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土才有粮!400年才形成的东北黑土地,是谁在用4块钱贱卖?

“消失的黑土”

大片大片的“黑色黄金”堆积在广阔无垠的田埂和土畔,它们被“晾晒”在近一米深的大坑中,从航拍角度俯看下去,就像躺在“坟墓”里苟延残喘、生机将熄的大地生灵。风干得差不多后,这些黑色的、浸润着东北大地血液的泥土将以“草炭土”、“泥炭土”、“东北优质育苗基质土”等种种套上的面具运往全国各地。

留给东北的,是被挖得向下凹陷而露出的白色土层,看着就如同失去血肉的森森白骨,每一条褶皱和起伏都是干裂的纹路,是诉哭着失去血液的痛苦后留下的泪痕,触目惊心!

同时恸哭不已的,还有在这边黑色土地上谋生的无数农民。东北的水稻种植面积占着全国总面积的9%,供给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大米产量。他们的辛勤与汗水浇灌出了晶莹硕大、香浓可口的东北大米,黑色的土地也因此孕育出金色的粮仓。

然而,这一切都在我们不知觉的情况下减少、加速恶化,直至消失——这些“一粒贵如油”的黑土正在以各种“荒诞又合理”的虚假名目被贱卖。

曾经有“淘金热”,现在有“掘土潮”。无数的人涌向东北,有的以“承包土地、改良试验”的“体面话”为遮羞布包下数百亩良田挖售黑土,干得明目张胆;有的则悄悄摸摸偷偷盗采,也是做得“风生水起”。

打开任意一个电商平台,甚至你都不需要输入“土”字,只要输入“栽花营养”“腐殖”等等相关的字眼,它就会自动联想词条跳出东北黑土的搜索结果。甚至,打上一个“长白山”,联想出来的第一个词条也是“长白山土”。

这些土最初以每斤只有一元的价格售出,疯狂招揽流量。引来关注后,再打上“十元三十斤,包邮不限购”的醒目标语吸引着顾客的视线,轻轻松松就能实现每月动辄成千上万的销量。可以说是,一夜之间,获利千万。

东北付出的代价就是,原本1:60的肥料与大米的产量比随着黑土的逐渐流失,需要增加到21斤,然后还要面对土地的化肥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等一系列恶果。

暴富的是黑土盗采者的荷包,越发贫瘠的是那片养育过全国人民的土地。

“生金长银黑土地”

【1】形成于200万年以前的东北黑土地

“黑土地沃壤千里,粮食地一望无际”。中国东北有着全球仅有的四大黑土区之一,广袤无边,享誉世界。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黑色的土”都可以叫做黑土。根据土壤所在的地理位置、腐殖质层的厚度、有机质的含量等条件,黑土被业内业外人士约定俗成地定义为“在温带或者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甸、草原为基础发育起来的具有深色松软品质的土壤。”

而东北就是中国唯一满足以上条件的黑土区,其他地区的土,哪怕是拿墨汁浸上千万年,只要不满足条件,它就不是黑土。

每一厘米的黑土形成几乎都需要200 - 400年,而东北平均约有60到80厘米后的黑土,则形成于约200多万年前。

那时这里还是厚重的砾石层。但随着气候变暖,温风拂过东北大地,随风而来的种子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片土地上长出了植物,接着是没有高大植物的典型草原、长满连绵禾草的草甸草原,最后则是有了高大灌木的疏林草原。一切都慢慢富有生机起来,直至长成今日的苍莽野林。

200多万年里,春天,动物与植物在这里落地生根,吸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积育岁月的沉淀;深秋,它们死亡后“葬身”在冻结的土壤里,所有的微生物活动都因漫长且寒冷的天气而被扼制,不能在当季完全腐化、分解。

于是年年岁岁、枯荣往复,刚凋零的植物叠加未完全分解的“残骸”,层层累积,便形成了“腐殖质层”——常规情况下能积成30到50厘米,最高可达到100厘米的土层。

腐殖质层的含量通常与孕育它的植物植被有关系:森林的土壤厚度较小,在50厘米以下;而草原的厚度则高达50到100厘米,含量最高可达10%以上。这也正是东北平原才有黑土“诞生”的主要原因。

暗黑色的腐殖质层也正是“黑土地”的肥力主要来源。在微生物经过腐化、分解、重新合成、再沉淀的过程中,动植物尸体化成的腐殖质土层里,有机元素、营养成分等有益于植物生长的物质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生物循环、再沉积。于是,黑土的肥力增强,

腐殖质层里蕴含着各种随土壤而异的营养成分:有机质乌里敏酸适合需要氧气类型的微生物,胡敏酸适合没有氧气反而更活跃分解的微生物……腐殖质里有着氮、磷、 钾、疏、钙之类的元素,就像“土壤特质胶水”,稳稳地将土壤结构固定住,同时又能保证水分肥力、调节植物酸碱度,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对植物生长而言,腐殖质处处都是宝,也因此被认定为是评价土壤肥力的标准,判定土壤是否属于黑土的“准绳”。

只是,这样的宝“一旦消失就再难重来”,不仅是因为其形成的年岁漫长,也更是因为它的一整个生物循环过程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2】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天时——是指黑土生成所需要的时机:它是东北土地上的植被从草地向草甸、草原、莽林进化的这一段漫长岁月里所形成的,耗时200多万年或者更甚。

两百多万年的星辰与岁月,在任何时候都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瞬间光阴。更别提,即使今后有200万年的岁月可以等待,地球却再也没有这么长期的寒冬对“动植物腐尸”进行“冷冻保存”了。

地利——是指生成黑土的地理条件:黑土形成在四季分明、温差大的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域,这些地方雨热同期,并且有(冬)季节性冻土层。

在中国,也只有辽宁西部、大兴安岭与内蒙古东部、乌苏里江沿线到图们江这四处合围出的大块土地能有幸被称为“黑土地”了。因为也只有这块区域是中国草甸和草原经上百万年的腐蚀与堆积演化而来。而随着东北黑土的减少,这片土地也在实打实地减少。

人和——是指人在黑土形成过程中的助力作用:很显然,人和就是指这百万年来,人类没有横插一杠子参与动植物的“腐尸”处理,也没有中途跑来插手使用黑土,虽然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黑土在那时还没有发现。

因为有了天时地利人和,黑土的形成与累积才如此顺利,可如今,中国这片曾经“抓上一把就能攥出油”的“耕地大熊猫”却在变薄、变瘦、变得贫瘠不堪。

如果将东北的土地像切切糕一样竖着切下一块来,大家就能很直观地看到,这块“黑森林芝士蛋糕”的顶上最珍贵的黑色部分已经薄厚不均匀,甚至有些部分已经没了,只露出单薄的、“面黄肌瘦”的黄色土层来。这是因为随着耕种、挖掘等动作,这块土地经受着不停的翻动,在水、风的侵蚀作用下变薄变弱,也变得“没用”了起来。

这些“黄色土层”就是黑土的母质——黄土性黏土,这种母质土的有机质含量为零,面对着失去黑土之后的砾石、黄土,这简直就是寸草不生。

这样的母质也决定了黑土最肥沃的部分用完之后,余下的黄色部分不仅在保水、保肥、保持通气性方面不如其他地区的普通土壤有生产力,甚至还会造成土地的继续退化,越来越板结,也越来越没有可耕性。

久而久之下去,不仅闻名世界的东北黑土将不复存在,就连这片土地只会越来越荒,寸草不生。

黑土的流失,大地血液生命的流失

【1】盗挖黑土,祸患无穷

将不说盗挖行为,光农民的正常耕作已经让黑土有了难以负担的“重荷”。因为适合黑土地的种子只能种在黑土地中,才能增产五分之一又缩时五分之一,所以刚完成任务的土地马上就又被人们翻垦、耕作,担上艰巨的任务。

而光有耗损,不见补偿,再加上盗挖的人们“大刀阔斧”地挥铲采掘,黑土遭遇的破坏也就越发严重。估计要不了专家们原先保守估计的五十年,只要三十年就能把中国的黑土给嚯嚯完。那到时候,东北、乃至中国将面临什么呢?

粮食减产、化肥过量

根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显示,相比起开垦之初,东北黑土的生产力已经下降了20%,并且每年仍在以5%的惊人速度疯狂下降。光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水蚀面积,就已经从19世纪50年代的2.4万平方公里变成2000年的4.5万平方公里,每年失去的黑土就高达2亿到3亿立方米

而中科院教授据此进一步推测,如果照此下去,五十年之内东北黑土区1400万亩耕地的黑土层将完全流失掉,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可能减少40%,仅因此出现的水土流失就会造成20到40亿公斤的粮食减产。

而这一点早已显露端倪:虽然根据相关数据,从1990到2010十年间,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从2313.5万吨到5013万吨,可以说是实现了完美的两倍跳跃。

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其中有着使用化肥的巨大功劳。变薄变瘦后的黑土地离不开化肥的搭档,而化肥的使用又会恶循环一般造成土壤退化、板结,同时也必然会引出过度施肥、农药残留、肥力下降等问题。

粮食问题无大小,所以黑土流失引起的种种连环反应,对粮食安全、居民健康、国家民生统统都百害而无一利。

水土流失、无家可归

东北的黑土地,一半以上都属于是高山向平原过渡的冲击、洪积平原,俗称“漫川漫岗区”,因此一到下雨,雨水冲刷,平原遭受侵蚀,黑土就被这么“冲刷”着分散、裂开。河沟将土地变得支离破碎,迫使着人们随土而迁。被开垦耕作的黑土地又在河流的侵蚀下经历冲洗而破碎,从此陷入土地、河流与住民的死循环。

局面到此已经十分艰难,而在此之上,又跑出来了一堆利欲熏心,扯着“东北资源全国共享”的大旗盗挖、贱卖黑土的“土贩子”们。他们在原本种满粮食的土地上,架起了机器,挖掘机轰轰作响,“敲骨吸髓”地吮吸着大地的血液。

在黑龙江的五常大地、在吉林的莫莫格国家自然保护区……没有一处是例外,每一处都留下给土地的“伤口”。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水土流失,破坏的是全国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是所有人的土地资源和经济收入,无非时间长短而已。

土壤多样性锐减,影响生态系统

土地孕育了人类与文明,健康且多样的土壤不仅对植物的生产至关重要,更是影响着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专业的人士可以通过土壤分析研究出它所处的地形、地貌、以及时空变化,能判定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价值。

黑土作为全球都稀有的土壤类型,至今也没有明确的、精细的规范定义,可想其复杂与多样性。而如今,如若黑土流失,对于生态以及生物学界的研究也是一定的遗憾与损失。

如何为黑土“补色”?

其实日益险峻的土地境况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带着团队和行李赶往东北,驻扎田间,经过实践与研究后提出了“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法”——黑土的形成需要腐殖质,没有这个条件,那我们就人为制造一个有利于黑土形成的环境。

秋收之后,玉米秸秆就留在土地上不再进行收拾,它们覆盖在耕地上,成为留给土地的“面膜”,既能防风挡雨,又能蓄水保肥,还能在腐烂后改善土壤环境,可谓是“一举三得”

提出“秸秆覆盖免耕”技术;各省出台《耕地保护条例》,明确罪责处罚;加快制定黑土地保护专项法律……国家政府的每个层级都在为“抢救”黑土地而尽自己的能力。只是,有的人在负重前行,有的人却在背后挖土地的脊梁。这厢对比之下,更觉感慨颇深。

400年都难形成的黑土被贱卖意味着什么?承载厚重文明的土地,孕育璀璨文化的土壤,在有一天,它们被摆上价格的秤码,论斤论两。几百万年的历史抵不过讨价还价,养育了中华儿女的粮仓比不上钞票几张。黑土地的“止血疗伤”步履维艰,每一个你我,我们都不应该袖手旁观。


参考资料:

  1. 黑土盗挖难止,症结何在,中国自然资源报
  2. 构建严格管护的基础 我国将开展黑土耕地调查,科技日报
  3. 保护黑土 保护我们的命脉,黑河日报
  4. 黑土不存,“北大仓”焉附?南方周末
  5. 拿什么拯救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资源?求学
  6. 黑土形成与演化研究现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50(02)
  7. 黑土肥力形成与调控,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8. 秸秆覆盖与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及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东北林业大学
  9.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作土壤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哈尔滨师范大学
  10.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评价,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0,18(06)
  11. 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水土保持通报. 2020,40(04)
  12. 黑土持续告急——东北黑土流失与保护的调查与反思,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谁在砸中国人的饭碗?400年才形成的黑土,4元一斤在网上被盗卖
有土才有粮!400年才形成的东北黑土地,被何人用4块钱贱卖?
考前每日练 | 东北黑土腐殖质,地理问题把谜释(简答题)
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地,有多肥沃就有多脆弱
丰收1年就挥霍掉400年的黑土积累!东北黑土地不“黑”了咋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