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乍见翻疑梦

书坛精英

潘知山先生遗照

(1946.12.23.—2016.10.3.)

人物简介

潘知山(1946.12.23.—2016.10.3.),浙江平阳人(今属苍南),居瑞安。

长期从事文物博物工作,致力于玉海楼和瑞安文物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善鉴赏,擅书画。诗文书法师从吴进(思本)先生,并请益于诸多前辈名家。

曾为瑞安市文物馆馆长,瑞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理事。东溪书会、西岘书社和瑞安书协发起者、创办人,成就了三十年来当代瑞安书法的繁荣。

坚持三十年业余书法教育,为瑞安培养出大量的青年书法人才,其中不乏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中国书坛后起之秀。

书法工楷、草,涉画、印。于艺术秉承传统,重过程,勤思想,敬自然,求境界。一生创作颇丰,各体书作均有精品力作。

乍见翻疑梦

——追思潘知山先生其人其事其艺

张紫梁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是2000年除夕前二日,我送篆刻“半楼”一印给潘知山先生晚餐酒后住在他瑞安新居时,他借用司空曙诗句为我写下的巨幅书法。自1987年订交以来,尽管我每年几乎都有与他见面,但彼此还是深深体会到相逢时刻如梦般的惊喜交集,唏嘘岁月催人老,借用诗、酒、书法来升华浓烈的情谊

而今在距离2016年潘先生驾鹤西归后的2022年底,瑞安有关部门隆重举行“舟泊玉海  艺泽云江”潘知山书画文献展,我所敬重的、亲爱的、引领瑞安书坛30余年殿堂级的人物——潘知山先生以他生前璀璨的遗墨化为精神力量,越过阴阳相隔的时空,又和热爱他、推崇他精湛的书艺的亲朋师友见面。

与潘知山先生遗孀王师母

在展览上合影

“乍见翻疑梦”——我置身展厅恍若梦境,显然分不出今夕何年,流连于展厅,目光抚过一件又一件书画作品、文献资料,他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眼前,尤其是端看着潘先生抱病作书视频,乃至在生命无多的时刻用脚趾头夹着毛笔竭尽生命原始力量和艺术修为写下的“雨中盼月,雾里看花”绝笔时,不禁泪意盈盈,情不能自己,只觉得潘先生:

笑声宛在,

身影宛在,

激情宛在,

艺术宛在,

精神宛在。

他分明就在我的身边,正与我谈书论艺,饮酒作诗,炯炯目光着与我对视,那种超拔的人格魅力围绕着我,使得我久久不肯也不忍离他而去。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30*52)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己卯除夕前二日,

喜紫梁兄见宿见赠半楼印,

书司空曙诗奉酬即乞正之。

瑞安历来文风蔚然。上世纪八十年代,振兴瑞安书法的使命交递到潘先生手上,彼时他已经开始以个人的影响力组建民间书法团体“东溪书会”,设收徒,为后来开创的瑞安书法家协会培养了后备力量打下了组织基础。作为瑞安书坛领头雁,他深知自己的艺术观和追求势必会影响深远,在他的《学诗小记》中写道:“而今年届不惑,重新补课,意在后半生再图长进几寸,毋至蹉跎,亦为门弟子辈引出一条正路,此则为先行者之宏愿也”, 他认为诗学是书法人的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重视诗学不仅是个人艺术修为的需要,而且大而论之也应该是书法团队发展的必由之路。除那些在技巧方面必要的翻转之外,诗学才是变化艺术气质和品味的、最要坐冷板凳下苦功的根本,卓识远见的潘先生指明了诗学是学好书法的真正捷径,为文风的延绵身体力行且做了楷模。

小楷《学诗小记》

知山先生素有饮名,这是艺术家加诗人至性、至情、至真、至醇的品质使然。早年他在给我的信里回想,因没多钱只购得被他自嘲为“半楼”的新居后不久,便邀请恩师吴进夫子到他家里小聚酒醉后写字的情景,我也和吴进夫子饮过几次酒,但那可以想见的场景实在羡煞我:酒逢知音,人也豪迈,酒也酣畅,书也神采,诗也淋漓。参加工作后我和知山先生饮过好几次酒,他酒量深厚,诚挚待人,气度不凡,总是频频举杯相邀,那节奏速度我实在难以匹敌。诗酒趁年华,那时的他书风正得益于颜真卿的敦厚酣畅,黄道周的跌宕隽永,张瑞图的神秘张扬,再运以“刷字”,笔意奔腾,气势开张,诗心书风相得益彰,极度融合。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庚午春,在“半楼”,

潘知山先生与我同饮,

醉后书杜甫诗表达相逢的喜悦之情。

后来他少饮酒,不再饮酒,酒的媒介作用虽不一定书风转向这一边或那一面,但内心深处渴望找寻艺术的自我定位确实与他朝夕相伴诗文相关,书风随着诗心而变化,诗化的历程就是求艺的历程,就是心路历程。在他身患重疴养病时的书风更是将退休后由雄浑走向精炼,由激荡走向内敛,由生发走向简约,由奔放走向平淡的境界再度推向新高度。比如从他的《病后还家,九日登隆山》:“生死台前闯一关,香风吹梦又尘寰。欣逢佳节登高望,不使残年苟且闲。草木凋零天地阔,夕阳映照万重山。人间世道谁平直,东去云江九曲弯。”再到《梦醒》:“梦里幽幽传玉筝,开窗遥望月明中。亦真亦幻真亦幻?放却尘缘对境空”的心迹变化;又如联句“无我无人无世界”,甚至绝笔“雨中盼月”,都是诗心造书,由现实切近禅意佛心,有出尘出世深远的意蕴。而那一段在上海生活的阶段,手抄《心经》是他最主要的创作题材,一板一眼、一撇一捺的端庄姿态向着不计浓淡枯润的烂漫之境衍化,那一个个字在他的笔下幻化出一朵朵莲花,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用诗心佛音,开示艺术,淬炼生命,浴火重生,再度升华。

《心经》系列之一

诗学,书学都离不开人学。知山先生快言快语而不失语意委婉,豪爽磊落而用心细腻,文质彬彬,有君子之风。他能屹立于书坛除了书法造诣确有超人之处,其让人称道的敦厚实诚品质也是重要因素。他对老师的敬重,对朋友的友爱,对晚辈的深情的贵重人品贯穿于他的艺术活动、书法人生,串连起一段段令人倍觉温馨无比的生动场景。

我和他的交往绕不开关键人物——吴进夫子。早在1973年机缘巧合他与吴进夫子同住玉海楼,比隣而居。潘先生并不在意不求闻达、甘于淡泊、一心做学问的吴老师没有显赫地位,追慕吴夫子的道德文章,就朝夕相处跟随他学诗习文。在1987年光景,吴夫子把在学校里也跟他学诗习艺、并得了他的激赏认为孺子可教的我介绍给潘先生:紫梁要你给他写幅字。于是便开启了我和潘先生长达三十年的友谊之旅。那年吴夫子59岁,潘先生41岁,我才18岁。

年龄的差距,书艺的悬殊,我本该对潘先生执弟子礼的。潘先生却认为我和他都曾拜学于吴师门下,执意要以同学或兄弟相称,要我以后不必拘礼。以至于年纪与我相仿的潘家女公子一见兄,曾有我在场时当面询问潘先生为何与我兄弟相称?潘先生正色地说:本该如此。我的惶恐在潘先生那里却是坦然以待的。这许是他要务必恪守的尊师之道——吴夫子与我亦为师徒关系,理应不能计较年纪、学识悬殊等因素,计较过之,就有悖师门伦理。

潘知山先生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和书法

(1987年7月)

且看他在《学诗小记》里对吴夫子推崇备至的文字,以及在吴夫子留给我绝笔后面的对联及题跋,对恩师殷殷之情,切切之意溢于言表。在吴夫子去世后,我前去灵堂吊唁时,潘先生正趴着桌子睡着,见有动静便醒来招呼我,望着他通红的眼睛,再望着他亲手所书、高高悬挂、笔调沉重的“诗坛艺苑顿失良师最悲是我,道德文章永垂典范可喜有公”挽联,我一下子深切地领悟到师恩如山,尊师如父的的真义强烈震撼我的心灵。——只有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才能配享自己为人师的荣光,他对我以兄弟相称,恰恰是他尊师的一个侧面,我不以为我有虚荣上的衬托,相反是潘先生抬高他人、放低自己襟怀谦虚的折射——我在书信里遂他意彼此以兄弟相称,在生活中我也执意称他为老师。两种叫法交替使用,成了我和他交往中别致的情节,它并不违和,还安顿了我惶恐之心,这不同的称呼同样是我对他的敬重和亲热。

潘知山先生

在吴进夫子绝笔后面题跋:

一人知己已亦足,毕生自修无终期

(1988年4月)

潘先生从恩师处获得的道德力量,也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展厅里的几幅为学生进鹏、益豹、钦益、夏生等撰写的嵌名联格外瞩目,这是潘先生他在病情间不顾身体虚弱,仍然要为学生们的愿望所尽的最后努力,这些嵌名联显示着他的哲思,也寄望学生能成就自我。望着它令我无不动容,作为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在潘先生即将迎来人生谢幕的诗篇里,有以嵌名联为学生祝福、闪着人性光芒的光辉一页。 

作为我也同样享受着他对我真情厚意。我和他通信,几乎都有回信,什么话题都谈。我毕业时他关切的问我要不要找他亲戚帮助分配工作;为我入温州青年书协之事,信里说已经向陈孟先生推荐我了(后来,一个下午陈孟先生郑重其事,居然骑车来蒲鞋市小学找我,说起潘先生推荐我入会的事);听到我要成家的喜讯专门来吃喜酒;我到新学校做校长时他又来信并寄书法鼓励我,许多生活片段和场景都珍藏在信里。我听潘先生遗孀王师母说我和他三十余封的通信,至今还保存在他的匣子里,辗转生活,几度搬家他都不舍遗弃,我格外领受着潘先生对我的特殊待遇,让我潮涌着感动。

潘知山先生信札(部分)

对我的去信索书,电话索书,甚至带朋友登门索书,只要他有空,都一一俯允满足要求,而说起润笔费时,又潇洒地挥挥手说道:喜欢的就拿走拿走好了。

《心经》是潘先生书法创作的重要题材,曾赠我好几部,看得边上的人眼馋。我曾将一幅赠给“咬得菜根分外香”的做外贸的好同学陈智勇兄,概他能从潘先生更衣沐手书《心经》谦恭虔诚的心境中化出“敬事爱人”的经营之道。另一幅《心经》收到后才知道潘先生在上海养疴(曾几次要去看望他,他都以马上会好起来再聚首为由谢绝),还是有人索要,我知道这是他留给我最后的作品,实在难以割舍。之后把它和吴进夫子的作品一同放在书桌玻璃板下面,可以每天与他们如坐春风,追思我与他们交往铭刻在心里的点点滴滴,须臾不敢忘记山高水长的情谊。

《心经》

(潘知山先生赠我最后一幅书法)

“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终期”。我们品味着他的诗书画,在一个不可能重返的场景却又在一起共同度过了曼妙的时光。潘先生书画艺术和他为人仁厚是他的阅历、素养,以及后天磨砺所促成的自我本位的觉醒,是他灵魂上的一种深度和纯度,他驰骋的世界大得容纳笔阵的千军万马,无论是作为艺术家个体,还是当代瑞安书法引路人,他所笃定的自我信念贯彻于追求始终,在书坛上烙印下“潘氏”书风。人们至今仍无限缅怀,对他致以崇高的敬意,我认为我所热爱的当代瑞安书坛巨子潘知山先生是受之无愧的,名实相符的!

2022年2月6日子夜初稿

2022年2月8日夜 修改

潘知山先生足书绝笔:

雨中盼月,雾里看花。

(2016年中秋)

“舟泊玉海  艺泽云江”

潘知山书画文献展

(剪影)

书法作品:

国画作品:

文献资料:

潘知山先生五体《心经》:

其他

1990

潘知山先生在温州书法家协会

活动上。

这是我仅有的

他的照片

潘  知山之印

我曾给潘知山先生共刻过五方印,

这两方印常用在他的小楷作品上。

作者简介:

张紫梁,副研究员。作家、诗人、篆刻家。

著有《今夜无诗》《匠心斯印》专集被国家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收藏;举办过《你和我曾经年轻》个人诗歌朗诵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画金石,许家四代承包了150年!李大同的金字招牌还有这样的故事……
及凌云处尚虚心——忆潘主兰先生二三事
名家潘主兰,擅甲骨文,书作运笔如刀典雅高古!
潘明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20140108潘成溪先生书法作品选
【玉海风】乡贤遗珠-余云翚诗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