折二、“乾祐宝钱”小平、“乾祐宝钱”白铜小平、“天庆宝钱”小平、“天庆宝本”小平、“天庆宝本”白铜小平。西夏汉文国号年号红(青)铜及白铜质钱币和铁钱币有31种,其中有汉文国号钱币“大夏国宝”折二铜钱币和“大夏国宝”折二铁钱币(暂定)。汉文年号铜钱币分别为:“天授通宝”小平、“大安通宝”小平、“贞观元宝”小平、“贞观元宝”白铜小平、“元德通宝”(楷隶混书小平楷书行书小平)、“元德重宝”(行书折二楷书折三)、“大德通宝”(行书小平及楷书折二)、“天盛元宝”铜鎏(漆)金楷书小平、“天盛元宝”楷书行书小平及折十(包括星月炉记纹及异体字等)、“乾祐元宝”(楷书行书篆书小平及折二)、“天庆元宝”(小平及折二)、“皇建元宝”(楷书小平)、“光定元宝”(真书小平及篆书小平)。汉文年号铁钱币“天盛元宝”(小平及小平背'西︐铁母)、“天盛元宝”(小平背'西︐铁钱币)、“乾祐元宝”小平铁钱币、“皇建元宝”小平铁钱币。非国号非年号特种钱币3种为“黑城军饷”及两种铅钱币(见图51、33、34)。
截止目前传世和出土的西夏钱币币值型制上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种(已面世);材质上分为铜铁铅(不包括西夏银锭);文字上分为西夏文和汉文,从这三个方面综合确定为49种,从币值型制、材质、文字、正背记铭文符号四个方面确定约为500多个版别。西夏境内流通使用的钱币有十几个不同朝代和若干个其它国家地区的钱币。最早的是秦汉铜钱币“半两”和汉“五铢”、“货泉”,最晚的是北宋“宣和元宝”、“宣和通宝”、“靖康元宝”及西夏铜钱币“光定元宝”。85%的流通钱币为北宋钱币,夹带辽“清宁通宝”和“天庆元宝”铜钱币、金“正隆通宝”铜钱币、吐蕃“开元通宝”铜钱币、西域“高昌吉利”和“和田马钱”铜钱币、南宋“建炎通宝”和“绍兴通宝”铜钱币、突厥“突骑施”铜钱币、朝鲜“三韩通宝”铜钱币、拜占庭银币等与“丝绸之路”有关国家地区的钱币。
西夏钱币出土最早的是汉文铜钱币“天授通宝”,最多的是汉文“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小平铜铁钱币,尤其是“乾祐元宝”小平铁钱币出土最多,其他较少。西夏钱币铜质对钱,目前仅有3对即“元德通宝”楷隶行书对钱;“乾祐元宝”楷书行书篆书对钱;“光定元宝”楷书篆书真书对钱。西夏钱币中,同年号的西夏文与汉文小平铜质“对钱”有3对,即汉文“大安通宝”与西夏文“大安宝钱”;汉文“乾祐元宝”和西夏文“乾祐宝钱”;汉文“天庆元宝”和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宝本”。
西夏汉文钱币和北宋钱币则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与辽、金等国家和地区的钱币一起行使流通职能。西夏铸造流通的钱币主要以小平铜铁钱为主,以汉文“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小平铜铁钱最多,西夏文小平铜钱币次之,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铜铁钱甚少。西夏钱币不同书法钱文“对钱”, 目前仅有“元德通宝”隶真对钱各一; “乾祐元宝”行真对钱各一;“光定元宝”篆真对钱各一。西夏钱币中背记铭文符号钱币十分罕见。“1940年《泉布》创刊号登载王荫嘉《天盛铁钱背西》一文,云:“天盛元宝广穿铁钱,四字与常品迥异,而为一手所书,精神贯通,背记'西’字尝忆西夏有西兴监,铸铁钱,旅中乏书,容再详考”。同刊第23期,登载程伯逊所得“天盛元宝”背'西’铜品母钱,称与天盛背'西’铁钱可谓双壁。1982年内蒙古包头市郊大青山麓出土的大批西夏铁钱中,就有天盛元宝背'西’铁钱”。吴峰云 《西夏钱币》 200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背“西”,可能是一个地域标志或一个铸造钱币场(局)的简称。
西夏有无金银矿,“而《文海》《天盛律令》等西夏文文献,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 即西夏境内有金银矿,还有“采金”人,并将为“官方采金、熔银铁”,作为苦役之一。西夏设“金银工人院”当是负责打造金银器的官方作坊。另外,西夏还有法定的“金银损耗法”,明确规定熔铸金银器耗减的数字”。牛达生 《西夏钱币研究》 2013年10月 宁夏人民出版社。西夏少量使用白银锭(铤)、碎银,但基本不参与流通。极少使用黄金及碎金(目前未发现实物)。在甘肃省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收藏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记载:西夏皇帝向寺院“……特赐黄金一十五两、白金五十两……”。国家博物馆藏西夏文《瓜州审判案》残卷,记载瓜州(今甘肃省瓜州县)商人有“铸银近万,乃持裂用,诸处为贩”。
目前为止未发现西夏金币(锭或铤)实物出现,但根据《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记载,金币(锭或铤)的存在和使用是可能的。西夏兵书《贞观玉镜将》记载:军功除赏赐官资外,还有金银器,银两,银锭等。“1987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内署东巷出土西夏银铤21锭半,总重量39.995公斤”。吴峰云 《西夏钱币》 200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然而,甘肃省武威市西夏博物馆所藏西夏银锭12锭(铤),大都光素无纹,个别有剁痕,似为符号,不知何意。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陈列的“铭刻计量银锭”8锭(铤),其中,錾刻有西夏文和汉文铭文的6锭(铤),光素无铭文西夏银锭(铤)2锭(铤)。两个博物馆合计陈列西夏银锭(铤)20锭。武威市及银川市民间所藏西夏银锭(铤)粗略估计也在20锭以上,另有北京白秦川先生藏有1锭(铤)錾刻有3行西夏文汉文银锭(铤),一行汉译为“天盛十年x月……”、一行汉字“匠”、一行汉文“销炼足色银式拾五两”,背錾刻符号“卜”字状。形制与武威出土银锭(铤)相同,为弧首束腰形,说明1987年在武威市出土的西夏银锭(铤)远超吴峰云所著《西夏钱币》记载的“21锭半”。除目前所见西夏钱币外,在一些钱币著作中,记载有西夏文“天赐宝钱”、汉文“奲都宝钱”、“天赐通宝”、“大庆通宝”、“乾定元宝”、“正德元宝”、“应天元宝”以及纸币“大夏颁行宝钞”、“大夏军营宝钞”等西夏钱币,因证据不足,暂且存疑。
西夏有无使用交钞,《宋会要辑稿·藩夷》七之二六: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西夏、唃厮啰着人收买“陕西粮草、交钞”。交钞便于携带,夏人套购后再向宋购后所需之物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八,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宰臣韩琦言:秦州永宁寨以钞市马。自修古渭寨在永宁之西,而蕃汉多互市其间,因置买马场,凡用缗钱十余万,荡然流入敌境,实耗国用。诏复置场永宁,罢古渭寨所置场,蕃部马至,径鬻于秦州。可见西夏人在当时是使用交钞的”。牛达生 《西夏钱币研究》 2013年10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只是西夏人使用的“交钞”是北宋的“交钞”。
西夏自铸钱币较少的原因。一是西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结构单一。二是建国早中期境内缺少铜铁锡等金属资源,加之长期发生大小不一的战争,铜铁兵器消耗较大。三是北宋、辽、金禁铜于西夏。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即下诏:“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辽兴宗重熙二年(公元1033年)下诏:“禁夏国使私市金铁”。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再次下诏:“禁民鬻铜于夏”。吴峰云 《西夏钱币》 200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四是根据宋夏议和协议,北宋每年给西夏高达二十五万的“岁赐”(钱币及实物),加之西夏境内一直延续唐代以来党项民族传承已久的物物交换。
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滚钟口、宁夏石嘴山市贺兰山大风沟、宁夏石嘴山市贺兰山榆树沟、宁夏盐池县萌城乡、甘肃省武威市、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盐店乡新民渠村、内蒙古乌审旗陶利乡西沙湾、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皮革厂、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及附近遗址、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财政局、陕西定边县堆子梁等地出土情况来看,主要以西汉“五铢”、唐代 “开元通宝”、金“正隆元宝”以及北宋“景德元宝”、“皇宋通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北宋钱币最多,北宋钱币在各地出土量中约占85%左右。西夏钱币出土量最多的是汉文铜钱“天盛元宝”、“乾佑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尤其是汉文铁钱“天盛元宝”、“乾佑元宝”出土最多。西夏文钱币出土量最多的是“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198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出土窖藏西夏钱币10万多枚,其中北宋钱币约占81%以上,出土西夏文钱币“福圣宝钱”、“大安宝钱”和汉文钱币“元德重宝”、“天盛元宝”、“乾祐元宝”等。1984年在宁夏银川市西郊贺兰山滚钟口发现窖藏钱币125公斤,其中有西汉至西夏十四个朝代的钱币,计29506枚。其中,北宋钱币约占84.58%,而西夏钱币仅占1.48%,计有西夏文“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和汉文“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等八种十品。其中尤为珍贵的是,首次出土了汉文篆书“光定元宝”1枚,与清嘉庆凉州出土初尚龄《吉金所见录》记载的汉文真书“光定元宝”构成“对钱”。由此证明,西夏受同时期的北宋影响,也铸造对钱。
“西夏的領袖,在唐末曾被封爲夏國公,贈姓李;宋朝政府赠姓赵,仁宗時封为夏王,但元昊自称大夏皇帝,为宋朝西陲一个强邻。那时宋朝要纳岁币二十五万。宋初川陜的币制,受他们的军事压力的影响不小。可惜关于他们的历史還没有好好地研究出來”。彭信威《中国历代货币》1954年群联出版社出版。北宋、辽、金等国家和地区的钱币与西夏钱币所具有的“等值”特性,在西夏境内流通(互市)毫无障碍。它们大量流入西夏,不仅没有对西夏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没有引起通货膨胀发生,反尔大大促进了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本国金属资源、人力资源和财政支出。
三、西夏钱币的使用  西夏王朝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在商业贸易中货币的大量使用。西夏《天盛律令》中记载西夏钱币的内容非常丰富,西夏钱币的使用也渗透到西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西夏商业贸易在其社会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夏也非常重视与辽、宋、金、元、吐蕃诸国(部)之间的贸易往来,西夏钱币的使用范围也愈来愈趋于广泛。西夏王朝货币除作为流通工具外,还作为衡量价值尺度的标准,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流通、国家间贸易往来、境内税赋、酌值量刑、赏赐处罚、物品劳力计值、官员俸禄、高利贷等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西夏钱币的铸造及法律。
西夏文字的创制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辽史·西夏传》,认为是太宗李德明时期创制;一是《宋史·夏国传)宋·曾现《隆平集》等,认为是景宗李元昊时期创制(令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公元1032年~1048年李元昊就任定难军节度使及称帝期间使用国号“大夏”,年号“显道”等,始终没有“番国”这一国号年号的出现。西夏文铜币“番国宝钱”应为太宗李德明铸造。因为太宗李德明时期,西夏人多以“番人”、“番国”自称。如元朝未建国前,铁木真称成吉思汗时铸造“大朝通宝”银铜币一般,以“大朝”自称。公元1004~1032年太宗李德明铸造西夏文钱币“番国宝钱”。公元1038年~1048年开国皇帝夏景宗元昊铸西夏汉文国号钱币“大夏国宝”折二铜钱币和“大夏国宝”折二铁钱币(暂定),铸西夏汉文铜钱币“天授通宝”,意为“天授之意”,迎合北宋,化解矛盾。由此可以肯定此时的西夏文字尚不成熟。公元1053年~1056年夏毅宗谅祚福圣承道年间铸造西夏文铜钱币“福圣宝钱”。公元1074年~1084年夏惠宗秉常大安年间铸造西夏文铜钱币“大安宝钱”和汉文铜钱币“大安通宝”。公元1101年~1113年夏崇宗乾顺贞观年间铸造西夏文铜钱币 “贞观宝钱”、“贞观元宝”、“贞观宝本”。公元1119年~1126年元德年间铸造汉文铜钱币“元德通宝”和“元德重宝”。公元1127年~1134年正德年间铸造西夏文铜钱币“正德宝钱”。公元1135年~1139年大德年间铸造西夏汉文铜钱币“大德通宝”。公元1149年~1169年夏仁宗仁孝铸造汉文铜钱币“天盛元宝”、汉文铜鎏(漆)金钱币“天盛元宝”和汉文铁钱币“天盛元宝”及“天盛十年”银锭(铤)等。公元1170年~1193年铸造西夏文铜钱币“乾祐宝钱”、汉文铜钱币“乾祐元宝”和汉文铁钱币“乾祐元宝”。公元1194年~1206年夏桓宗纯祐铸造西夏文铜钱币“天庆宝钱”、“天庆宝本”和汉文铜钱币“天庆元宝”。公元1210年~1211年夏襄宗安全铸造汉文铜钱币“皇建元宝”和汉文铁钱币“皇建元宝”。公元1211年~1223年夏神宗遵顼铸造汉文铜钱币“光定元宝”真书篆书小平铜钱。公元1223年~1226年夏献宗德旺时期铸造汉文铜钱币“黑城军饷”楷书异(猴)型钱币,但从钱币“黑城军饷”铸造数量质量上看,是公元1223年~1226年“黑水镇燕军司”或黑水城守将仁勇为挽救孤助无援的“黑水城”,安抚将士,对抗成吉思汗大军的三次进攻而匆忙铸造。两枚铅钱币铸造年代待考。太祖李继迁、末主李睍在位时没有铸造钱币。
由于辽宋金西夏元时期,各个民族政权所创立和完善的本民族文字,无一不受到汉民族文字的影响,因此从书法楷隶真草篆行的角度上来解读各民族文字比较符合“相对独立、互相融合、异彩纷呈”的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背景。西夏钱币上的西夏文字由于初期中期成熟度较低,缺乏书法章法可寻,很难确定楷隶真草篆行书体。不同版别钱币则在钱币外型大小及钱体轻重厚薄、文字深浅度、文字字体(部分版别)上完全不同。西夏铜币内外郭比较齐整、字体比较端庄、背穿多数内郭平整、外郭多数相对浅薄、少数外型不整不园、极少数钱币铸造相对精美。由于提炼不纯,西夏铜钱币铜色或红或青。铜铁钱币多数铸造不精、杂质较多,普遍存在流铜流铁粘渣粘沙现象,内外郭大小不一及穿缺损、错范重轮厚薄不均、溢边缺边缺口缺笔现象较为普遍。(图52)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哈图套勒盖嘎查召苏套勒盖驿站西夏铸造钱币工场(局)遗址出土的西夏“乾祐元宝”汉文小平铁钱币铁范子母模残件。
西夏主要仿制北宋铁钱币“熙宁通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崇宁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等小平至折五钱币。(图53)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东南额日古哈日遗址区出土的西夏仿制北宋“元丰通宝” 汉文小平铁钱币铁范子母模残件。西夏在此设置铸造钱币场(局),为“铁钱流通区”仿制北宋钱币,用于购买北宋商品及兑换铜料,进行“劣币驱逐良币”活动,是北宋、辽(包括西辽)、金、西夏之间金融货币战争的产物。
西夏王朝在其存在的190年间,主要流通的钱币不是西夏钱币,而是北宋钱币。北宋钱币主要是通过“岁赐”、“兑换”和“贸易流通”、“货币战争”方式进入西夏境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钱币则是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地区之间及官方民间“外交往来”及“贸易流通”进入西夏境内的。如1985年在宁夏盐池县萌城乡出土西夏钱币窖藏中出现1枚朝鲜“三韩通宝”铜钱币;1987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一带出土100多枚南宋“建炎通宝”铜钱币;1981年~2020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遗址陆续出土拜占庭(东罗马)、东亚(朝鲜半岛)、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国家地区的金银铜锡铅钱币约300多枚。西夏钱币也同样通过“丝绸之路”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如2005年在朝鲜惠山市郊一农田里出土1枚西夏文“乾祐宝钱”铜钱币及伪齐(金)政权“阜昌重宝”铜钱币1枚;1992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墨玉县,村民挖出窖藏钱币,县文管所收回7公斤钱币,包括西汉、新莽、唐、两宋、西夏、金、黑汗钱币共1326枚,其中有西夏文铜钱币“乾祐宝钱”及西夏汉文铜钱币“天盛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等13枚;1985年黑龙江省双城市出土西夏文铜钱币“大安宝钱”1枚;1983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万溶乡和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出土宋代钱币窖藏,其中有西夏汉文铜钱币“天盛元宝”各1枚。
在2000年1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著《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简称《天盛律令》汉译本中多卷详细列出了西夏货币管理的法律条文,十分明确苛刻,违法均根据程度不同,施以重刑。如《天盛律令》汉译本卷七“敕禁门”规定:“一全国内不允许诸人藏武器。……。一诸人不允许去敌界卖钱,及匠人铸钱,毁钱等。假若违律时,一百至三百钱徒三个月,五百钱以上至一缗徒六个月,二缗徒一年,三缗徒二年,四缗徒三年,五缗徒四年,六缗徒五年,七缗徒六年,八缗徒八年,九缗徒十年,十缗徒十二年,十缗以上一律绞杀。从犯依次各减一等。一诸人不允将南院黑铁钱运来京师,及京师铜钱运往南院等,若违律时,多寡一律徒二年,举告赏当按杂罪举告得赏。一诸人由水上运钱,到敌界买卖时,渡船主、掌检警口者等罪,按卖敕禁畜物状法判断以外,其余人知闻。受贿则与盗分他人物相同,未受贿当与不举告等各种罪状相同。”。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2000年1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第281~287页。
如《天盛律令》汉译本卷一三“举虚实门”规定:“一诸人自叛逃以上三种举言虚者,……。一诸人于敌界转卖钱及毁钱等,所得劳役总数口举赏法,依下述实行,犯罪者当出予。若犯者不能出,则当由官方予之。获三个月徒刑,赏四十缗。六个月徒刑,赏五十缗。徒一年,赏六十缗。徒二年,赏七十缗。徒三年,赏八十缗。徒四年,赏九十缗。徒五年,赏一百缗。徒六年,赏一百十缗。三种长期中:徒八年,赏一百三十缗。徒十年,赏一百五十缗。徒十二年,赏一百七十缗。获死罪,赏二百缗。”。史金波、聂鸿音、白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2000年1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第449~453页。
五、西夏钱币的评级。
西夏钱币的评级依据:①钱币的存世量。②钱币的完整度。③铸造工艺的精美度。④钱币书法的艺术性。⑤锈色包浆的美观度。评级采用“十级制”评定方法。一级~大珍;二级~珍;三级~珍贵;四级~贵;五级~稀少;六级~稀;七级~较少;八级~较多;九级~多;十级~很多。
以铸造数量最多,造型相对规整的西夏汉文钱币“天盛元宝”、“乾祐元宝”为例确定西夏钱币型制。西夏钱币型制区分:①小平正样钱币,直径24毫米左右。钱币直径在25毫米以上(不含25毫米),26.5毫米以下(含26.5毫米)为大样钱币。钱币直径在23毫米及以下(含23毫米)为小样钱币。②钱币直径超过26.5毫米以上29.5毫米以下(含29.5毫米)的钱币,确定为折二。超过29.5毫米以上,32.5毫米以下(含32.5毫米)的钱币,确定为折三。超过32.5毫米以上(不含32.5毫米),39.5毫米以下(含39.5毫米)的钱币,确定为折五。超过39.5毫米以上(不含39.5毫米)的钱币,确定为折十。③钱币正面边缘(廓)宽度区分:阔缘是钱币的外缘(郭)宽3.5毫米以上(不含3.5毫米)。中缘是钱币的外缘(郭)宽2.6~3.5毫米之间(不含2.6毫米,含3.5毫米)。窄缘是钱币的外缘(郭)宽2.6毫米以下(含2.6毫米)。④寄郭:指钱币正面文字与钱币内郭和钱币外郭紧贴。当然,任何标准都不是极其绝对的,需要考虑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六、历代西夏货币的研究状况
历史上最早记载西夏货币的是南宋人洪遵(系南宋名臣洪皓之子)于公元1149年编著的《泉志》一书,记录了西夏官方铸造的一枚西夏文钱币“大安宝钱”。而洪遵称其:“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辩,大抵类屋驮、吐番钱”。吴峰云 《西夏钱币》 2003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从文中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钱币,但他不认识西夏文,也就没有将它列入西夏钱币。经后人考证,《泉志》记录的这枚梵字钱,是西夏铸造的西夏文钱币。元、明两代300多年间,流传下来的钱币研究著作,有明代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但没有什么建树。
在洪遵的《泉志》成书600多年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的《钦定钱录》是最早明文著录西夏钱币的钱谱,《钦定钱录》收录中国历代古钱币500余种,沿袭《泉志》收录西夏钱币两枚,即“天盛元宝”一枚,明确定为西夏钱币,这在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而另一枚“梵字钱”即西夏文钱币“大安宝钱”,因当时无法识别钱币上的西夏文字,而仍然称“梵字钱”,又说它与“尼婆罗钱同”。清乾隆时期陈孝莱《历代钟官图经》是最早系统著录西夏汉文钱币的钱谱,该书首次系统著录大部分西夏汉文钱,并以“按”的形式做出考证。其著录钱币,除移录《钦定钱录》天盛元宝(铜铁二品)外,元德通宝、乾祐元宝(铜铁二品)、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均为第一次著录,并言诸钱“精好”“极精好”。在考述天庆钱时,首次正确指出:“辽天祚帝铸天庆钱字文漫漶,不如此钱精好”。“又于吐蕃钱后著录梵字钱,抄录三钱夏文,多不正确,仍一如《泉志》,不知其为何国钱”。牛达生 《西夏考古论稿二》 2016年12月甘肃文化出版社。清嘉庆时期翁树培(公元1765-1811年)所著《古泉汇考》是最早汇集西夏钱币的钱谱。
1804年,乾嘉派学者张澍,在其故乡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了番汉字合壁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张澍“西夏碑”的发现,是金石学上一大发现。张澍也成为第一个辩识西夏文的学者,极具开创性意义。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了西夏窖藏古钱, 刘青园曰,“凉州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钱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牛达生 《西夏钱币研究》 2013年10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刘青园将梵字钱上的钱文和张澍发现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铭》西夏碑上的碑文相对照,才明白了梵字钱上的“梵字”,就是西夏文。他断定南宋洪遵在编著《泉志》时,也不认识这种文字,因此说“又尝于凉州大云寺访得古碑,阳面正作此等字……乃知此钱为西夏梵书。景巖作《泉志》时即不识之。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牛达生 《西夏钱币研究》 2013年10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因此,刘青园成为解读西夏文钱币的第一人。公元1819年,初尚龄《吉金所见录》记述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现,并将发现的所有西夏钱币,逐一著录。因对西夏文的具体读音和字义无法了解,只能称其为“西夏梵字钱”。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在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使西夏钱币在钱谱中初具规模,形成系列,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西夏钱币提供了参考。
二十世纪初,随着西夏学在国际国内学术研究的发展,西夏文字的研究和释读取得了重大进展。1895-1899年英国学者卜士礼译出了西夏文“大安宝钱”,比罗福苌早了20年。1898年法国学者戴维利亚在其论文《凉州西夏碑考》、《西夏与唐古特的西夏文字》中论及西夏文钱币“大安宝钱”及另一枚西夏文钱币。“1914年,西夏学者罗福苌(罗振玉之子)在其所著《西夏国书略说》中,第一次著录并译释了四种西夏文钱,依次为“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为结束西夏文钱币统称“梵字钱”的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古泉家赵权之,发现并译释了西夏文“贞观宝钱”, 使西夏文钱币品种更为丰富”。牛达生 《西夏钱币研究》 2013年10月宁夏人民出版社。1935年~1936年日本学者中岛敏发表了《关于西夏铜钱的制造》、《关于西夏铸钱的问题》两篇文章;1954年出版的彭信威先生著作《中国货币史》45万字中涉及西夏钱币的文字不足千字。但是,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西夏钱币奠定了基础。
截止2020年底,西夏钱币国内出土量约为五十六万枚左右(不含北宋、辽、金、吐蕃、南宋等国家地区的钱币),其中银锭(铤)约五十锭(铤)左右,各种西夏文钱币约1万枚左右,汉文铜钱币约20万枚左右,汉文铁钱币约35万枚左右。这些钱币,除少量由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外博物馆、收藏家收藏外,约90%以上在国内国家和各地方博物馆、文化馆收藏。90%中的大部分收藏在民间钱币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收藏经营者手中。
七、西夏钱币图片
1、西夏文·番国宝钱。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3.35毫米。行草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2、西夏汉文·大夏国宝(仅见品)。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9.1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3、西夏汉文·大夏国宝(仅见品)。折二,铁质。直径29.4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西夏汉文·天授通宝。小平小样,红(青)铜质。直径23毫米。楷隶对读。一级。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5、西夏文·福圣宝钱 。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3.35毫米。行书旋读。二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6、西夏文·福圣宝钱 。小平正样。白铜质。直径23.7毫米。草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7、西夏文·大安宝钱。小平正样,白铜质。直径24.5毫米。行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8、西夏文·大安宝钱。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3.9毫米。行书旋读。四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9、西夏文·贞观宝钱(本)。小平大样,红(青)铜质。直径25.5毫米。楷书旋读。二级。图片引自杨森《西夏钱币汇考》第22页。甘肃省张光华收藏。
10、西夏文·贞观宝本。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6.8毫米。楷书旋读。二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博物馆收藏。
11、西夏汉文·贞观元宝。小平大样,白铜质。直径25.3毫米。楷书旋读。一级。图片引自田战军《西夏钱币集》第55页。赵梓凯收藏。
12、西夏文·贞观宝本。小字折二,白铜质。直径27.2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13、西夏文·贞观宝本。大字折二,白铜质。直径27.1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14、西夏文·贞观宝本。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7.4毫米。楷书旋读。三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15、西夏汉文·元德通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4.8毫米。行书旋读。一级。图片引自杨森《西夏钱币汇考》第26页。陕西省戎畋松藏。
16、西夏汉文·元德重宝。折二,红(青)铜质,行书对读。四级。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17、西夏汉文·元德重宝。折三,红(青)铜质 。直径30.5毫米,楷书对读。二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18、西夏汉文·元德重宝。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7.6毫米。楷书对读。三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19、西夏汉文·元德重宝。折五,红(青)铜质。直径35毫米。楷书对读。一级。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博物馆收藏。
20、西夏汉文·元德通宝。小平大样,红(青)铜质。直径25.1毫米。楷隶对读。二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博物馆藏。
21、西夏汉文·元德通宝。小平大样,红(青)铜质。直径26.3毫米。楷隶对读。一级。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博物馆收藏。
22、西夏文·正德宝钱。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8毫米,厚2.1毫米,重7.5克。楷书旋读。二级。图片引自杨森《西夏钱币汇考》第31页。北京白杨收藏。
23、西夏汉文·大德通宝。小平小样,红(青)铜质。直径23毫米,重3.2克。行书对读。一级。图片引自杨森《西夏钱币汇考》第32页。
24、西夏汉文·大德通宝。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9.5毫米。楷行对读。三级。中国钱币博物馆收藏。
25、西夏汉文·铜鎏金天盛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3.5毫米。楷书旋读。二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26、西夏汉文·天盛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3.8毫米。楷书旋读。三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馆李发勇收藏。
27、西夏汉文·天盛元宝。折十,红(青)铜质。直径46.5毫米,重44.6克。楷书旋读。镇库大钱。老生坑,仅见品。一级。图片引自杨森《西夏钱币汇考》第42页。陕西省西安金泉公司收藏。
28、西夏汉文·天盛元宝(背西)。小平小样,红(青)铜质。直径23毫米。楷书旋读。一级。图片引自吕章申《中国古代钱币》第142页。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9、西夏汉文·天盛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背“星”。直径23.9毫米。楷书旋读。三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30、西夏汉文·天盛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背“月”。直径23.5毫米。楷书旋读。三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31、西夏汉文·天盛元宝。小平大样,铁质。直径25.8毫米。楷书旋读。六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李发荣收藏。
32、西夏汉文·天盛元宝。小平正样,白铜质。直径24毫米。楷书旋读。三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李发荣收藏。
33、西夏“八”字·葫芦(福禄)型铅币(仅见品)。高47.58毫米。一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34、西夏·素铅饼币(仅见品) 。直径39.5毫米。二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35、西夏文汉文·银锭(铤)。腰中部右铭文“xx玖两xx”。一级。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收藏。
36、西夏·符号银锭(铤)。长度11.3厘米,腰宽5.4厘米,厚度1.7厘米,重量1160克。银锭(铤)錾刻有符号。二级。甘肃省武威市东大街署东巷出土。甘肃省武威西夏博物馆收藏。
37、西夏·光素银锭(铤)。三级。甘肃省武威市东大街署东巷出土。甘肃省武威西夏博物馆收藏。
38、西夏文·乾祐宝钱。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5毫米。楷书旋读。四级。内蒙古阿拉善盟博物馆收藏。
39、西夏文·乾祐宝钱。小平大样,白铜质。直径26毫米。行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0、西夏汉文·乾祐元宝。小平正样,白铜质。九口祐。直径24.7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1、西夏汉文·乾祐元宝。小平大样,红(青)铜质。直径25.4毫米。篆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2、西夏汉文·乾祐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4.4毫米。楷书旋读。二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3、西夏汉文·乾祐元宝。折二,红(青)铜质。直径27.3毫米。楷书旋读。四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4、西夏汉文·乾祐元宝。小平正样,铁质。直径24毫米。楷书旋读。六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天地人收藏品经营中心李晓林收藏。
45、西夏文·天庆宝钱。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4毫米。楷书旋读。四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馆李发勇收藏。
46、西夏汉文·天庆元宝。小平正样,红(青)铜质。直径24.2毫米。楷书旋读。二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7、西夏文·天庆宝本。小平大样,白铜质。直径25.6毫米。楷书旋读。一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48、西夏汉文·皇建元宝。小平大样, 红(青)铜质。直径25.5毫米。楷行旋读。四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天地人收藏品经营中心李晓林收藏。
49、西夏汉文·皇建元宝(仅见品)。小平正样,铁质。直径24.7毫米。楷行旋读。二级。甘肃省武威市田战军收藏。
50、西夏汉文·光定元宝。小平大样,红(青)铜质。直径25.7毫米。行书旋读。六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祥泰隆收藏馆李发勇收藏。
51、西夏汉文·光定元宝。小平,红(青)铜质。篆书旋读。一级。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52、西夏汉文·黑城军饷(仅见品)。背“日月水火”。红(青)铜质。高52.74毫米。楷书对读。一级。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53、西夏“乾祐元宝”·汉文楷书小平铁钱币铁范子母模残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54、西夏“元丰通宝”·汉文隶书小平铁钱币铁范子母模残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李发军收藏。
注:本文被已出版的田战军《西夏钱币集》和《宁夏画报》部分采选,现做个别修改增减,以供更多读者阅读。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李发军,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收藏协会副会长,政协阿拉善盟委员会文史专员,甘肃省敦煌收藏协会副会长,内蒙古阿拉善盟作家协会会员。自1994以来,先后在《中国收藏》杂志、《收藏界》杂志、《中国税务报》、《宁夏画报》、《阿拉善报》等报刊杂志及媒体发表收藏及考古类研究文章、诗歌曲50余篇(首)。在西夏史、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方面拥有一定话语权。拟出版专著《西夏钱币收藏研究》、《丝绸之路西北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劫后遗珍(四十七)——景定元宝、景定万年
西夏方孔圆钱透出的辉煌与梦想
古钱币知识杂烩
中国最贵的古币赏析
盘点中国历朝历代古钱币
北宋珍稀钱币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