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啥意思?古人送礼经验

在当下,随礼成为很多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很多人一个月工资下来,有半数用来随礼,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也并非没有。随礼成为了很多人的负担,但是这个负担又不得不背负。尽管近些年,媒体不断探讨随礼的必要性,但是,随礼现象依旧存在。而提起随礼,很多人会想起这句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

在过去,人们在做事之前都图个吉利,并且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产生了专门的、成体系的忌讳规矩:比如春节期间,忌讳说类似“死”这种不吉利的话。这种文化在随礼方面也有一定的体现。本文所说的俗语,其实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归纳和体现。

先说“喜不送伞。”在当代,随礼的概念很简单,基本上是给钱吃酒席,甚至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有时候直接网络转账,连吃酒席都省了。但是在古代,货币流通性不发达的时代里,随礼有时候不局限于送钱,还包括送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说在过去结婚的喜事上,随礼送东西可以送锅碗瓢盆,可以送日用百货,但唯独不能送伞,因为伞的谐音是“散”,有“分散”、“离散”的联想。为此,为了避免不吉利,传统喜事上,随礼是不能送伞的。

再说“寿不送烟”。在过去农村,老人遇到逢十大寿——比如六十大寿、七十大寿或者八十大寿等等,有条件的人家会举办寿宴。寿宴也是要随礼的。而在寿宴上,是不能送烟的。因为“烟”的谐音是“咽”,会让人产生联想,想到“咽气”。送这种礼物会让人感到自己受到诅咒,尤其是老年人,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程度的老年抑郁症,老年人在寿宴上如果收到“烟”,也会因为这个联想而产生胡思乱想的心理,因此传统习俗,在寿宴上不能送老人烟。

最后说“丧不后补”。在随礼的时候,很多人因为没能及时收到消息,而错过随礼——比如亲朋办事情当天,自己因为在外而错过赴宴,没能及时随礼。不过,一般的这种情况,可以在事后补上礼金。但是,有种事情,如果耽误了随礼,是万万不能补礼的。那就是丧事。丧事意味着亲朋家里有人故去。而在事后补礼,给人不好的联想:会让人联想这种和死亡相关的礼金,会不会给家里人带来再度的损害,因此,补丧事的礼金,会让人有种被诅咒的感觉。因此,传统习俗不主张补交丧事的礼金,这就是“丧不后补”。

虽然中国社会在最近几十年,无论是科技还是生活都有了突飞猛进得发展,但是,随礼文化依旧具备顽强的生命力。本文提到的送东西的习俗,在当下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随礼都是随现金。但是,“丧不后补”依旧存在着现实意义。因此,本文所说的俗语,依旧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节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老祖宗随礼的讲究
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民间随礼的讲究,懂吗?
喜不送伞 寿不送烟 丧不后补
俗语:“寿不送烟,丧不后补”不可不知的生活常识,值得一看!
农村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都是有讲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