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3年湖北学霸放弃保送清华,说要享受高考,后来他考了多少分?

首发2023-07-11 15:36·看历史浮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2023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各省也已陆续公布录取日程。

如今报考志愿已经结束,我相信不论成绩有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高度,每位考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学府。

但在2013年,有一位同学拒绝了自己的理想学府——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令大家困惑不解。

这位拒绝清华大学保送资格的学子就叫贺维艺。

要知道,高考是几千万人竞争入学资格。考试中出现一次不该有的错误,就只能服从调剂去冷门专业或者落榜复读,从而与理想学府失之交臂。

清华大学则是我国高等学府的翘楚,每位学子的梦想学府。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则是所有考生不可多得的“跳板”,是他们以及父母眼中梦寐以求的机会。

普通高中生要想得到保送资格,只能通过竞赛途径,获得相应的名次后,得到资格中学推荐保送。

保送生在目标学府同意其资格后,便可不用参加高考,直接入学。

相应的,各位同学都会很珍惜保送的机会,因为这是唯一可以不通过高压备考进入理想学府的机会。

虽说“成绩好就可以任性”,但放弃清华大学保送资格的这种做法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争相讨论和关注。

那么在他“享受高考”后,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呢?

父母放养个人自律

这位“口出妄言”的学子贺维艺,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一个山水环保、清雅秀丽的文化古城,而他的名字也被父母寄予了“多项才艺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

他的父母均是农民出生,却在家中经济条件萧条的情况下,从小灌输给他“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崇高思想。

尽管他们三伏天仍旧在土地里辛苦农作,但却为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向高等学府的路。

相信大家都知道“伤仲永”的故事,方仲永的父母就是过早地透支他的天资,没有选择让他在此基础上去读书,早早地做了只能劳苦耕种的庄稼汉。

天资固然令人艳羡,但父母的引导则更为重要。

在贺维艺上小学的时候,他的父母就非常重视他的学习,他们会严格地监督他完成作业,每天晚上都会陪他复习预习功课,他的学习环境一直是处于这种高压强度下。

显而易见,虽然他的父母用心良苦,但是这种过度的干预让他感到压力很大,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对于知识的渴望也没有那么热烈了。

直到他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开始尝试放养的方式。

给予了贺维艺更多的自由,让他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相信他有能力自主学习,培养了他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无异于给了贺维艺更大的自信,也让他对自己更加自律。

贺维艺坦言他也会在课余时间跟同学们出去打篮球,有一些自己的爱好,他的初中生活并不是全面扑在学习上,而是有规划地分配喜欢的事情和应该做好的事情。

这种生活模式,并没有让他放飞自我,而是更加明确对未来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成绩也开始逐步提升。

极少的干预和控制,让他养成了自我探索的习惯,在课堂上他积极发问,在课程中他总是先行一步,大步领先于同龄人。

而且他本人从小就天资聪颖,加之从不懈怠学习,热爱探索新的知识层面,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性坚持的习惯。

只有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在通过不断探索和汲取知识后,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天资聪颖是起飞的平台,只有不断坚持挥动学习的翅膀,才能最终翱翔在天空中。

成绩优异参加竞赛获保送资格

2010年,贺维艺以A级的高分考入了襄阳五中,他开始了寄宿生活。

在远离父母照看的新环境里,他并没有被周遭的事物冲昏头脑,而是用爱钻研学子的劲头影响了他同寝室的同学们。

他的学习进度总是快于老师的讲课进度,他告诉舍友要在吃透教科书的前提下,思路要跳出教科书的固有思维,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

老师在了解这种情况后,一方面感叹于他的求知欲和同学们的进取心,一方面又不免担心他们会在课堂上提出奇怪的问题,打扰到自己正常的讲课节奏。

但后面也发现他的忧虑是多余的,这群孩子们总是保持礼貌和谦卑,认真完成当堂的任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只会在课余时间找到老师,直到听懂摸透为止。

仅仅有一次,贺维艺发现老师讲解的一道题目有些许瑕疵,于是他在课后私下里找到老师,向老师提出他有一个更加简便的方式可以得出答案。

在老师进行验算后,也确实发现贺维艺的方法比教科书上的标准过程更加简单便捷。

下晚自习后,贺维艺专门去上网查证了自己的解题思路的可行性,又精简了一些内容,准确地写了一份解题答案,第二天交给老师,还跟老师共同讨论了良久。

老师说这份精益求精的态度弥足珍贵,让他心悦诚服,而这种精神也会使他日后一定有大的建树。

后来贺维艺的物理老师在发现他在物理上的钻研也极有天赋,在不埋没才华的想法驱使下,便想推荐他去参加全国物理竞赛。

贺维艺起先是拒绝的,他觉得临近高考,准备这种竞赛又十分消耗精力,于备战高考是无力的,但实在是耐不住老师的劝说,才参加了此次竞赛。

为了参加竞赛他积极备考,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而他的才华和努力也不负老师的期望,初出茅庐的他就超高发挥拿下了一等奖的成绩,他的好成绩也让清华大学送出了珍贵的保送生资格,一时之间羡煞旁人。

贺维艺也被这好消息一时冲昏了头脑,而在他思索良久后,做了一个令其他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那就是拒绝保送,选择高考。

有人质疑他的选择,认为他这是不把握住这么好的机会,放弃了一条稳定的成功捷径,选择了一条不知变数的远路,甚至有人质疑他是在吸引关注度。

也不免他人质疑,高考之路本就布满变数,状态差一点,运气差一点,分数少一分就有可以与目标失之交臂,更别说清华大学这样大家挤破脑袋都要进的顶尖学府。

如果失败,就只有服从调剂去别的冷门专业或者落榜复读这两路。

而不论他人如何议论,贺维艺的父母也一直始终站在他的身后,从不质疑他,支持他做的任何决定。

他们说孩子这样做,一定是有他的顾虑和考虑在,他们无条件相信孩子肯定能选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贺维艺的顾虑是什么呢?在记者采访后,他也袒露了自己的想法。

他最想去的是清华大学的经济系,他为之付出努力和拼搏的目标就是最顶尖的经济专业。

而选择保送后,就只能去上物理专业,他的天赋能让他有钻研物理的能力,但他志不在此。

其次,他认为他积极备战高考的那么多努力,以及付出的时间,不参加高考便会白白浪费,这么长久的努力付诸东流,他不忍心。

他想要正常参加高考,和他的同学们共同进入考场,为自己的未来拼搏一把,他也希望能见到自己6月蟾宫折桂的一天。

拒绝保送决心备战高考

在拒绝了来自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后,贺维艺就专心投入了备战高考的学习生活中,他疯狂地压缩自己吃饭睡觉的时间,去攻克自己不擅长的题型,去调整自己的答题方法,以求最完美的状态参加高考。

他把每一次模拟考都当做真正的高考对待,认真答题,他的模拟考成绩一直是在他们年级里名列前茅。

考后他还会对他此次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不该出现的错误就牢记于心,警示自己仔细答题,遇到不会的难题就抓紧询问老师,找相同的题型一遍一遍攻克。

终于迎来了高考,只差临门一脚,他便能证明自己多年的付出,便能进入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去学他最爱的经济专业。

这时他反而冷静地一场,相比于其他同学的提心吊胆,他显得尤为的泰然自若。

已经演练了无数次的场景,已经熟悉的所有题型,已经刻在他脑海里的所有知识,都给了他无尽的自信。

在出成绩的那天清晨,他还在安稳的睡梦中,直到父亲高兴地将他叫醒,告诉他考了689的高分,一举拿下了湖北省的理科状元,他还保持着原来的不慌不忙。

对啊,这也是他已经料想到的结果,他的努力从不会辜负他。同时他的一名舍友也正是湖南省的探花,相信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共同进步、互相引导的功劳。

出成绩当天晚上,贺维艺就同时收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共同邀请,没有再三斟酌,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的经济学,正如他计划里的那样。

在清华大学就学的几年里,他积极地参加社团里的活动,重拾他初中时的爱好,广泛交友,他的优秀得到了同学的广泛认可,曾担任了学院职乐会主席,多次获得奖学金。

而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出国留学,他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完备,更需要的是实践练习,于是直接去了香港某大型基金从事股权投资研究工作,直至如今。

而在贺维艺的学习道路上,他最感谢的就是四个人。

首先是辛勤供他读书的父母。

他们出身农民文化不高,却深谙读书的重要性,生育贺维艺后,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耐心,去支持他对爱好兴趣的探索、对学习方法的摸索、以及对自我的认知。

他说父母尊重他所有的想法,让他按照自己的脚步去走,比如报补习班、选择文理科、课外读物的补充,均让他独立完成。

让他没有磨灭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渴望去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丰富他的见识,也为自己日后考上名牌高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发现他的才华,因材施教的各位老师。

他的思维从小就很灵活,老师也没有按照同一个应试框架去要求他,针对他的学习进度去布置相应的题型。

对于他的提问以及质疑,每次都耐心解释,直至得到正确的答案以及思路为止。老师们从不吝啬对他的赞赏,并充分挖掘他的天赋。

而多次极力推荐他去参加物理竞赛的高三物理老师,也让贺维艺一次夺魁,让他收到了清华大学抛向的橄榄枝。

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在高压应试状态下,始终努力学习的他自己。

他传奇的学习经历开始于高中,在襄阳五中这样尖子生云集的学校,贺维艺也是其中翘楚,他的思维极其灵活,加上永不止步的学习态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他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相反更加“变态”式地要求自己,调整作息直至每天休息六个小时,刷真题,突破难题,完善自己的应试状态。

他的老师曾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努力的同学,除了吃饭睡觉时间,其余时间见到他,他都在学习,甚至压缩睡觉时间学习。

这种极其自律的学习方法,感染着他周围的同学,改善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总结

学习从来不是一次性努力就会完成的事件,而是漫漫“行万里路”的征途。

或许我们与“学霸”的天资有参差,或许我们的起点不是那么高,在日复一日的持续学习后,在不断改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在每个清晨和深夜对自己狠一次后,便能拉进我们与理想的距离。

以优秀的自己为终点,清醒地明白真正想要去做的事情,牢记要去攀登的顶点,突破自己,放手一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2岁“高考疯子”,历经10次高考终圆清华梦,36岁毕业现况如何?
学霸男孩放弃保送清华,称要享受高考过程,最后他去了哪所大学?
四川学霸班全上重本
湖北寒门少年放弃清华保送,声称要享受高考过程,后来考了几分?
理解+陪伴=?
我国“高考第一牛人”:考了749分,差一分满分,如今发展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