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读解-生气通天论*星星论道

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着重讨论了阳气的生理、病理以及与自然之气相互通应的关系,故篇名【生气通天论】。

    一、人与自然相通的整体观,是本篇的主导思想。

    二、人体阳气犹如给予万物热量的太阳一样重要。没有了阳气人就会萎靡不振、经脉失去濡润,甚至发生‘煎厥’、‘薄厥’等严重的病症。所以顾护人体阳气是十分重要的养生方法。

    三、阴阳协调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饮食起居不慎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其中又以阳气占主导地位。其中五味太过,会伤五脏,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四、本篇最后指出了四时发病的规律: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癋疟;秋伤于湿,上逆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生气,即生命之气,指人体内的阴气和阳气;天,即自然界。生气通天,指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息息相通,彼此相应。  

      

人体的阳气,就好像天空和太阳,如果阳气没有了正常的居住场所,就会减少寿命,人也就没有了活力。所以天体正常运行有赖于太阳而能显出光明。同样,人体中的阳气凭借其上升外越的性能而具有顾护人的体表、阻挡外邪入侵的作用。

    人体的阴精藏于体内,不断的供应阳气的需要;阳气护卫于外而使体表固密。如果阴阳不协调,阳气亢盛时,脉中气血流动急迫,阳气太盛则可导致狂乱。阴气亢盛时,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以致九窍不通。

    所以圣人能平衡阴阳,使筋脉气血调和顺畅,骨髓坚固。这样邪气就不能侵害,耳聪目明,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正常。

    阴阳关系协调的关键,以以阴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密护于体表,阴气才能固守于体内。如果两者不调和,就像一年中只有春天而没有了秋天,光有冬天而没有了夏天一样。所以调和阴阳,就是生命最重要的原则。因此,阳气过盛,阴气就会衰竭。阴阳平衡协调,精神才能正常。如果阴阳不协调,精气也就竭绝了。

    感受外邪,会发生外感寒热的病症。所以,春天受了风邪,邪气久留不去,夏天就会发生泄泻;夏天受了暑邪侵害,到了秋天就会得疟疾;秋天受了湿邪,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进一步发展为痿厥;冬天遭受寒邪,到了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着损伤五脏。

    注释: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更,更替。藏,同脏。指一年四季的邪气,交替地损害五脏。

    这段论述体现了五行、阴阳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盛偏衰,其中又以阳气占主导地位。其中五味太过,会伤五脏,也是养生的重要内容。

    四、本篇最后指出了四时发病的规律: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癋疟;秋伤于湿,上逆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阳气的重要性,着重讨论了阳气的生理、病理以及与自然之气相互通应的关系,故篇名【生气通天论】。

    一、人与自然相通的整体观,是本篇的主导思想。

    二、人体阳气犹如给予万物热量的太阳一样重要。没有了阳气人就会萎靡不振、经脉失去濡润,甚至发生‘煎厥’、‘薄厥’等严重的病症。所以顾护人体阳气是十分重要的养生方法。

    三、阴阳协调平衡才是健康的保证。饮食起居不慎会导致阴阳的偏。

    生气,即生命之气,指人体内的阴气和阳气;天,即自然界。生气通天,指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息息相通,彼此相应。 

    黄帝说:自古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交通,生命的根本即在于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的九窍、五脏、十二

个大关节都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相通。自然界的阴阳二气化生木、火、土、金、水五行,分为三阴三阳。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热就会遭受外来邪气的侵害,所以这是寿命长短的根本。

    自然界阴阳之气清净有序,人的精神活动就能保持正常。顺应自然则阳气固密,虽有邪气,也不至于伤害身体,这就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规律的道理。

    所以圣人精神专一,没有邪思妄想,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如果违背了它,就会九窍不通,肌肉壅阻,顾护人体外表的卫气耗散,这叫做自我伤害,消耗了人体的阳气。

    注释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含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事物本身。

    凡属于木的事物,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属于火的事物,具有温热、升腾的作用或特性;属于土的事物,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属于金的事物,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属于水的事物,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的作用或特性。

    五行学说主要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它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互滋生、相互克制的运动中平衡发展的。中医学中,根据五行的特性来研究身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互相影响。

    其气三:三,指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

    阴阳的观念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中医学,二阴阳之说最初源于【周易】。阴爻与阳爻相配成四相,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用阴阳二气的消长说明季节的变化,这里只有二阴二阳。中医的古代学者将四相加衍成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更加细化了四季气候的变化。除此之外,三阴三阳理论广泛应用于诊断、药物乃至经络学说与针灸学等中医学各个领域。三阴三阳理论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可谓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

人体的阳气,就好像天空和太阳,如果阳气没有了正常的居住场所,就会减少寿命,人也就没有了活力。所以天体正常运行有赖于太阳而能显出光明。同样,人体中的阳气凭借其上升外越的性能而具有顾护人的体表、阻挡外邪入侵的作用。

    人体的阴精藏于体内,不断的供应阳气的需要;阳气护卫于外而使体表固密。如果阴阳不协调,阳气亢盛时,脉中气血流动急迫,阳气太盛则可导致狂乱。阴气亢盛时,五脏功能失调,气机失和,以致九窍不通。

    所以圣人能平衡阴阳,使筋脉气血调和顺畅,骨髓坚固。这样邪气就不能侵害,耳聪目明,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正常。

    阴阳关系协调的关键,以以阴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密护于体表,阴气才能固守于体内。如果两者不调和,就像一年中只有春天而没有了秋天,光有冬天而没有了夏天一样。所以调和阴阳,就是生命最重要的原则。因此,阳气过盛,阴气就会衰竭。阴阳平衡协调,精神才能正常。如果阴阳不协调,精气也就竭绝了。

    感受外邪,会发生外感寒热的病症。所以,春天受了风邪,邪气久留不去,夏天就会发生泄泻;夏天受了暑邪侵害,到了秋天就会得疟疾;秋天受了湿邪,可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进一步发展为痿厥;冬天遭受寒邪,到了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着损伤五脏。

    注释: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更,更替。藏,同脏。指一年四季的邪气,交替地损害五脏。

    这段论述体现了五行、阴阳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阳气因过度烦劳而损伤阴精,阴精竭绝则阳气亢盛,积累到夏天,就会使人发生昏厥。眼睛昏蒙看不清,两耳闭塞听不见。病势像洪水决堤一样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人体的阳气,在大怒时会上逆,血随气逆行而上郁积在人体上部,使脏腑之气阻绝不通,而导致昏厥。

    人体的阳气即能温养神气而使精神饱满,又能温养经脉而使肢体柔和运动自如。

    人体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阳气开始生发;到中午,阳气最盛;日落西山时,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据守于体内汗孔也就闭合了,因此夜幕降临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阳气的消长规律,人就会感到困倦、虚弱。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各种饮食物。五脏藏蓄阴精,因为饮食五味太过而受伤。

    酸味本有滋养肝脏的作用,但过食酸味,会导致肝气过盛。肝木乘脾土,而使脾气衰竭。过食咸味伤肾,则大骨受伤,肾水邪盛进一步损伤脾土,脾在体为肌,所以肌肉清瘦、萎缩;肾水上泛心气,就会导致心气抑郁不舒。过食苦味,心跳急速而烦闷,面色发黑,心火虚衰则肾水偏盛,导致肾气不能平衡。过食甘味伤脾,则生湿,湿邪阻滞脾胃,会出现胀满不适的症状。辛味入肺,过食辛味伤肺,使肺宣津液的功能失调,不能濡养筋脉;辛性走散,耗伤神气,使精神涣散。

    所以应谨慎地调和饮食五味,使骨骼正直、筋脉柔和、气血畅通、腠理固密,这样就能使骨、筋、气、血。腠理强盛。如果严格地遵循五味调和的原则,就能达到自然赋予人的寿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白话文-全 文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内经上篇
黄帝内经3-5
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