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的票拟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哪几个大臣促成这种制度?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胡一舟

票拟制度是明代中央决策的重要制度。明代制度,外廷官僚的章疏要先由通政司呈递给皇帝御览,之后发给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的口吻草拟批复内容,用墨书小票贴在原来的奏疏上,呈递给皇帝。因为用墨书小票草拟,所以称为票拟。在票拟呈递给皇帝御览后,如皇帝同意内阁意见,则用朱笔照批后将奏疏发出执行(宣德朝后,此项权力转移到司礼监),如不同意则发还内阁重新票拟。此外,皇帝还可以把这份奏疏压下,既不发下也不打回内阁,而是做冷处理,称为留中。

宣德皇帝

我们一般认为票拟制度成形于宣宗宣德年间,但宣德初期票拟未成定制,宣宗只是常命重要大臣为皇帝顾问,以票拟形式参与决策,但这项权力并未专属内阁,不是阁臣亦可参与,如夏元吉、蹇义等即不是阁臣而参与过票拟,这一形式有一些像洪武皇帝初废丞相时与六部九卿面议政务。不过宣德朝最为重要,最受信赖的三位大臣即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宣宗常问政于三杨,可以说他们促成了内阁票拟制度的形成。

内阁会议(《大明王朝》剧照)

票拟制度成为定制则是在正统年间。英宗正统皇帝九岁即位,主少国疑,皇帝遇事常面询于太后,而张太后素以贤名称著,为避免后宫干政,“太后避专,令阁臣议行”,此后内阁阁臣掌票拟之职始成定例。

严嵩

内阁票拟制度刚刚定行之际,还是“同寅协恭”,即所有阁臣协商办理。直到弘治、正德年间首辅的地位才显著上升,阁臣票拟“居首者始秉笔,地望与次相悬绝矣”,所以后来也称内阁首辅为首揆。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

《明实录》

赵轶峰:《票拟制度与明代政治》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施祺 杨培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制度』行政:明朝“内阁”权力的演变过程?[明]
从奏章到奏折,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是奏折制度化的大功臣
明朝的“票拟与批红”制度,太监与大臣间的皇权纷争
历史故事——仁宣之治下的隐患
浅谈司礼监的发展演变以及对明朝政治的影响
崇祯皇帝说文官皆可杀,那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