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联合监测害虫抗药性,科学防控烟粉虱

一、烟粉虱发生及为害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等,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烟粉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可以通过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分泌蜜露造成煤污病、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等方式进行为害,也可以通过传播植物病毒引起植物病毒病,从而带来间接危害,如烟粉虱可传播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简称CCYV),这种间接为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给作物的健康生产带来很大威胁。研究发现,烟粉虱是由很多个生物型(隐种)组成的复合体,其中,B和Q烟粉虱是目前我国入侵性强、危害性大的两种生物型(隐种),也是生产防控中最值得重视的害虫种类,而Q烟粉虱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取代了B烟粉虱成为优势为害种类,其分布地域更广,寄主适应性更强,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图1 烟粉虱成虫及若虫

二、烟粉虱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

研究证明,烟粉虱B和Q的种群演替与田间化学药剂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烟粉虱在入侵我国之前,已经对不同种类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烟粉虱的B和Q种类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Q烟粉虱比B烟粉虱更容易产生抗药性,且Q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更为稳定,在无杀虫剂汰选的情况,其抗性下降不明显。这也是目前生产上烟粉虱化学防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葡萄及瓜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1300)(第三板块项目)”联合“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2016YFD0200500)(第二板块项目),为了筛选对小型粉虱类害虫具有高效活性的杀虫剂,参考《NYT2727-2015 蔬菜烟粉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中的方法,进行田间烟粉虱的抗药性及发展动态监测;基于规程中的药剂敏感度,评价烟粉虱成虫对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选用该项目的部分研究结果为瓜类作物田间烟粉虱的高效化学防控提供参考,也实现了项目之间的协同合作,更是对第三板块应用示范类项目中技术的选择使用提出数据支撑。

所测试烟粉虱成虫田间种群分别采集自北京昌平、湖南长沙和山东济南的园艺作物上,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均为Q烟粉虱。

1. 对传统杀虫剂的抗药性

所测试的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和联苯菊酯的抗性倍数未超过10倍,但是由致死中浓度LC50值可以看出,烟粉虱对这两种传统杀虫剂均不敏感,LC50值在200mg/L以上(表1)。这与田间较低的防控效果也是一致的,说明对烟粉虱的毒力活性较差。

表1 烟粉虱种群对传统杀虫剂的抗药性

2. 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所测试烟粉虱种群对4种不同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差异较大。对吡虫啉来说,三个田间种群处于低等到中等抗性阶段,其中山东和湖南种群表现为中抗;烟粉虱对噻虫嗪抗性倍数较低,北京种群为中等抗性程度;对于啶虫脒,北京和湖南种群为中抗,对烯啶虫胺的抗药性表现趋势与啶虫脒一致(表2)。值得注意的是,表现为低抗的种群存在发展为中等抗性的风险,因此应注意轮换药剂使用,延缓抗性发展。

表2 烟粉虱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3. 对抗生素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所测试的烟粉虱田间种群对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未产生抗药性,LC50值极低(不超过0.5 mg/L),对乙基多杀菌素的致死中浓度约等于1 mg/L,说明对烟粉虱成虫具有高毒力活性。

三、烟粉虱田间防控的用药建议

基于烟粉虱的抗药性监测数据,提出如下用药建议:

第一,苗期或定植初期化学药剂预防:苗期或作物定植初期采用内吸性杀虫剂25%噻虫嗪2000-3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800-1000倍液进行穴盘灌根或定植后灌根,可以延迟烟粉虱种群的发生期,还可兼治其他刺吸类害虫。

第二,生长期药剂选择和施用:目前,生产中防治烟粉虱可选用的杀虫剂主要包括: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第三,部分对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以选择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等具有克抗作用的药剂;为了实现对烟粉虱的全种群控制,上述药剂可与对粉虱卵、若虫有效的噻嗪酮、吡蚜酮、吡丙醚、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配合使用,按推荐剂量混合使用。

我国多数地区烟粉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特别是有机磷类和菊酯类杀虫剂对目前的Q烟粉虱种群毒力活性低,建议停用。部分地区对烟碱类杀虫剂出现中等或高等抗药性水平,应慎重选择使用;湖南、湖北地区烟粉虱若虫和卵对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吡丙醚等抗性发展快,特别应持续关注并在当地选择其他药剂使用。

因此,不同地区应在抗药性监测数据基础上,结合用药历史和田间防治效果综合分析,进行科学选药并轮换用药,根据虫情一般间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此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混配制剂有利于克服抗药性,如吡蚜·噻嗪酮、阿维·噻嗪酮、烯啶·噻嗪酮、烯啶·吡蚜酮等,建议上述药剂在一茬蔬菜只用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棉蚜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其治理策略
这个新配方专治抗性蚜虫、白粉虱,1分钟击倒害虫,持效期20天
这个药专治大蒜蒜蛆,春天用一次,可管一个月
【抗性监测】13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抗性蚜虫防治药剂梳理
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等对草地贪夜蛾杀虫活性高——草地贪夜蛾对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