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大讯飞胡郁:人机协同是未来AI的进化方向

在经历了数次“寒冬”和“热潮”之后,诞生半个多世纪的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走进日常生活。关于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人类生活、替代人类工作,仍旧是业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期间,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接受了包括AI报道(ID:AI-Reporting)在内的媒体采访。在胡郁看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可以代替某些单一技能,但对于一些非单一技能要求的工种,人工智能并不能胜任。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协作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10年里实现更好的交互和智能生活场景的输出。

编辑搜图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接受采访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AI在认知智能上的局限性

计算机在运算智能上很强大,可以超越人类和其他动物,并且在过去的10年里,机器在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越过了实用化门槛,目前已能在某些技能方面达到人的需求,诸如完成改作业、辅导功课这类技能。

但目前人工智能在认知智能上与人类相比,仍具有一段差距。“认知智能就是人类独有的语言理解、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和最终决策。这也是目前在开发人工智能方面遇到的巨大挑战和机会。”胡郁表示。

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在线教育,但在胡郁看来,机器永远代替不了老师,有些技能是机器不能掌握的。比如,老师要建立你的自信心、老师要帮助你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老师要引导你对将来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培养你对学习的习惯和兴趣以及学习的方法。跟人类相比,机器无论再怎么学习和发展这些方面的技能,可能都还有很大的缺点。

在人工智能对老师的替代性问题上,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也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老师批改作业,互联网帮助解决问题,但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洞察和引导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表示,缺少人类老师的教学必然不完整,因为课堂教学不光是把知识点告诉学生,更需要对学生开展知识融合、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训练。对于这些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学,机器人老师还无法胜任。“未来的课堂将是机器人智能教学、老师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及学生学习的三者结合。”俞敏洪说。

值得注意的是,胡郁说的“老师不太会被AI取代”,指的是授业解惑的真正的教育者,而在AI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你像机器一样活着,依然会被取代。“老师要避免被机器取代,就要先避免自己成为机器。”俞敏洪说。

人机协同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进化方向

仍需承认的是,老师也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比如有智能机器协助完成部分技能工作后,老师可以把精力真正放在培养学生的特性上。

除了教育行业,人工智能也将在更多的行业内帮助实现效率的提升,比如医疗行业。

在此次疫情中,自动识别肺部CT图片的机器人为人类节省了大量检查的时间。同时还有人工智能技术和社区普查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定来了解到家庭的整个的情况,从而快速形成统计信息,这个方面比人工的效率提高了50倍。

在目前的医疗资源紧缺的环境下,医生忙于诊疗,没有时间和患者建立心理上的连接,而这种连接也被认为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可以预想,有人工智能的协作之后,医生将有时间做这些工作。

人工智能应用的目的是改变我们和机器之间交互的方式:从原来冷冰冰的单向操纵,向能双向对话的自然交互。“未来将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不管是我们和人工智能,还是我们和机器人之间,应该都是自然的交互。比如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穿戴式设备等,都能和你进行对话和交流,他们能够理解你所讲的话,从而给你提供服务。”胡郁说。

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也认为,智能时代需要人机协作,让更多人的人和资源投入创新工作中,实现人机同行的美好世界。

可见,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改变,开启的是人机协作的未来。

未来10年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时期

对人机交互的未来畅想,首先要求机器能理解人类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自然顺畅地开始人机的连接,开启智慧家居的生活。

胡郁认为,实现智能家居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大概需要5~10年的时间。“因为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要机器和机器之间连接,要整个商业生态逐步地趋于一种稳定,实现这一切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我认为未来的十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他说。

在未来的十年里,科大讯飞将在图像、语音,包括肢体语言、识别情感方面迈上一个实用化的门槛。

胡郁表示,像今年几个虚拟形象一同表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宣传曲的这种应用场景,情感会被更加饱满地表现出来。“在将来的5~10年里面,随着这种应用的拉动,他们在情感上的研究和应用也会得到快速的一个发展,机器的情感会更加丰富地表现出来,而且技术上可以支撑。”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地步,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就给AI泼了个冷水,在他看来,AI应用于公共卫生仅处于起点。“虽然人工智能现在如日中天,但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一次中国疫情的控制是靠传统的智慧和城市的管理来实现的。”张文宏说。

对此,胡郁是认可的,他说:“我认为是起点,但AI在将来的10年过程中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采访现场,他进一步表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进入到人类社会,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而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缓解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使过渡能够平稳地逐步地开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顶级大会上,AI翻译竟是人工冒充?
AI公开课:19.04.24刘聪-科大讯飞AI副院长《人工智能的“顶天立地”之路》课堂笔记以及个人感悟
科大讯飞1024开发者节最全演讲实录 PPT,看看刘庆峰和胡郁到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AI生态如何从软到硬】专访胡郁:不能把讯飞只看成语音公司
科大讯飞:让世界听见AI的声音
直击高考人机大战:技术、争议与人族胜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