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江苏省|方明元:四十五年的坚持
userphoto

2022.11.24 内蒙古

关注
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连云港市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四十五年的坚持》
坚持,顾名思义,就是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像雨,能帮助我们洗去烦燥,留下清凉; 坚持似太阳,能帮助我们驱除严冬,感觉温暖;坚持如风; 能帮助我们杨帆远航,走向成功。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能登上金字塔顶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展翅飞翔的老鹰,可以到达成功的顶点; 坚持不懈的蜗牛,同样也可以到达成功的顶峰。灌南县田楼镇贺龙国热爱与坚持,勤奋与坚守,播洒书香,以坚持四十五年的剪报走向世界,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他节衣缩食,投资一百多万元,创办全国首家个人公共图书馆,被载入共和国年鉴,成为传播书香的时代楷模,谱写了一曲“坚持就能成功”的时代凯歌。
我与贺龙国馆长有过一面之缘。那是去年苏北文学平台组织市县有关作家去盐城大洋湾景区采风结束后返回的大巴车上。车到田楼镇时,贺龙国等一行灌南作家下车,他向大家赠送了《贺龙国公共图书馆》一书,并热情邀请大家在方便的时候参观他的公共图书馆。我当时认为不过是一句客气话,不过说说而已,没想到他是认真的。牛年正月初六,是贺龙国创办公共图书馆三周年的好日子。那天早上北风劲吹,寒气袭人。我和林伟宝、万发山、蒋建春三位市区文友应贺龙国馆长之邀,有幸走进向往已久的贺龙国公共图书馆。只见他身材结实,面带微笑,身着西装领带,身披红色绶带,在图书馆门前热情迎接,与各位文友一一握手。年过八旬的江苏文化名人、著名书法家陈风桐老先生来了,灌南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宋文铁先生来了,灌南县、灌云县、响水县的作家们来了,一时群贤毕至,高朋满座。贺龙国举手投足间尽显热情谦虚,礼仪周到,幽默风趣,一看就是 “胸满文墨虚若谷,腹有恒志气自华”的人。我们依次走进他的公共图书馆参观。馆外寒风凛冽,馆内书香袭人,温暖如春。贺龙国公共图书馆大约三百多平方米,六十多个书柜展台,三万多册书刊,涵盖文学、法制、农技、军事、少儿读物等。整齐摆放的书刊,散发着浓浓的书香。设有农家书屋、职工书屋、校外辅导站、道德讲堂、基尼斯之最剪报室、莫言文学馆分馆、莫言作品研究基地等。我们在书海中漫游,瞬间被氤氲的书香熏染。各种名人题字和获奖证书,琳琅满目。这里是留守少儿的阅读之家,少儿渴望在这里看到梦想的天堂;这里是老人读书看报的温馨之家,老人渴望在这里徜徉“夕阳无限好”的时光;这里是农民寻找农业技术、脱贫致富的科技之家,农民渴望在这里看到丰收的希望。贺龙国向大家介绍了他剪报和创办图书馆的历程,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从1975年开始,四十五年如一日,剪报不止。他以一把剪刀剪出了辉煌。他热爱剪报,最初是因为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后来形成习惯。他白天工作,晚上看报、剪报粘贴。为了订阅报纸,他省吃俭用,订阅收集报刊一百三十六种,四十六万份。如果将这些剪报连接起来,长度将超过五百公里,基尼斯世界之最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成了世界剪报第一人。
看到农民看书难、买书难的情况后,贺龙国为国分忧,在1986年兴办了龙国农家书屋,无偿对农民开放。2008年他投资一百多万元,干着“亏本”的傻事,创办贺龙国公共图书馆,承担起向农民播洒书香的社会责任,免费向广大农民开放借阅,让农民享受阅读的快乐,吸取知识的营养,成为全国首个举办公共图书馆第一人。一个土生土长的贫苦农民却成了文化名人,由“贫穷少年”蜕变成“大写中年”,由“青年才俊”成长为“杰出人士”。经过参观和座谈,大家由衷地敬佩贺龙国对文化事业的赤子情怀和孜孜不倦的坚持精神。他是一部厚重的励志书,读后催人奋进。我在啧啧称奇、肃然起敬的同时,向灌南县文龙了解贺龙国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自古贫寒出名人。贺龙国父亲去世较早,兄弟姐妹多,贫穷与饥饿一直与影相随。贺龙国初中毕业后因为没钱读书而辍学在家。贫寒与挫折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人望而却步。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他行稳致远。贺龙国自强不息,活出了人生的精彩。尽管家境贫寒,可他志存高远,勤奋自学,在书本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在坚持自学的同时,把身边的好人好事写成新闻稿件,多次被县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采用,后被县广播电台聘为记者,成为人生走向成功的转折点。为了提高文化水平,他不顾超龄,托关系到长茂中学插班读高中。毕业后又自学中华律师函授,到苏州大学法学院学习深造,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法律工作者资格证书。他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成立了龙国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用法律武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他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把一个曾在公安部网上通辑的被告人打赢官司,无罪释放而响誉全国。他与吴沭霆合作,编写了《百案说法》一书,在全国法律界好评如潮……
贺龙国成功了,荣誉接踵而至,事业风生水起。可他还是那么朴实谦虚,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腼腆地说“我只是没忘初心”。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为他颁发荣誉证书。中宣部领导阮观荣为他题写馆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正泉为他题写“文化自信”。中国书协赵磊为他题写“中国人的骄傲”。台湾著名书法字辛子方为他题写“文化尖兵”。莫言父亲管怡范老先生为他题写“贺龙国公共图书馆莫言分馆”馆名。世界甲骨文书法大师重阳公先生为他题写“剪报大王”。国家领导人接见和文化名人题词手迹,就是对贺龙国事业有成的最佳褒奖。陈凤桐老先生“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题词,既是对贺龙国事业有成的礼赞,也是对我们的激励。“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筑梦而踏实”。贺龙国的成功不但给予我,也给予社会树立了榜样。他是拓荒者,也是个跋涉者,更是个筑梦人。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贺龙国做到了。他本是平凡之人,可他用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化平凡为神奇,终于成为全国第一个为农民播撒书香的文化名人。他紧紧地揣着坚持这把神奇的钥匙,知难而进,一心为民,无怨无悔,叩响了成功敲门砖。他像一支红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人们唯有始终如一,贵在坚持,才会走向成功,因为只有挥汗播种,才会有收获。从“昨夜西楼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都诠释了“坚持方能成功”的真谛。2021年3月16日
方明元,笔名:日月,男,1959年6月出生,原籍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其作品经常发表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青海湖》、《海外文摘》、《东方散文》等省内外文学刊物上,大约80多万字,是东方散文的签约作家。有16篇散文作品获得二、三等奖,其中《锦屏山背水记》、《买房的烦恼》分别获得2010度和2011度中国散文一等奖。《乌兰布统草原寻梦》一文于2016年8月获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东磊的白玉兰》一文获2019年5月连云港市第二届白玉兰散文奖。先后两次被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旅游散文创作金牌作家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谢谢 我的图书馆
连云港5旬男子耗资百万开私人图书馆 服务乡亲
o书香云集o的2017年年终盘点
厉害了我的国|方明-朗诵《回延安》
剪报
主题:读书看报 | 医源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