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构建长期盈利的交易系统?

我在上海见一个基金经理的时候,聊到研究员如何进化为基金经理,他问了我一句话:

“你打不打德州?”

1,今天聊一聊交易

希望今天这篇文章,不会让某些价投派们跳脚并取关我。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转发了投资聚义厅的一段话:

我入行就是做价值投资的,价值投资本身没有错,但奇怪的是我身边总有一些把价投当宗教的。

我一直认为应该在能力圈外学习,在能力圈内投资,我的框架是以价值投资为内核,但我会开放地接纳并吸收各类投资乃至投机的观念,但是在具体执行中要坚守纪律,就像我也覆盖了新能源的各大龙头,却从来没出过手。我们要允许各类方法和思想的存在,这些思想总会增加你的认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武当弟子翻一翻《易筋经》也没什么不好的,你是自己头脑的主宰,要不要接受是你自己的自由,盲目相信或不信都是不理性。

但是每当我提到交易、市场、宏观的时候,书呆子们经常给我扣上“伪价投”的大帽子:“哼,你又看了谁的书?他有巴菲特厉害吗?”

好像天底下除了巴菲特就没有大师了。

但谁说我今天聊价投了?我今天要聊的就是交易。

如果你对价投有洁癖,希望你及时把文章关掉,但如果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希望你看下去。

2,交易系统: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分野

再回到那位基金经理问我的问题:“你打不打德州?”

研究员回答的是一个行业的逻辑问题,比如茅台为什么牛,明年增速能多少,PE多少能买,然而1个亿的池子,如何进行分配,茅台掉到20倍了为什么不all in,这就是基金经理要回答的问题。

研究员不懂,而基金经理懂的,叫资产配置,或者叫交易

交易系统和德州,确实是很像的。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交易信号、仓位管理、心态管理

3,最初级的叫交易信号

这是最初级的层面,也是许多研究员停留的层面。绝大多数散户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

比如书呆子们觉得,茅台合理价值是30倍,现在掉到29倍了,可以买了,这就是一个交易信号,但它只是交易系统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我说不重要,指的是单以交易层面来说的,交易之前需要深刻的研究和认知,但这部分工作已经由研究员们完成了。研究员告诉你“茅台30倍以下了可以进了”,然后凭着这句话你就进了的话,做投资也太容易了。

为了界定今天的主题,我是把投资分为研究、交易两个环节的,今天只讲交易,也就是你研究完了,逻辑都扯清楚了,最后决定要不要建仓、建仓多少的环节。研究是重要的基础,“茅台值多少钱”是研究环节最重要的结论,然而到了交易这个层面,它只是一个初级的环节,只是个简单的交易信号而已。

比如对我来说,某家公司遭受外部利空或被猪队友拖累,从而导致股价恐慌性大跌,就是我的交易信号。比如爱尔眼科在这个位置上,因为“河北OK镜集采”事件导致大跌,出现25元左右低点,这就是我的建仓信号。518事件后隆基大跌,陈发树逆势抄底,这就是他的交易信号。

当然,价格本身也可以成为交易信号,比如2022年10月,1300元左右的茅台,这是一种及其明显的建仓机会,但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价格低,是不能作为交易信号的,比如我曾经以为格力被低估了,结果进去被套了两年,详见往期文章《投资林教头:苦等2年!格力电器终于价值回归》。

很多声称自己做价投的,就是像我这样,仅仅因为价格低了就买,结果只能用“价值投资”来安慰自己了。

技术面的交易信号更多,以买点为例:

  • K线穿透了某个支撑位,比如10日均线;或者DIF向上突破了下行的压力位,实现向上突破。
  • DIF在空方长期盘整后,向上突破0轴,形成明显的向上趋势;回调至0轴后,又向上反弹,对多方力量进行再一次确认。
  • MACD和价格出现背离。
  • DIF和DEA,或者长短期均线发生了交叉,尤其是第5浪末,在空方超卖区形成的金叉,或者DIF在0轴以上的金叉。
  • DIF在0轴之上,且MACD的绿柱开始收敛,或者绿柱变红柱。

4,你打不打德州?

打德州的时候,你只是根据当下翻出来的牌,去决定你要下注多少,前两张开出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手牌很烂,那我就弃了,损失一个入场费;如果我有望凑出同花顺,那我就加码。

注意我的黑体字:我只是根据当下翻出来的牌,去决定你要下注多少,而不是去预测接下来的牌。

然而新手最喜欢做的就是预测,预测的本质是赌:如果下一张是A,那我就赢了!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喜欢预测是股民的天性,实际上,几乎所有人做投资都在预测,什么“我感觉这个明天要涨”之类,然后“你看这里出现了金叉,你看这里碰到了通道线”,但这些说得一套一套的,基本上也赚不到钱。

跟德州一样,无论何种交易者,都是当下的市场趋势、格局明朗了,才决定自己要不要出手,以及出手多少(也就是后面要说的仓位管理),牛市明确了,再简单地跟随趋势罢了,即使牛市来临的前一天,他们也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能够预测出来。

定期观察市场,冷静、理性、客观地观察,出现信号的时候,决定如何下注,而不是预测。

  • 预测者关心的是即将发生:今天不是牛市,但我要想办法预测明天、下星期是不是牛市,我“猜测”明天应该能涨一波,所以我现在要买。
  • 观察者关心的是已经发生:今天不是牛市,不做交易,至于明天是不是牛市,不知道,明天再说。

所以巴菲特才说:“永远不要试图预测市场。”即使是做技术面的交易者也要记住这句话。

5,盈利的关键在于仓位管理

期望值是非常基础的数学公式,你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概率×赔率

大多数人在概率上下功夫,比如价值投资者通过深刻研究及等待安全边际,来获得大概率的赢面,至于收益率,只要合理即可。技术投资者辛辛苦苦地研究、优化各种指标,也是希望能提高择时的准确率,然而后者的做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

  • 价值投资者应该注重概率:通过深刻研究+安全边际,获得一个大概率的赢面,但赔率就看缘分了。
  • 趋势投资者应该注重赔率:因为技术分析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预测市场更是不靠谱。绝大多数趋势投资者,太过于追求“一买就涨”的神奇技术,他们渴望寻得某种神奇指标,来提高预测市场的准确率,然而这种指标根本就不存在

某音上经常有这样的所谓大V,发个视频吹道:“我在X月X日就说了大盘要涨,看吧,果然涨了!”每次看到这类视频我都觉得跟吃了S一样。技术面再怎么精进,你的预测准确率也就50%,跟抛硬币差不多,这些大V预测对了,就发个视频炫耀,预测错了,就赶紧把视频下架,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这是做某音的运营教练告诉我的惯用套路。

然而赚不赚钱,跟预测是否准确没有任何关系,更甚的是,预测根本就无法准确,或者,预测这个行为本身就不对。

这是许多趋势投资者,穷尽一生,辛辛苦苦,看完世间各大秘籍,都能亏掉一套房的原因,因为他们努力的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就像辛辛苦苦寻找长生术的秦始皇一样,他们穷尽一生寻找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找个大猩猩来选股,都比基金经理做得好。

既然技术面的准确率只有50%,还不如抛硬币,那为什么还有些交易员赚了很多钱呢?

趋势投资者应该通过仓位管理,提高赔率

再拿德州来说,这局不利于我,放弃,损失100元;下一局又是烂牌,放弃,再损失100元。我可能连输了好几次,但终于有一次,局势非常明朗,我的手上大概率能凑出同花顺,于是重仓甚至all in,一次就把前面的小输都赚了回来。

我无法预测别人的牌,也无法预测下一张牌,我只是观察当下的情况,做好仓位管理而已。我连输了好几次,但都是小输,但只要一次高赔率的交易出现,我就把所有一切都赚回来了。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桌上的3张公牌相当于交易信号:第一张公牌开出来了,就像K线突破了支撑位,加仓,我之所以加仓,是因为当下出现了这个信号而已;第二张公牌又开出来了,就像其他指标也出现好转,趋势向上的胜算加大了,我又加仓;第三张公牌一开,信号不对,这局我退出,及时止损。

  • 当下的局势明朗了,赢面大,我加大仓位。
  • 当下的局势不明朗,我持币观望。

跟德州一样,交易就是一边观察局势,对我有利时下合理的筹码。

一个技术面的高手,根本不屑于、而且根本无法回答“明天XX涨不涨”的问题,喜欢对此类问题夸夸其谈的,一是韭菜,二是某音大V。

6,我不预测市场,我只是观察,并跟随市场

比如DIF在0轴以下金叉,看似市场要起来了,但我不做预测,我只是通过各种指标判断,认为现在还不太明朗,要么我少少建仓观察,要么干脆继续等。过了几天,DIF突破0轴,一切都让局势明朗化,那么可以少量建仓30%,0轴以上金叉后再建仓20%……当出现反转信号时,比如跌破支撑位等,我减仓一半,等反转信号再一次确认时,我再把剩下的清仓。

如果卖飞了怎么办呢?

卖飞了,跟你的仓位管理策略,是没有关系的。

再一次强调,我们不预测市场,我们只是根据当下的信号,来决定我们的仓位,比如:

第一个建仓信号出现,建仓30%;第二个出现,再30%,第三个出现,加20%,第四个出现,加10%……

如果第一笔建仓30%之后,马上出现了第一个卖出信号,那你也应该毫不犹豫地卖出50%仓位。

前面说了,指标预测市场的可靠性还不如抛硬币,当你卖出之后,有一半的概率会发现自己卖飞了,于是你捶胸顿足:早知道捂住就好了!我为什么要卖掉呢?要是我没有卖掉一半仓位,我现在至少可以多赚XXX。

是不是跟你很像?

然后怀疑自己的交易系统,于是就乱了,你觉得自己的系统有问题,因为系统预测的概率太不准了,我要是能预测得再准一点,我就能多赚XXX!在贪婪的驱使下,你又乱来了,追涨杀跌,高位套牢,或者,穷尽一生学习各类技术指标,什么缠论都能倒背如流了,可还是亏了一套房。

是不是跟你很像?

你这个系统,最应该优化的是赔率,不是概率;你要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仓位管理,而不是预测。

当你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市场根本无法预测,你就释然了。我只是根据当下的信号来做交易罢了,如果卖飞了,那也是对的,因为在当下的信息环境中,我一定会这么做决策,因为这就是我的交易系统,我的纪律

交易信号是明确的,根据信号做出某种决策(比如止损),这个决策行为本身就是正确的,因为在那个环境下,在你所能得到的信息范围内,你只能而且必然做出这个决策。

至于最后这个决策对不对,跟你的交易系统对不对,没有关系。

交易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概率,在多次重复博弈中,赚的比亏的多,正确比错误多,你就是赚钱的。

就像我读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喜欢的女孩,我一定会追她然后和她谈恋爱,而不是预测一下毕业后我们能不能结婚,即使最后分手了,也不能说我们之前在一起是错误的

在这个操作中,我们只是借助技术指标,来判断局势是否明朗,然后控制自己的仓位。韭菜最喜欢预测,在局势不明朗的时候全仓进去,结果被深套了。

至于每一笔建仓多少,我前面说的30%,也只是举例,凯利公式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你可以在每一次交易信号出现时,根据当时的把握来拿捏。公式中的赔率、概率,当然都是主观的东西,但投资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如果什么都能提前算好,还不如交给AI得了。

这就像计划赶不上变化,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做计划。计划带来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饮鸩止渴不可取。

你不是每次都必赢,每一次对信号的判断都是存在概率的,尤其是技术指标的判断概率是更低的,跟抓阄差不多,就跟打德州一样,并不是每次牌局你都要赢,打德州的时候我们能够接受自己输掉几局,然后在牌局有利时重注赢回,炒股的时候却忘了这个道理,每局一定要赢,无法接受亏损的必要性。

高手的每一笔交易,也是一半赚钱,一半亏钱,跟你一样。

但高手能做到亏钱小亏,赚钱大赚。

7,交易系统:你的“圣杯”

交易信号、仓位管理、心态管理,构成了一套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一旦形成,就是跟你的心情无关的,你只是在执行这个系统而已:今天观察到交易信号出现,买入一定仓位,而不是试图去预测大盘能到多少点;过了几天,交易信号又出现,该加仓加仓,该减仓减仓,即使减仓后卖飞了,也不代表你的交易系统是错的。

在这个系统里,心态是最重要的

意识到即使这一笔交易亏钱了,不代表你的决策不对,这很重要,交易是一个连续博弈,失败几笔很正常,但从大概率上说是赚的就行。因为严格遵守交易系统,结果卖飞了,然后捶胸顿足,发誓下次不这么干了,你的交易系统就错乱了。

如果你的交易系统期望值为正,那么长期执行的结果是赚钱的,可惜很多人因为受不了一两次的亏损就没有坚持执行,那么信号指标再有效,仓位管理再好,也没意义。

交易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在什么行情下出手?是震荡市?牛市?韭菜因为在概率上下功夫,只要金叉了就想买,死叉了就想卖,他们还停留在最初级的层面:不看大势,只看指标,试图做出“精确的预测”。高手明白自己不是什么钱都能赚,只找明显向上的大趋势来做交易,他们只是观察当下,当趋势明显后才出手,没有明显趋势的时候宁可不操作。过于接近市场会让你赚不到钱
  • 打算投入多少钱?投入多久?这些钱你可以3年不动吗?还是必须随时取用?
  • 有多大的概率和赔率的时候才出手?比如一次交易的赔率至少要1.3~1.5,胜率要大于60%,那么根据凯利公式,那么我可以为这一笔交易付出30%仓位。
  • 多少要止损,即使止损后会卖飞?比如10%。
  • 操作频率如何?我不主张高频交易,不少交易员会按周为单位来算。
  • 操作的股票是谁?有的人喜欢小盘股,有的人喜欢炒小、炒新、炒垃圾,我的偏好是自己要研究过、知道它是干什么的票,一般都是各行各业的龙头
  • 交易信号是谁?是MACD,还是均线系统?单凭技术指标就定信号的,太肤浅,我会结合宏观策略和题材等定性的角度去验证信号,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金叉买死叉卖”。
  • 仓位管理策略是什么?
  • ……

8,交易信号如何交叉验证?

当某种信号出现后,表示市场进入牛市,虽然我不知道明天能涨多少,但我知道方向上大概率向上,交叉验证可以提高正确的概率。

大多数交易员会拿技术指标做交叉验证,比如是否放量+站上支撑位,但我对技术面一直是持保留态度的,我认为靠谱的办法应该是拿基本面的因素做交叉验证。就像你要证明理论A是正确的,你不能拿着理论A自己去做验证,而应该拿理论B来做验证。

在趋势交易中,价投的那一套恰恰是没用的,我那本《七步读懂财务报表》里所讲的方法,在这篇文章里完全没用,在趋势投资中,不需要你去看什么ROE、毛利率、净利率、现金流等。我认为最适合用来交叉验证的应该只有两个:宏观策略、题材

宏观策略回答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哪些板块有机会的问题,也就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板块轮动。板块轮动是有经济学逻辑支撑的,比起用什么均线、放量来做验证,宏观策略的验证是更让人放心的,只是宏观经济系统过于混沌,板块轮动说起来都对,但就是抓不住。但如果宏观策略和技术指标能交叉验证,不失为一个好的交易信号。

比如房地产新开工带来钢价需求,钢铁社会库存会先得到消化,出现被动去库存的信号,接着钢铁生产商的库存也会下降,市场景气度提高,反映在钢铁期货价格的上涨,但是钢铁的β属性不如煤炭,如果对周期有把握,不如买入高β的煤炭股。

策略分析师最悲惨的地方在于,他们一直在寻找高频的、领先的宏观指标,但最后发现股市价格才是最领先的指标,所以股市有“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之称,既然如此不如投降,结合宏观经济局势+股市价格指标,作为交易信号。

那么,怎么通过宏观策略来判断板块行情?

那就继续关注“投资林教头”,最近会写一套宏观策略系列的文章,比如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策略,什么时候会涨,主要跟踪哪些指标等。

题材是A股屡试不爽的投资方法,比如AI火的时候,你不用跟我说ROE、毛利率、净利率、现金流,火了就是理由,管他寒武纪和英伟达的产品哪个好,买就对了。这时候要看题材是不是足够“广、深、高、速”,技术指标是不是足够好,至于公司基本面,不重要的。

然而好笑的是,许多人明明在炒题材的却不自知,连投资界的人都如此,可以说99%的投资经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炒题材。新能源赛道火的时候,他们说这是“经济底层逻辑转换”,是“40年大战略”,AI火的时候,说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将迎来比互联网更可怕的浪潮”,这些言论都是我亲耳听到的。

炒题材就是炒题材,别把自己骗了。

炒题材不low,重要的是清楚自己赚的是什么钱,题材来临了,再结合技术指标,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交易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炒股经历与我是怎么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4)
MACD战法(三)
一位交易员在股市用一个指标,赚足20年,极少有人理解透顶
交易系统:风控为王、趋势为主、结构为辅、浪形为参考,欢迎测试
风险博弈论,职业德州扑克手万字长文(剑即是一切)
在市场面前,我逐渐失去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