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贤   

        王夫之认为知行合一,行为知先,知为行后,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知”与“行”相互推动,“并进而有功”。夫之的知行观与程朱的 “理” 、陆王的“心” 、老子的“无” 、佛教的“空”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尚书引义》中 ,王夫之提出了程朱陆王佛老 知行观上的一致性 。他批评程朱的“知先行后” 说,认为它割裂了知和行的统一, 在二者之间“立一 划然之次序,以困学者于知见之中” ;批评王阳明的 “知行合一”之说 ,认为它抹煞了知和行的界限 , “以知 为行” , “以不行为行” ; 夫之认为程朱陆王佛老的知行观尽管形式不一, 但实质 上都是知先行后,重知轻行, 以知行分离为特征。 王夫之的知行观以知行相资 ,行之为贵。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是知行终始不相离,相资以为用 

       这是王夫之对朱熹“知行相须” 、王阳明“知行合 一”说的继承和发展 ,其又批评继承发杨程朱程陆王学说。先儒分致知格物属知, 诚意以下属行 ,  若逐项下手工夫, 则致知格物亦有行, 诚意以下至平天下亦无不有知。乃讲求之中 ,力其讲求之事, 则亦有行矣 ;应接之际, 不废审虑之功, 则亦有知矣。是则知行终始不相离, 存心亦有知行 ,致知亦有知行, 而更不可分一事以为知而非行 ,就是所谓“知而非行, 行而非知” 。

       知行之关系,如人学之弈棋。终日打谱是提不高棋艺的,必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 理 ,才可以悉数学得。得名师指点,常自我训练,多参加比赛,惟这样棋艺才精进。总之, 天下之事 ,没有先知之而后行之理 。 

        夫之强调知中有行 , 知依赖于行 , 是王夫之的认识论与程朱陆王佛老的认识论的重要以所行者听乎知,而其知也愈广大愈精微,而 行之合辙者愈高明愈博厚矣 。人不能“不知而行” 夫子曰 :夫人不知而行,行而得非其得也。而况行之而不得 者乎 ? 这里说的都是行对知的依赖性。王夫之在肯定知依 赖于行的同时 ,并没有忽视人的知性本质及其对人的 行为的规定性 。

二是人禽之别 ,别在知, 更别在行 

      关于人禽之别, 孔子提出“仁” , 孟子提出 “知” ,荀子提出“群” ,王夫之提出“行” 。这四个范畴 的提出及其统一 , 演绎了中国古代人性论历史发展 的基本过程。 王夫之发前人所未发, 将行范畴与人之所以为 人联系起来。他说 : 何以谓之德? 行焉而得之谓也 。何以之善? 处焉而宜之谓也。何以谓之至善? 皆得咸宜之谓 也。不行胡得 ,不处胡宜 。 … …人所以为人,不能 离乎君民亲友以为道 ,则亦不能舍乎人官物曲以尽 道, 其固然也。认为德即得。而德之得 ,即道德良知的实现 ,依赖道 德实践。王夫之称之为“不行胡得 , 不处胡宜” 。所 谓“人之所以为人, 不能离乎君民亲友以为道, 则亦 不能舍乎人官物曲以尽道” ,其中“道”为道德良知, “尽道”为道德实践 。因此,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的 道德良知 ,更因为人的道德规范。也就是说 ,人禽之 别, 别在知 ,更别在行。这是王夫之对中国代哲学 认识论的贡献 ,也是王夫之对中国古代哲学人性论 的发展 。

三是学问思辨行,首要莫如行 

        针对朱熹以《中庸》所序“学问思辨行”作为他重 知轻行的理论依据 , 王夫之提出“处事刻不容 缓, 则莫如行” 。他说: 乃以学为急, 行为缓 , 亦但为全未理会者言尔。 实则学之弗能 ,则急须辨 ;问之弗知,则急须思;思之 弗得, 则又须学;辨之弗明 , 仍须问 ;行之弗笃 , 则当 更以学问思辨养其力 。而方学问思辨之时 , 遇着当 行 ,便应去行。 学之本义,必以实践为 主 。夫之认为 , “以学为急, 行为缓” , 是全然不能理会知行关 系 。夫之不否认知对行的理性意义 ,所谓“诚意以 下至平天下 ,亦无不有知” , “要以行者听乎知 , 而其 知也愈广大愈精微, 而行之合辙者愈高明愈博厚” , “行之弗笃, 则当更以学问思辨养其力” ,都是充分肯 定知对行的作用 。但是,所谓“学问思辩” ,包括学问 思辩之对象 ,也包括学问思辩之实践 , 而且 , 以实践为主。所以 ,归根结底 ,刻不容缓莫如行。 

四是至善之理,莫在于行 

       “止于至善”是《大学》提出的儒家伦理的基本纲 领 。王夫之引入行范畴讨论止于至善, 强调止于至 善不但是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 ,更重要的是躬行实 践 。他说: 修身为本, 格物为始, 平天下为终, 其善乃至 。 必至于是,不半途而废也。 至善之理得于己 ,俟行而已。于内有主,于外不疑, 条理既得, 唯在决行之而 已矣。行斯得矣 。 君子之道非天地自然之道, 而有其实事矣 。 认为“止于至善”以格物为始,以平天下为终,从始至 终都依赖于行。朱熹理解为心知 , 王夫之则理解为行事 。至善之理,莫在于行,这就是王夫 之重要知行思想 。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列强称雄。我们要认真理解并合理利用夫之知行观,指导社会实践。学习强国,科学救囯,使中华民族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行合一 王阳明》——止于至善
《传习录》:龙场悟道后的叮咛
《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
我理解的“止于至善”
谈王阳明的“内圣外王”之道
《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