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脏——持中央,运四旁,调则——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故“中央”即指中焦脾胃。“四旁”并不局限于四肢,除“中央”脾胃以外的其余脏腑、十二经脉,甚至运行于全身的气血津液等均属于“四旁”范畴。路老认为:持中央可以“生养气血”“滋养五脏”“生长肌肉”“束利机关”“通利孔窍”“滋养脉络”,故调理脾胃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中之重的核心。

调理脾胃的具体方法——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

怡情志

《素问》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病变以气机失常为病机,主要损伤肝、脾、心。而脾居中属土,为五脏六腑之源,最终必为情志所伤,致纳运不常,升降失调,诸病由生。情志不畅易产生腹胀、嗳气、呃逆、纳呆、痞满等脾胃症状。

现代疾病特点:饱食多饮,情志所伤,滞而多郁。多因滞而虚,又因虚而滞。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运化者不得运化,气、血、痰、火、湿、食等代谢物积聚,最終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法治之。

调升降

调升降,升阳不犯上、和降不伤中。

健脾升阳。升散力过强,易耗损脾气脾阳,使脾气下陷益甚,故治疗时切不可专事升提而不补益不足之脾气脾阳。治疗脾气下陷证,常以健脾为主,佐以升阳。

调节升降是动中求衡的关键。少阳主升脾亦主升,但脾升有赖于少阳之助。临证用药时切不可片面使用升药或降药,而应升降结合,健脾升阳时需佐以理气降逆之品以防升提太过;和胃降逆时亦需佐以益气升阳之品以防降气太过。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时,以辛味药升提,苦味药泻下,辛开苦降,升降并用。

顾润燥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临证指南医案》)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脾胃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脾为湿困,运化失健,则气血生化乏源,水湿痰饮内生;胃为燥伤,胃阴亏虚,则虚热内扰,胃失和降。故调理脾胃,不仅要调其升降,亦要顾其润燥,以燥湿相济,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

重视滋养脾阴。脾阴是脾脏磨谷消食,运化水谷,化生营血津液,营养肢体,濡润九窍的重要物质。脾阴虚常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更甚,唇干口燥等症状;而胃阴虚常见胃脘烧灼,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口干喜饮等表现。脾阴与胃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故两者即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为病。与“调升降”法类似,在“顾润燥”时亦不可片面使用燥湿药物或滋阴药物。脾恶湿,治胃不宜过于润降,过则伤脾;胃恶燥,治脾不宜过于刚燥,过则伤胃。燥湿之时佐以滋阴润燥之品,滋阴之时佐以芳香辛燥之品,则燥湿相济,相得益彰。

纳化常,即保持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纳化常则气血得养,五脏得滋,肌肉得长,机关得利,孔窍得通,脉络得畅。因此“纳化常”是“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的目标,是“持中央”的最终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脾十八字——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
路志正重脾胃调五脏六腑十八字诀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十八字诀
脾俞穴——调养脾胃助消化
欲要靓丽,先调脾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