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集邮联会士特质研究

(第八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上全国集邮联部分会士合影)

    一、会士条件及产生方式

      2003年出台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评选工作条例(草案)》中规定会士条件:“在集邮领域中有较深造诣和较大影响,作出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有良好的集邮道德的本会会员,可被提名并当选为本会会士。”同时规定,“对年满80周岁的会士授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称号。”

      2017年,全国集邮联颁布《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管理条例》,条例第三条为“会士条件”:“有良好的邮德邮风,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做出一定的贡献,可被推荐(提名),具体如下:(一)被推荐(提名)会士者,要热爱中国集邮事业,必须具有良好的邮德、邮风,在我国集邮界有较高威信;(二)国际邮展评审员可被推荐(提名)为会士;(三)符合以下3条中任意两条者可被推荐(提名)为会士:1、曾担任过本会理事,或各省级邮协常务理事以上职务,并作出突出贡献者;2、在集邮研究方面有较深造诣,曾发表过个人集邮学术专著,或在近十年集邮学术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者;3、近五年,本人邮集参加全国性邮展获过金奖以上,或参加国际、世界邮展获过大镀金奖以上者。”

    会士管理条例还明确了会士评选程序和办法:“1、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行业协会推荐;2、两名以上会士联名推荐。推荐人员报会士资格评定委员办公室,经办公室进行整理后报会士资格审定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符合条件者将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结果报本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后方可成为会士。”

      20171028,全国集邮联在高邮进行第四批会士评选,王宏伟在《中国集邮报》报道了第四批会士评选过程:1028下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批会士评选工作会议在江苏高邮举行。与以往集邮界召开的会议轻松气氛略有不同,与会的50余名会士正襟危坐,他们表示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热心推荐,认真评选出新一批会士。会议开始,杨利民会长第一次讲话,阐述了会士评选对中国集邮的发展、特别是从集邮大国走向集邮强国的意义。与会会士第一次投票,推举王新中、孙海平、周治华、魏钢、林轩、马佑璋、林衡夫、马驎、葛建亚、王宏伟10名会士与全国集邮联会长杨利民、副会长徐建洲、刘佳维、李曙光、孙蒋涛、张玉虎组成评选委员会。被推荐的10名会士与全国集邮联领导移步另一间会议室,第一次讨论第四批会士的评选方法。之后,评选委员会全体成员走入会场,杨会长第二次讲话,向与会会士介绍评选方法。与会会士第二次投票,评选第四批会士。评选委员会第二次讨论,对当选人数给予确认……

  据参加评选的同志介绍,每次会士投票评选是有差额的。第三批会士投票,落选19人;第四批会士评选,各省上报106人,经资格评定办公室核定,将基本符合条件的72人交付投票,落选18人。会士条件及评选方式虽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就总体而言,会士条件的设置要求高,可操作;评选产生的过程是客观公正、规范严格的。

  二、会士的基本结构分析

  从200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进行了四次会士评选。2003827日,全国集邮联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了我国集邮界第一批名誉会士10人、会士11人。2007729日,全国集邮联六届一次理事会审议批准了第二批名誉会士10人、会士18人。2011111日,全国集邮联六届五次理事会审议批准了第三批名誉会士1人、会士36人。2017129日,全国集邮联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了第四批会士54人。四次评选,共评出会士140(其中名誉会士22),到目前为止,有34位会士去世,除名1人,现有会士105人。

      1、年龄结构。第一批会士(不包括名誉会士)评选时,平均年龄69.09岁;第二批会士(不包括名誉会士)评选时平均年龄69.29岁;第三批会士(不包括名誉会士)评选时平均年龄60.7岁;第四批会士评选与前一批会士评选相隔6年,评选时平均年龄63岁。

   经统计,已经去世的会士平均享年87.6岁,去世时最大年龄101岁,最小年龄67岁。健在的会士平均年龄72.55岁,其中第一批会士平均年龄86.1岁,最大的94岁,最小的71岁;第二批会士平均年龄80.8岁,最大的94岁,最小的68岁;第三批会士平均年龄71.3岁,最大的87岁,最小的50岁;第四批会士平均年龄68岁,最大的86岁,最小的49岁。

  从上述年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会士一般都是健康长寿的。这是因为集邮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集邮泰斗郭润康曾经说过:“邮票是老年人最好的”玩具“,从事集邮活动如同在做'大脑体操’,脑不闲手不闲,无形中进行着精神疗养。”但另一方面,从集邮可持性发展来说,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应该放进集邮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地域分布。会士最多的省份是北京,有26位。其次是广东,有13位。第三是上海,有11位。第四是江苏,有10位。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四省并列第五,各有6位。福建、内蒙、并列第六,各有5位会士。只有1位会士的有青海、新疆、云南、安徽等省,而西藏目前还没有会士。

  会士多少,一般来说与该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集邮氛围息息相关。经济富裕、集邮氛围浓烈,容易聚焦人才,而集邮者有财力收集珍罕邮品,从而编组邮集参加各类竞赛性邮展。会士多少也反映集邮事业大有潜力可挖,建议全国集邮联要加强对集邮氛围薄弱地区的工作指导,推动集邮事业全国协调发展。

      3、性别结构139位会士,女性只有1位,就是全国集邮联副会长焦晓光。焦晓光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全国邮展金奖、世界邮展大镀金奖的女性获得者,是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国际邮展评审员,全国集邮联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会士。

  焦晓光是巾帼英雄,顶起了中国集邮的半边天,但在会士中显得有些孤单。有人估计,我国集邮者中有3%左右为女性,在集邮协会团体中,女性约占6%8%,女性集邮人数太少。我认为引导女性加入集邮队伍非常重要,因为女性肩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比男性还要大。女性集邮人数的增加直接关系到集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建议全国集邮联要在青少年集邮工作委员会、老年集邮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再成立全国妇女集邮工作委员会。女性集邮人数增加了,水平提高了,就会产生更多的女性会士。

  三、会士的共性特征

      139位会士各有不同的个性,从职业来说,有的从政,有的从商,有的从教,有的从军;从集邮方向来说,有的编组邮集,有的撰写邮文,有的编纂专著,有的评审邮集;从集邮门类来说,有的主集解放区邮票,有的主集“文革”票,有的主集实寄封等等。尽管各有特色,但他们具有一些共性特征。

      1、他们都有一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邮领域硕果累累

   集邮是文化活动,是一门学问,不下一定功夫是很难有所成就的。就编组邮集来说,邮品收集、提纲拟定、邮品编排、贴片制作、从5框再扩大到8框,这样艰巨而浩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李曙光的《中国军邮史》,魏钢的《蒙古邮政史》等在世界邮展获大金奖的邮集,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收集、研究、编组才得以成功。撰写邮文专著同样如此,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持之以恒,最终结出累累硕果。郭润康谈他集邮体会说:集邮在于勤,勤而在于恒,恒而在于学,学而在于深,深而在于研,研而出学问。有人统计,从1942年至2005年的73年中,郭老发表的邮文总共6501篇。上海的李德铭会士至2017年出版集邮专著19部。北京李近朱会士,从2009年开始,每月一个周五第五版“玉渊邮潭”栏目都刊登他的一篇文章,评论集邮时势,至202275日,共发表376篇,每篇文章都有独到见解。连续10多年,这要多大的毅力。陕西李毅民会士专门研究集邮家,20多年来出版了10部关于集邮家的评传专著,总共有近400万字。会士们的这种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他们都有一种勤奋务实、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中出类拔萃

  有人错误地认为,集邮容易“玩物丧志”,影响工作,其实不然。在会士们的身上我们看到,集邮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与本职工作并不矛盾,而且会相得益彰。他们把集邮中的钻研精神、认真的态度用在本职工作中,同样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39位会士中,20多位有从军经历,其中将军3位,大校2位,“两弹一星功1位。有24位高级工程师(教授、主任记者),2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福建陈国成会士是福建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谢洪学会士,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劳动人事部和建设部表彰的劳动模范。河北柯愈劲会士是中国石油系统表彰的优秀设计师、优秀共产党员。会士在各自行业出类拔萃,得益于他们的勤奋务实、积极进取,这正是全国集邮联会士引以为傲的地方。

      3、他们都有一种推动集邮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在集邮战线上起骨干中坚作用

      139位会士中,曾经担任过或现在仍然担任省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的有70多位,国家邮展评审员38位,国际邮展评审员16位,他们都是我国集邮战线上的骨干中坚,他们对推动集邮事业发展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比如:周治华会士,他对集邮事业有两大贡献,一是筹建了中国第一座生肖集邮博物馆,二是领头开创了中国新兴集邮门类生肖集邮,牵头创建了“生肖集邮研究会”,创办《生肖集邮》会刊,周治华担任会长和主编20多年。2022年周治华同志去世后,郑炜会士主动担起了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和《生肖集邮》会刊主编的重任。葛建亚会士早在2004年就与王文泰等人发起成立文献集邮研究会,葛建亚担任常务副会长和《文献集邮》会刊主编,两年后担任会长,18年来,文献集邮研究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其活动精彩纷呈,每年一次全国十佳集邮图书评选已连续举行12年,有力地推进了文献集邮这个类别的发展。上海童国忠会士参与创建了原地封研究会,一度担任会长,现为名誉会长。他是原地封研究会学术研究的中流砥柱,主编《原地封文集》,编著出版《原地集邮概论和图鉴》,制订《原地集邮类展品评审规则》,最终促成将原地封集邮列为全国邮展一个新兴门类。

   全国集邮联会士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全国集邮联会士是集邮爱好者的学习榜样,集邮领域的标杆。高邮市委市政府为了弘扬邮文化,打造东方邮都,建设了中国唯一的一座集邮家博物馆,得到各方支持和普遍赞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集邮家博物馆这块阵地,加大对会士的集邮历程、集邮业绩、邮德情怀的宣传,以此来推进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42部邮集将亮相全国邮展
2014第十六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长沙)
聞鍾記郵 | 仲阳先生寄新书
我和武汉的邮缘 • 14〡我和武汉的邮缘(伦敦特稿)
刘佳维:已故集邮家实寄封片
2017年9月青少年邮局信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