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俄罗斯管控最严的城市:被封锁长达50年,7万人口有3万士兵

俄罗斯管控最严的城市在哪儿?有人说是首都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毕竟这两座都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业中心城市。

然而并非如此,俄罗斯管控最严格城市是北极圈里的北莫尔斯克,别说很多外国人不知道,就连大部分俄罗斯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这座城市是俄罗斯的“护国栋梁”--北方舰队的总部所在地。

北方舰队是苏联时期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巅峰期配有核潜艇、核驱逐舰、巡洋舰、航母、护卫舰等作战舰艇近千艘,仅此一点就足以令欧美各国胆战心惊。

虽然北方舰队在苏联解体后裁撤了大量舰艇与士兵,但仍然保留了主要核打击力量,拥有数以千计的核导弹与27艘现役核潜艇,也是俄罗斯唯一拥有重型航母的海军。

2013年后,北方舰队正式扩编为“跨军种战略军区”,其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北极地区的军事基础设施,而北莫尔斯克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俄联邦给北方舰队下达的命令只有一条:优先确保俄罗斯在北极的国家利益。为了确认主力队伍的地位,还特批给予“独立行政单位”的特权。

说北方舰队是俄罗斯的“护国栋梁”,一点都不为过,这支队伍不仅承载了俄罗斯对抗西方阵营的压力,也是俄罗斯在失去核主动时的唯一反击力量。

所以,北方舰队总部所在的北莫尔斯克,自然成为俄罗斯管控最严格的城市,从1951年到2000年一直是“一级封禁区”,保密等级比科拉半岛最大城市、摩尔曼斯克首府还高一级,所有人进出都必须申请特殊通行证,就连俄罗斯本国人也不例外,所有迁居申请一律驳回。

北莫尔斯克从2009年开始逐步解封,2010年正式开放迁居申请,没想到常住人口迅速从6.7万减少至4万。

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城市运转出现人力不足的窘况,住房大面积荒废,科拉半岛唯一的水泥厂也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最后直接荒废。而另一面却是北方舰队的连续扩编,在港士兵从最低潮时的1.1万增加到3万人,相当于北莫尔斯克一共7万人口,其中有3万是海军士兵。

如果任由其发展,北方舰队的生活与维护成本会大大增加,但北莫尔斯克又不能像普通城市一样随随便便就开放旅游,经过几年讨论才决定“有限制的开发旅游资源,仅针对通过三方审核的对象”。

一开始我也不明白具体是哪三方,直到进入北莫尔斯克后才知道,这“三方”其实就是驻守在北莫尔斯克的俄联邦特别安全部队、北方舰队的警卫团和摩尔曼斯克警署,几乎每条街上都能看到这三方的身影。而我们在抵达摩尔曼斯克之前,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拿到这“三方”开具的许可证。

向导早早就提醒过:有警车突然停在你面前,说明他们准备盘查你,蓝标黑车是联邦部队的执勤车,红标是北方舰队的巡逻车,蓝标白车是当地警署的警车,按照他们的部门属性提供相应的许可证就行。

这三个部门都有执法权,红标车的权力最大,有权对路人实施搜身、甚至无需搜查证进入私宅。好在这三方都没有太为难我们,前后4天只盘查了我们3次(两次差不多1个小时,红车检查花了四个小时)。

北莫尔斯克在二战前只有13个萨米人居住,1926年摩尔曼斯克开始大规模修建军港,在北莫尔斯克设了一个伐木点,这才有了军营和通信设施。

二战期间,摩尔曼斯克被德国空军狂轰滥炸792次,共投下超过20万枚炸弹,15公里外的北莫尔斯克却只遭受了零星攻击。北方舰队高层商议后决定,与其清理战场再大规模重建总部,不如直接在北莫尔斯克新建一座军民两用的城市,省时省力姑且不说,以后舰艇出入港口的距离也缩短了十几公里,可省下大量燃油。

北莫尔斯克就这么成为北方舰队的新总部,为了提高海军士兵的生活便利度修了铁路和公路,在留守摩尔曼斯克州的30万人里挑选了3000名有特殊技能的居民,许诺搬到北莫尔斯克就包揽住房、工作和医疗教育等等福利,短短几年就发展成2.8万居民的小型城市。

在那个年代,被选中的人相当于被载入族谱第一页般的荣耀,但这些幸运儿没想到的是,他们和子孙会被困在这座城市足足50年,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虽说早已解封,但当年用来封锁的围墙和铁栅栏依旧存在,向导指着间隔一千米的瞭望塔说:虽然被困在这里,但人们的生活却没有丝毫压力,工作是指定的,物资是配给的,就医上学也都被军方包揽,唯一不足的是没有大学,成绩再好也参加不了高考。

在北莫尔斯克解封前,中学毕业的学生只能选择州立技术夜校或北方舰队军校,夜校毕业进入各个军工厂和军属企业工作,军校毕业可直接入伍上艇。

解禁后当地学生可以参加本地高考,由于科拉半岛的北极圈地域限制,很少有外地学生会选择摩尔曼斯克高校就读,因此高考难度非常低,低到连州立大学、北极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分校、圣彼得堡大学分校都招不满学生,所以2017年后干脆关闭这4所大学以外的另外3所,联合成立纳西莫夫海军分校。

因为北方舰队的存在,北莫尔斯克很难系统开发北极旅游资源,向导能带我们参观的地方也就几座教堂和纪念碑(附近的高地山坡都是禁区,有雷达站、通信站等等设施)。

最著名的是海事广场上的“北极捍卫者”纪念碑,手持自动步枪的海军士兵雕塑高15米,底座是一艘退役核潜艇的舰桥,当地人称之为“阿廖莎纪念碑”。

据说这名士兵在轰炸中救下无数伤者,机缘巧合结识美丽的萨米女子阿廖莎,二人相恋并定下婚期,结果婚期将近却听闻前方战事告急,士兵义无反顾申请登艇出战,一个月后噩耗传来,阿廖莎听闻丈夫牺牲决定参军上前线,最后也倒在战场上。

为此,任由官方多次重申强调,当地人依然把它称为“阿廖莎纪念碑”,每当有外地游客在纪念碑前驻足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跟你讲述这个故事,哪怕你听不懂也不在乎。

这种深耕于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外国人很难理解,或许只有被战争伤害过的人,才明白他们的坚持。

另一个同样具备战争背景的二战纪念碑在西海岸,碑文只写着一句俄文:“纪念在二战中牺牲的70万摩尔曼斯克军民”。

要知道,二战时的摩尔曼斯克总人口也就二三十万,被德军连番轰炸到面目全非,战况惨烈至极被称为“死亡战场”。为了保障盟军援助物资能尽快从摩尔曼斯克送往前线,苏联各地青年反向奔赴“死亡战场”,他们在没有防空火力掩护的轰炸中冒死将物资转运出来,倒下一批又补上新来的第二批,周而复始直至完成任务。

为什么只有一座碑,没有记录牺牲者的名字?

向导用低沉的语气说:在德军轰炸初期,人们就一致签署了“宁可尸骨沉入大海,也不愿落入德国人手中”的遗书,所以战后清理战场时,家属们纷纷提出按照牺牲者的遗愿,将骨灰撒入大海。

没有名字,并不是不想记住他们,而是因为他们都有同一个名字:英雄!

(下一篇写点开心的内容,以北极美食和娱乐为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北方舰队联合战略司令部
走进神秘“极地首都”——摩尔曼斯克
北极圈的唯一一个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
沉没21年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还埋着多少秘密
摩尔曼斯克港和北冰洋航线,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海洋困局系列之俄罗斯的那些军港湾们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