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拿命换钱的玫瑰湖盐工:每天工作七小时,人均减寿20年

“我每天早上5点前出门,工作到中午12点后就得收工”,马赫迪指着头顶烈日接着说:“这是一份拿命换钱的工作。”

马赫迪所谓的工作,就是7个小时只有30元收入的采盐工,虽然全年无休,对身体有严重危害,可排队应聘的人还是很多,只有每天都能保证产量的采盐工才会被留下,否则就会被人替代失去这份工作。

在非洲最西端的塞内加尔共和国,有座被称为“非洲死海”的雷特巴湖,由于40%的超高含盐量,湖里只有一种以杜氏盐藻为食的小体“侏儒鱼”可以存活,而杜氏藻则通过分泌红色素来吸收阳光转化养分,使湖水呈现玫瑰色而得名“玫瑰湖”。

雷特巴湖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澳大利亚斯宾塞湖、中东死海并称为“四大盐湖”,雷特巴湖则是其中含盐比例最高的盐湖,比三百米外的大西洋高出十多倍,平均每加仑(3.785升)湖水可取固态盐1200克。

每年1-3月是塞内加尔最干旱的季节,湖水颜色会在一天之内变化三次:凌晨气温较低,杜氏藻会大量分泌红色素使湖水呈现深红色,到了中午烈日高照时,杜氏藻因吸收足够的阳光而停止分泌色素,此时的湖水逐渐淡化为粉红色,直至太阳下山后再度变红。

到了雨季期间(7-10月),大量淡水注入后的雷特巴湖与其他湖泊并无二致,仅有小部分湖区会出现短暂变红,最大水深为3米。

从科学角度来说,人类对这座湖泊依然知之甚少,只大致推断出形成于1-2万年前,因非洲板块运动或海底地震而与大西洋隔绝,在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后形成高盐度湖泊。

21世纪后,科学家在上千份标本中找到了与玫瑰湖高度相似的杜氏藻样本,来自3600公里之外的乍得湖,这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这些盐藻随着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暴,从非洲中北部吹到非洲西部?

就算乍得湖杜氏藻在大自然巧合之下被吹到玫瑰湖,可为什么周边十多座湖泊都没有,还是说杜氏藻只能在玫瑰湖存活?

然而,玫瑰湖的文字记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塞内加尔历史》、《行走的古兰经》、《渔夫的蓝调》以及《一封很长的信》等非洲历史名著和古代小说,详细记录了塞内加尔历史地理民俗等信息,唯独没有雷特巴湖的描述和记载。

与其有关的最早文字记录诞生于19世纪末,由塞内加尔土著索尼克语撰写,内容是周边几十个土著部落为了雷特巴湖采盐而大打出手,哪怕法国殖民期间也照打不误。

简单说就是,这座湖泊的文字历史总共也就一百多年,而且没有雷特巴湖的形成、地理、气候以及生态等描述,除了采盐,就是与采盐有关的部落战争。

在过去短短一百多年里,雷特巴湖共爆发过上百次“战争”,“参战”人数多则十来个部落两三千人,少则三五个家族几十上百人,各部落为争夺盐湖不惜全族出动,打败的部落必须迁离盐湖20公里之外,休养生息后再度返回争夺,周而复始直至1959年。

当时的塞内加尔与法属苏丹建立“马里联邦”,一脉相承的两国合作才4个月就分道扬镳,塞内加尔随后宣布“驱逐所有正在采盐的法属苏丹人(现马里共和国)”。

区区盐矿,也能作为“制裁”手段?

对刚刚独立的马里而言,禁止参与采盐相当于切断马里(内陆国家)的海盐供应,虽然被驱逐的盐工也就一千多人,却能迫使马里不得不出更高的价格去其他国家进口海盐,间接提高内陆国家的生活物价。

这个“制裁”手段并不新鲜,当年几十个部落发动上百次战争的背后,也同样发生过很多次以盐来制裁对方的例子。

难不成非洲其他地方都没有盐矿了?当然不是,只是其他盐湖盐矿的储量没有这么丰富,开采难度也远远超过了塞内加尔玫瑰湖,价格自然也要比玫瑰湖更高。

塞内加尔盐工马赫迪自豪的说:玫瑰湖是“上天赐予的宝藏”,盐工只要站在湖中用脚把盐块拨到篮子里,水浅的地方弯腰用篮子直接铲就行,去除杂质后用木船运回岸边,岸上的妻子再以每桶300非洲法郎的价格卖给收购商,平均每天能采盐20桶左右。

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每桶盐(不低于100磅、约45公斤)的价格大约在3.6元左右,夫妻一天能挣到72元,去掉木船租金和入场费后,每人工作七小时的收入也就30元。这点钱,在塞内加尔只能保障最低水平的日常消费。

马赫迪夫妻算是比较勤劳的组合,一年四季只要不下雨都会出工(雨水会融盐),但这份工作却不可能持久,因为含盐量太高的湖水,会对盐工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之所以每天只能工作七个小时,普遍说法是在盐水中浸泡超过七个小时后,体内水分会加速流失,致使心脏负荷达平时的三倍。

无论哪种说法,都改变不了最终会大幅减寿的结局,2019年一份不完全统计报告就曾指出,长期在玫瑰湖采盐的人,肾脏心肺功能都会受损,人均寿命比正常人减少20年左右。

为了尽可能减少盐水对身体的伤害,盐工们通常用乳木果油来涂抹全身,这种果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隔绝皮肤与盐水的接触,还有防止水分流失和吸收紫外线等等效果。

所以,下班后的盐工还得去采摘乳木果,像马赫迪这种长期采盐的家庭,对果油的需求非常大,囤了百八十斤也只够用十天半个月。

最后,玫瑰湖的盐被筛选成粗细两种,粗盐大量出口到欧美地区用于道路除雪,细盐则用来腌渍肉类和海鲜,两种盐的年产量基本在2.5-4万吨之间,盐工则维持在3000人左右。

这就是拿命换钱的玫瑰湖盐工,一份明知会减寿却不得不做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塞内加尔的美丽的盐湖
天下世界冷知识(12)
[转载]非洲“玫瑰湖”湖水呈粉红色
课程资源·行走天下|粉红玫瑰湖,满满“少女心”
中国的盐,到底有多了不起?
日薪60元的非洲采盐人,用命换钱,几年时间全身溃烂、耳聋失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