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瓯越之华·新峰篇 | 杨小贺:“温州热土成就了我”

一支笔,一方砚,一素笺,

专注的目光投向了书案上几竿窗竹的摇影,

他不是温州人却在温州安心教书法近十年。

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及省市大赛中获奖,

作品入选全国诸多书法展。

新峰人才:杨小贺

杨小贺,1977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秘书长、温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温州市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先后获得全国第三届隶书展最高奖、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最高奖、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中国(芮城)永乐宫第三届国际书画艺术节优秀奖、“建文杯”全国书法大展金奖、浙江省首届职工书法展一等奖、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年度奖(4次)、温州市第九届文艺创作奖“银鹿奖”。入选浙江省文联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温州市首批新峰人才培养计划;获评温州市第十批“四个一批人才”、温州市鹿城区第三届优秀文化人才、温州市鹿城区第八轮拔尖人才。


学艺之路 道阻且长

爷爷握着孩童的手,在泛黄的毛边纸上写下一个王羲之的“之”字。杨小贺回忆说,小时候,家乡安徽固镇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字写得很好的老先生,爷爷曾专门留一些老先生的习字大楷在家里,从而引发了杨小贺对书法的兴趣。只是当时条件不具备,没能遇到名师指点正式学书,直到中学的时候认识了国家级的书法家单凌雁老师,从懵懂到迈进了书法的门槛,才算正式踏上了学艺之路。大学毕业后,杨小贺来到了温州,做了一段时间临时工。后来偶然联系到单老师,得知他在温州办了书法培训班,便辗转找到了单老师,一边跟着老师继续学习书法,一边帮助老师做一些日常工作。父母对杨小贺的选择表示认可与支持:“男孩子总是要出去闯一番自己的事业的。”

从2000年到2005年,杨小贺跟着单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法技法、书法理论、书法史等,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书法的教学方法及创作技巧。2006年,单老师转向台州发展,杨小贺则留在了温州,他选择自主创业,在市区灰桥租了房子当教室,一边开展书法培训维持生计,一边继续研习书法。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很多时候,现实没有理想丰满,一开始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环境较差,生源不多,最困难时,杨小贺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只能求助其同在温州的哥哥帮忙代缴。

离开单老师,对杨小贺来说是人生新的起点。他一边继续用心做好培训教学工作,一边下苦功练字钻研,并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类书法交流、比赛及教学培训学习。在这个阶段,他逐渐认识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为了“改变现状”,杨小贺有意识地开始融入温州书法圈和教育培训的圈子。几年时间下来,他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成绩,先后加入了区、市、省、国家级书法家协会,并加入了鹿城区书协、温州市书协教育委员会,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他在交往中学习、交流中进步。他说:“书法的学习其实是需要多方面的综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老师传授经验、自己勤学苦练之外,还要多走出去,多看省市级、国家级大型展览,多接触不同的艺术家群体、不同地域的书体风格、不同的参展形式,其实同样重要,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一定要理论、实践与眼界齐头并进”。

从2006年开始独立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的杨小贺,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因受单老师的影响比较大,他的作品一时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找不到主攻方向,他的创作陷入了一个反复重复自己的时期。突破不了就无法再进一步,鉴于此,杨小贺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一直以来以楷、行书为主的创作方向,转攻篆隶书。有四到五年时间,他从清篆到汉篆,从石鼓文到金文,再到甲骨文,孜孜不倦,苦下功夫。一直到2011年左右,他开始用篆隶书创作参展作品,开始在省展和国展中崭露头角。

收获季节 成就斐然
2009年,温州市鹿城区书协换届,换届后的鹿城书协在当时新主席朱海的带领下聚集起一批年轻作者,大约有20人左右,他们每周聚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点评,每年举办一次鹿城书法青年作品展,并邀请了一些国内大咖来给大家授课,一批青年作者在国展、省展中展露头角,鹿城书法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杨小贺就是其中一位。他说,2010年到2015年是他进步最快的几年,也是他取得成绩最多的一段时间,特别是第三届全国隶书展征稿的那段时间,杨小贺苦练乙瑛、张迁、鲜于璜、曹全等经典汉碑,特别是张迁碑,几乎一天一遍,他把张迁碑练了两百余遍,然后创作了2件隶书作品投稿,一件大字作品、一件小字作品。结果揭晓,小字隶书获得了全国最高奖。用杨小贺的话来说,“更用心的大字隶书作品没比过自然轻松的小字隶书作品”,这让他开始慢慢开悟,他的创作重心也开始转入小字隶书。之后,连续几年,他获得了3次全国优秀奖,参加国家级各类展览20余次,在省展中获奖入展30余次。

2015年,杨小贺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评为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10家;浙江省书法家协会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20家。

2020年11月,温州市文艺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在市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杨小贺成为首批入选者。此次书法新峰人才共4人,担任书法艺术导师是林剑丹、何元龙、吴聘真、张如元等温州乃至浙江书法的领军人物。目前,“新峰计划”师生书法作品展先后在温州市区、乐清市、苍南县展出。

扎根温州 回报温州
生活是艺术灵感不竭的源泉。在教学上,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如何面对不同年龄段传授书法杨小贺小有心得:教孩子写字,得从基础开始,主要培养坐姿、握笔姿势、书写习惯等,习惯养成了,便可以深入到下一阶段,按孩子的个性喜好来选帖练习;成人学书法则可以让他们按照自己独特的个性发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其实和孩子一样,只有喜欢了、兴趣提高了,练起来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往往难以坚持。”杨小贺如是说。

杨小贺说,自己近二十年来所教的学生有近万人次,其中有些学生已经考上专业艺术院校,有的已经从事书法工作。最近几年,慕名而来学书法的成年人逐渐增多。杨小贺说,教成年人书法有动力,也有压力,由于成年人本身已经具备了很多基础性知识,对选择老师要求更高。但教成人对自己也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他说,在2017年之前自己的小字作品多以礼器碑为主基调,而在成人教学时碰到有位老先生很喜欢《好大王碑》,于是在经常给他写范字的过程中,也把《好大王碑》的精髓融入到了自己的小字隶书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正是这种风格让他在国展、省展中频频获奖。

杨小贺最近几年培养的成人学生中,在市级展览中入展的有27人,在省级展览中入展的作者有17人,在国家级展览中入展的作者有3人。这些成绩为温州书法的繁荣发展、文艺人才储备起到了积极的铺垫作用。

杨小贺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公益及慈善事业。温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温州侨界文化大使、温州市慈善总会书画会顾问、温州市书协书法教师志愿者、温州市鹿城区政协名师公益学堂讲师等诸多社会慈善公益头衔,也印证了这些年杨小贺为温州的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他先后数次随同市、区书协参与了书法进机关、书法下乡、书法进校园、书法送园丁、为群众写春联、为温州好人书写书法作品等活动;数次参与了相关单位举办的慈善日广场义写、抗疫义卖捐助等活动;不定期为机关、医院、社区上公益课等。他说:“取之于社会,报之于社会。是温州这片热土成就了我,我也希望能尽更多的绵薄之力来回报温州。”

作者: 实习生 陈昱吟

策划: 胡珍

审核: 戴江泓

监制: 刘琳琳

弘扬先进文化

构筑文艺家园

温州文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小贺(1979年生浙江温州,中书协会员)
诗笺书香 笔墨贺节 ——市书协举办塘河诗笺书法主题创作
现场 | 从林剑丹篆刻展谈当代古玺印创作
如见道心——当代书画印五人展将于4月8日在温州书画院展出
东瓯书风——何元龙的书学心境
微微的绽放——温州市书协创作委员会同仁系列微展之蓝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