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还值得读吗?
答知友提问:
每当一个学说被列为必读书目,那么这个学说注定要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酒好不怕巷子深,为什么要靠这种“垄断式”的方式要求每个人都要读呢?
这不是孔子本身所反对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如果都采用一种模式去解读,去实践,不允许有其他想法,不是违反了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吗?
儒家学说会不会陷入“原教旨主义”的陷阱?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这个民主主义思潮泛滥的时代,本国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一些思想学说,或者意识形态的工具,恐怕对于大部分国民思想的塑造来说,以及社会舆论基础,统治基础,恐怕不是好事。HK风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从构筑民族思想基石角度来说,读论语是有必要的。
这里我不谈儒家学说是否适合作为现代社会执政的思想理论指导。我就从一名普通的百姓的角度,来重读《论语》,看看对我自己是否有价值。
论语,对于现代人,对于高中生,除了考试之外,除了还有什么价值?
我不知道你的语文老师有没有系统读过《论语》?
除了从文学角度来解读之外,有没有采用人生的思考,切身的体会,来讲解个中的内容。
如果讲得好,一句话就能读通一个章节。
如果领悟的不好,哪怕读再读,也是误人子弟。
但是我个人觉得,《论语》不能当做一本文学语录、治家治国格言摘录来读。
我觉得更要用作一本认生行为指南,人生抉择参考标准来使用。
读过论语,或者了解过儒家学说的人,其实都都绕不开这几个概念:
人所处的社会位置及义务,也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灵魂三问。
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恪守什么原则?生而为人,如何做人?
第一个问题,也是哲学上的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根据我浅显的理解,孔子对于人的社会角色,分为孝(对父母)、悌(对兄长,也对非血缘关系的长辈)、忠(对上司、君主)、信(对朋友)、义(对社会)这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当好一个“仁”者。
第二个问题,其实是第一个问题的延伸,只有清楚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以“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把握好为人的原则。而为人的原则,最重要的是“仁”,而仁的观念,和厚实的善良、博爱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可以说,这是孔门弟子都应遵守的基本守则。这些守则,就算放在当今社会,也丝毫没有落伍,而且都算是一种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因为篇幅原因,今天我先说孝。
有人说儒家学说倡导愚孝,愚忠,说孝顺=什么都听父母,不能反驳,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情况是这样吗?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意思是不遗余力追求事物的另一个极端,这种做法害处很大。也就是说,孔子不会在孝道上追求极端表现,例如后世的二十四孝图这类反人性的孝顺,孔子如果再世,也不会赞同的。
那么,孔子,或者孔门弟子认为的孝顺,都有什么表现呢?
孝是对上一辈家风/意志/事业的坚守。“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孝是基本修养: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是对父母要尽心尽力。《学而》1.7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孝尊敬、牵挂、尊敬、敬畏:慎终追远(学而1.9)牵挂: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也要讲规则: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2.5)
孝是不让父母担心。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孝不盲从,但尊重父母的选择: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可以看得出,孔子对于孝道的理解,更多是侧重“精神层面”的尊敬、让父母少担心,强调孝顺要合乎礼仪,如果有和父母不一致的意见,有权顺而不从。和后世的“原教旨主义”的孝道有很大的差别。后世的儒家学说,放大了“顺、从”的分量,所以在执行的层面,人们往往会流于形式,从而产生愚孝的道德压制作用。
放到当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孝道呢?谁都知道要对父母好,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但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让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孝顺了吗?如果没有从心底的尊敬,从心底发出的认可,孝顺父母和养宠物有什么区别(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人子女,是有权利说不的。但是孔子说不,方式很讲究,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色难!
对父母,最难的不是侍奉,而是“色难”。有人说让父母保持好的脸色,不让父母操心。有人说,对父母要和颜悦色,不能嚷嚷。
以前年轻不懂,现在当了两个娃的父亲,再想起自己如何对父母,才真正认识到这个“色难”确实是至理名言,简直是孔子的肺腑之言。
我丝毫感觉不到孔老夫子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更像是一名老父亲在拉家常,道出人生哲理。
像这种金石良言,在论语里面俯拾皆是。我想起我高中读书的时候,也很讨厌读《论语》,到了现在回过头来再想,当年的不知愁滋味,现在只剩下一句欲说还休了。
如果《论语》沦为考试工具,我想,孔夫子宁愿没有说过里面的任何一句话。
关于论语的解读,我自己也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能行学社:君子的基本修养——《论语》读书笔记(一)zhuanlan.zhihu.com
能行学社:君子的为政方针-《论语》读书笔记二zhuanlan.zhihu.com
能行学社:求仁得仁,孔子的价值观-《论语》读书笔记三zhuanlan.zhihu.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尊师重道
读诸子思想之研究有感(一)-- 孔子及其弟子篇
《论语》今读:孝道应注重内涵
中国古代名人论孝雅 践行孝道感恩尚善
孝文化
《问题探讨》《孝经》在当代有何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