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变得敢说、敢问,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倒,课堂中即兴的灵感和许多创造性的火花随时闪现。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新课改则给教师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走形式

  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解得不透彻,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讲观摩课时做给听课老师看,过后又回到以往传统的讲课方式上,没有真正将新课程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看似课堂气氛挺热闹,有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一会儿提问、一会儿小组讨论,但整堂课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老师究竟让学生学会了什么不明确。一位老师在课后无意中也道出了实情,新课程好是好,只是谁搞新课改,谁的成绩就落后。这句话使人为之一震。是啊,按原来的讲课方式讲习惯了,发现用新课程标准不会讲了。再者,长期以来,那些在教学上较突出的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打时间仗,搞题海战术,没日没夜地留作业、发篇子、讲习题,只要稍一给学生减负,马上成绩就掉下来,每个学期的统考大排队谁就落在后头。看来,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以分数决定学生优劣的体制不改革,那么新课改的步伐就迈得很艰难。

  二、没必要的讨论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但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马上回答出来,老师却花大量时间让小组讨论,那么课堂宝贵的45分钟时间,一部分花在无谓的讨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呢?

  三、课堂提问不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太频繁

  有的老师一节课全是单调的重复性的提问-回答-提问-回答,很没意思,千篇一律,没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乏味,难道这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吗?

  (二)课堂提问局限于部分同学参与

  老师提了问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积极举手发言,可是有的老师一节课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课堂活动仅局限于固定的几位同学,没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举得很高,但却得不到老师的关照,这些同学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于是,这些被老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四、小组活动安排不合理

  (一)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

  有的老师分活动小组,只是按座位或大小个就近分组,这样可能造成有的小组全是好学生、有的小组全是较差的学生,这样就达不到先进带动后进、好生帮助差生的良好效果。

  (二)小组角色分工太固定

  有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我发现每个小组当中小组长、代言人、记录员等总是固定的一个人,这样,有些学生总也没有锻炼的机会,造成学生的不均衡发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制定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

  分数固然能看出一个学生对这些应试科目掌握的程度,但这并不表示考试分数低的同学就没有出息。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但或许他口才好,或许字写得棒,或许有强烈的团队意识。例如有一篇文章报道,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去外企工作,由于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表现为自私、缺乏奉献精神,而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又有好多用不上,最后被老板解雇。这说明,分数高低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多方面才能和品质。有的高材生一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到了工作实践中,却因一点点挫折而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绝路。而有的在学校被老师贬得一无是处的所谓的差生,因一直受到老师家长的冷落和渺视,对人间的苦辣酸甜早已适应,到了工作岗位却能经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对人情世故有所适应,工作得心应手。所以考查一个人不应只以考试分数定高低,应该从多角度去考核评价一个人。

  二、老师要精心设计需要讨论的内容

  课堂上需要讨论的内容最好是开放性、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小学课本中的《编号码》一节,老师布置任务要求给全校学生编号码,存入电脑,这样,在电脑中随便调出一个学生的档案就能查出他在哪个年级,哪个班,性别是男是女,年龄多大,那么这样编号码有几种编法,哪个编法最好,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相反类似于“1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非常简单,而且1+1就是等于2,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

  (一)课堂提问切忌过多过滥

  如果一堂课老师不停地发问,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再者应避免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句。有些课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达不到增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老师提问应该适时、适量、适度,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二)课堂提问应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老师提问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如果只给部分学生锻炼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另一部分同学长期被冷落,那么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同学就会逐渐对该老师和该科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和自悲心理。

  四、小组安排要合理

  ()小组成员搭配要合理

  1、小组成员要视每节课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人,不多于5人。

  2、小组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这样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3、小组安排要注意性别的合理搭配。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产生则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4、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能有助于组内成员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全面发展。

  5、小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合作,需要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人接触往来。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应对这种真实的社会生活。

  ()小组角色应不断变化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带动后进生使其进步。
 

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误区有那些?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 新教材,老教法。

新课标更加注重过程教学,在课程内容与要求中,特别强调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但是可能有些老师还是沿用原来教法,没有学生的参与,还是教师展示自己,一讲到底,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的学好新课标,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改进措施,重新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钻研新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按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展现程序: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构建----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 ,设计教学过程,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课堂教学应做到学生活动在前,数学理论在后,学生思考在前,教师讲解在后,学生探究在前,教师归纳在后,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创设情景 成为故事会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但要注意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水平,量也要适度,在某些课堂中,对创设学习情境理解有误差,大量的创设情景,将课堂变成了故事会。其主要原因是:对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目的不清楚,认为故事越深奥,越长越多越好,其实不然。改进措施:重新学习新课标,正确理解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意义。

3         自主学习,变成讨论会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突出了学习主体,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自主学习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才能有效,否则将课堂变成讨论会,课堂上轰轰烈烈,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微。其主要原因是:对自主学习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学习”。这种轰轰烈烈“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共同发展,在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积极引导,科学组织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才能获取知识。改进措施: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时建议”中的“教学建议”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对于自主探究性学习要精心设计,积极引导,科学组织。

4         新老教材一起上

新课程突出了时代要求新的“双基’.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了近代数学,现代数学知识的融入,新教材教学内容与原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教学要求也完全不同,出现新老教材一起上的现象。其只有原因是:对新课标中课程框架不清楚,对新教材内容设置没有全面了解,对新课程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把握不准,受高考应试教学的影响,对教学要求随意提高,教学内容无限扩张,将老教材加到新教材中一起上。改进措施: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课程框架,全面了解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准确把握课标对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也要按课标要求进行,不能无限制的扩张。

5         现代信息成了小黑板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在一些课堂中,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其主要原因是: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中的“恰当”“辅助”没有理解,认为多媒体用的愈多愈好。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型课堂建设的深入实施,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教学变得愈发的精彩。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比如说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很自主,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很生活化,然而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帮助究竟有多大?……现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谈一点自己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当前的数学课,过分注重了情境创设这一教学环节。课堂上出现了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现象,并且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生活味”,而缺乏“数学味”。

   回想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每节课教师都很注重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入,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很浓,学生交流热烈,以至于所要探究的教学内 “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而浪费掉好几分钟的教学时间,还有些教学内容,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教师为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做到精练、准确,针对性强。以简约的情境突显鲜明的数学问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牵强附会的情境、啰哩啰唆的情境宁缺毋滥。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自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以来,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讨论式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热闹起来,看起来好像学生都在经历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以帮助。只有合作的过程是踏实的,才能产生喜人的合作效果。

(三)现代教学手段滥用

    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课题的出示、教学板书、问题及结论展示全靠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所有知识呈现都离不开多媒体,各种声音及画面的闪烁有时成了扰乱学生思维的“干扰源”。部分学生被闪动的丰富多彩的电脑画面所吸引,看似聚精会神,实际上可能心思根本不在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慎用多媒体中的一些特效,减少因多媒体带给学生的一些干扰,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以前旧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抛弃和遗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片段
主要优势:
在教学中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能根据各级目标确定符合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目标的制定中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的情况制定,使学生有效学习。能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能主动运用教材游戏化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活动中注重合作意识及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不足:
在教学中虽然能比较正确地把握教材,能制定一些促进教学的单元计划,但单元计划的实施往往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的,说明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和评价策略仍不够完善,不能最大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效能。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语言组织合理性不够,不能够让学生尽快领会教学意图,达不到一针见血的目的。教师示范引导的时机把我也有待改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的激情仍显不足,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有时教学语言过于平淡,教学时也不能百分百地投入到教学中,不能以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反思中行进——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状况观察与思考
教师应任何面对新课程
专题六拓展材料9:课堂教学要预设更要生成
有效教学讲座五之三(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若干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课堂教学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