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番茄植保大全“一篇在手,丰收全有”

番茄果实营养丰富,具有特殊风味,种植效益好,社会价值高,备受大众喜爱。

眼下正值大棚番茄栽培的黄金时节,番茄的种植有哪些技巧呢?

番茄的生长习性:

喜温,不耐低温,整个生育期的适宜温度12~28℃。

喜光,对光照长度和强度要求较高。在开花期如光照不足,易导致落花落果;结果期光照不足,坐果率低,单果重下降,易出现空洞果和筋腐病果。

半耐旱,通常在定植后的缓苗期,最佳的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80~90%;开花期,60~70%为宜;结果期,50~60%为宜。土壤湿度以见湿见干为宜,切忌大水漫灌。

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严格,以含有机质多,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好,pH在6~7。

番茄的用肥特点:

番茄种植需要注意的土壤问题

绿苔轻、白霜重,见了红霜就要命

大量使用酸性肥料导致土质酸化,未发酵的动物粪便、过量使用化肥,使没有被作物吸收的无机盐余积,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发生变化,土壤物理结构遭到破坏,贫瘠板结。

1.土壤板结:使根系伸展困难,发根力弱,缓苗困难,容易形成老小树,老僵苗,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长势弱,产量降低。

2.加重农药用量:盐渍化土壤中植物长势减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不得不增加施药量。

3.微生物菌群被破坏:影响作物对营养的吸收及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决办法

  • 减少施入过量的酸性化肥,使用有机肥要进行充分腐熟。
  • 土壤中投入含有腐殖酸或氨基酸的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 采用滴灌方式灌溉,利用水溶肥料进行水肥一体化生产。

番茄栽培中常见的病害

常见细菌病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所致。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25~37℃,低于10°C或高于41℃都会停止发展;土壤含水量大于25%时,有利于病菌侵入,高温高湿时为害严重。此外,连作、低洼地、 排水不良、 土壤缺钙、缺磷,均有利于该病害发生 。

识别要点: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 继而下部叶片萎蔫, 最后中部叶片萎蔫;初时白天萎蔫,夜晚恢复, 2~3天后,不再恢复, 十几天后植株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切开茎基部,维管束变褐, 用手挤压, 有乳白色黏液渗出 。

番茄溃疡病:由棒状杆菌侵染致病。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5~27℃,高温、高湿、连作、排水不良利于该病发展。

识别要点:多为成株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茎部受害,生狭长条斑,扩展迅速,后期病斑开裂,茎干增粗,产生大量气生根,髓部中空腐烂,有臭味散出,严重时植株枯死。

番茄髓部坏死:由皱纹假单胞菌侵染致病,病菌初在番茄和苜蓿上存在,多在第一穂果膨大变绿的绿果期发病。温度低、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栽植过密、氮肥施用偏多,发病严重。

识别要点:初发病时嫩叶褪绿,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萎蔫,下部病茎变硬,表面生有黑色或褐色斑,纵剖病茎,髓部变褐色坏死,坏死部位多发生不定根, 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 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
  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使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

常见病毒病

按照田间症状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

条斑病毒、蕨叶病毒、黄化卷叶病毒三种类型

番茄病毒病主要通过种子、汁液摩擦、传毒媒介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进行多次再侵染。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0%左右;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防治媒介害虫不及时、水肥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

传播途径:

1、种苗或土壤带毒。

2、昆虫传播: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传毒。

3、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传毒。

防治方法:

1、农业预防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力较强品种。

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40分钟。

2、加强管理

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施足有机肥,基肥,增施磷、钾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在整枝、绑蔓,摘果时要先“健”后“病”,分批作业。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要用肥皂水洗净或药液处理。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

3、药剂防治:防病先杀虫,病虫双防

发病初期可选用:噻唑锌、盐酸吗啉胍.乙铜、香菇多糖、氨基寡糖素等进行防治,需配合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刺吸式害虫。

常见真菌病

番茄白粉病:叶面初现白色霉点,散生,后逐渐扩大成白色粉斑,并互相连合为大小不等的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所覆盖。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气候温暖、空气干燥、干旱与潮湿不断交替、光照不足易发病;连阴雨后长期干燥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选择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合理施肥,防止脱肥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降低温室或大棚的相对湿度,防止温度过高,避免出现闷热。

二、农药防治:

预防: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醚菌酯、腈菌唑、氟硅唑等喷雾

发病期:乙醚酚磺酸酯、四氟醚唑、吡唑醚菌酯、露娜森等;视病害发生程度每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配合富朗叶面肥的使用效果更佳。

番茄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棚室中,可侵染叶、花、茎及幼果,叶片感病后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水浸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

果实发病时,病菌多从残留的花瓣、雌蕊花柱、花托等处侵染,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状,变软腐烂,病部无明显边缘,后期长满灰色至灰褐色霉层(不是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

(3)合理控温: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农药防治:

(1)点花药加入咯菌腈,保护花器不受灰霉病侵染

(2)发病初期使用异菌脲、嘧霉胺、嘧菌环胺、腐霉利、啶酰菌胺药剂等进行防治,每5-7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主要药剂的交替使用,避免抗性产生。配合叶面肥的使用效果更佳。

番茄炭疽病:

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致病,只为害果实,不仅为害田间果实,而且在销售和贮存期间仍可继续为害。多发生在果实着色后,发病初期果实表面产生水浸状透明小斑点,很快扩展成直径5-10毫米,少数可达20毫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病斑呈黑色,稍微凹陷,略具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病斑上布满分泌的淡红色粘质物。初期果实不腐烂,后期果实腐烂、脱落。

田间发病适温在20~27℃,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4℃,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叶片有露珠时有利于发病,适宜的温湿度潜育期仅需3天。低温、高湿、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不及时的地块发病重。借助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和昆虫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苗床应选用无病土或进行苗床土壤消毒,减少初侵染源。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除病灭虫,绑蔓、采收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农药防治:发病初期使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菌唑、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等进行喷雾。

常见虫害

蚜虫

白粉虱

蓟马

斑潜蝇

虫害的防治:

一、蚜虫: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呋虫胺、噻虫啉、氟啶虫胺腈等

二、蓟马:乙基多杀霉素、吡丙醚

三、白粉虱、烟粉虱:螺虫乙酯、烯啶虫胺、吡蚜酮

四、潜叶蝇:阿维菌素、灭蝇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室蔬菜栽培十大误区与矫正①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番茄溃疡病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番茄溃疡病长期潜伏,菜农做好防治!【蔬菜卫士报 2266】
番茄病害防治大全(附图谱)
草莓病害大全 高清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