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定神闲--再谈神与气的关系*星星论道

气定神闲,通常的解释是:气即元气,神则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魂儿"。所以这里用这两个东西来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元气充足稳定,魂儿也仍在原处闲暇着,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

      我在前几天写的【从成语神清气爽看神与气的关系】提到:【神清气爽】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也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从养生的角度看,它表明了精神与气的关系。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但是忽略了精神对气的作用。中医又讲:养生重在养心。心为何物?其实就包括了一部分的精神作用。如果我们忽略了精神作用,就谈不上完整的养心活动。从中医的鼻祖【黄帝内经】看,肝主情志,肝的运行影响着我们的七情六欲;反过来,七情六欲又会左右我们的健康。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无病呻吟,渐渐的得了病,而病情又反过来使林黛玉更加的小肚鸡肠、更加的喜欢猜忌,最终导致了她的早逝。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凡是癌症都与情志有关,都与肝有关,就是这个道理。肝气不足,人的情绪就会低落,就会无力;而肝火太旺,就会肝气横逆,就会痉挛,就会抽筋【当然,突然着凉和疲劳过度也会抽筋】。神清气爽是有一定的医学道理的,当一个人神清了,肝气就会平和,而肝又主筋,所有的筋脉都会舒展开,所有的筋脉舒展开,也就是经络畅通了,自然气也就顺畅了,当然就会气爽了。

      我们知道了神清与气爽的关系,明白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又如何做到神清气爽呢?其实,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有论述,这里再就【神清气爽】这个成语强调一下。那就是外练其身,内修其心。

      现在,把神和气倒置,来探讨一下气对神的作用。气和神都属于阳。气在内,代表一个人的元气和生命。而神在外,表现出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比如精神、眼神等等。心静如水所表达的意思比较接近气定神闲,而要做到心静如水,就需要内心十分的强大、坚定、坦然,就如古人所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神人也,荆轲是也。要想做到心静如水、气定神闲,需要极高的修养,众多的磨砺,还需要淡泊名利,具有洞穿事物的心境。但是仅仅有思想层面的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当人的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时,其心境就会被打乱,就不会再心静如水,就不会再气定神闲。因为没有了物质的支撑,人的元气就会衰败,元气就会散乱,气就不会再稳定。我们看看历史,多少豪杰、霸主,一旦染病,立刻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往日的雄风不再,反倒像个小脚老太太,絮絮叨叨。不再想着战场的厮杀,官场的博弈,而是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这是生理现象,谁都避免不了的。就拿称霸一时的秦始皇来说,横扫六合,所向披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号称千古一帝。可是在出巡的途中病危时,不是想着如何稳定江山社稷,而是渴求:谁能治好我的病,愿让出半壁江山。

      这样的例子许多许多。可见,气定神闲绝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事情,而是与我们的身体状况密不可分的。只有我们的身体非常健康了,元气才会充盈,元气才会稳定,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气定神闲。为什么说才有可能呢?就是说,单单有身体的健康,没有修养,即使一个人的元气再充盈,也是没有灵气的,也就是死的灵魂。这时,人虽然健康,但是表露出的精神状态是麻木的。这样的状态,别说是泰山崩于前,即便是遇见没有遇见的小事也会惊慌失措的,还怎么谈得上气定神闲呢?!什么是养生?我一直强调,养生就是要外练其身、内修其心,或者说也是【知行合一】的另类解释吧。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才可以【气定神闲,才可以【神清气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站桩启示录(四十三)气定神闲
肝气若之方法
【科普漫画】叫你一声“小心肝”,你敢答应吗?
精气神
治肝病,中医泰斗张锡纯辨治思想独具一格!(不可不知)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