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大名著为什么只剩4部,被删的两部是啥?同样家喻户晓

说起“四大名著”,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六大名著”,而这“六大名著”经过一番删减,演变成了当下的“四大名著”。客观上说,近些年,“四大名著”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很多人依靠这些产业链,获得了阶层突破,成为了成功人士。这或许是这些名著的作者在撰写这些名著之初,所不曾想过的。其实“四大名著”的正式说法出现较晚,最初有着的,是“四大奇书”说法。

所谓的“四大奇书”,指的是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总结出的四部在明朝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冯梦龙认为:《三国》、《西游》、《水浒》和《金瓶梅》,是最值得读的四部文学作品。在当时,《红楼梦》还没有出现,《金瓶梅》迄今为止也被认为是文学价值极高的一部文学作品,可见不论是冯梦龙生活的晚明还是后世,人们的文学审美大致是一致的。

清朝入关后,对禁书的封杀审核极为严格,而《金瓶梅》中,很多描述让许多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读了以后,会产生较多负面的影响,因此,《金瓶梅》成为上不得台面的图书,而与此同时,《红楼梦》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且掀起了热潮。而清朝皇帝起初也觉得《红楼梦》也是一部不该流传的书,也曾多次下诏封杀这部书,但是,《红楼梦》的生命力毕竟比《金瓶梅》强大,并且,其受众也较多,因此,清政府再怎么努力封杀,《红楼梦》依旧在民间流传,而且和《金瓶梅》上不得台面不同,《红楼梦》具备雅俗共赏的属性,因此,清朝人提起最好的四部小说,会在“四大奇书”的基础上,剔除《金瓶梅》,改用《红楼梦》代替。

民国时代,社会上在“四大奇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大名著”的说法。所谓“六大名著”,指的是在清朝人眼里最好的四部小说基础上,增添了《儒林外史》。不过,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该书让人感觉内容太过枯燥和无趣,不像其余四部那样让人津津乐道,在民间的土壤也并不比其余四部那么深厚。此外就是增添了《聊斋志异》。时至今日,该书依旧和其余四部齐名,并且有着深厚的影响力。那么,为什么到了新中国时代,“六大”就变成了“四大”?

这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儒林》这部小说另类特殊之处太多,因为这部小说连个真正意义的主角都没有,因此没办法和其余四部摆在一起。而《聊斋》非但没有真正意义的主角,甚至连文体都有些曲高和寡。因此,考虑到这几点,这两部著作被除名。不过,在当下,文化不断发展,人们阅读已经不再需要局限于“几大名著”的范围,因此,当代人不必为这两部著作被除名而惋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本有六大名著,为何删减两部?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为什么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去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新中国成立后,六大名著为何变成了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家喻户晓
六大名著被“删减”2本,才有了四大名著,被淘汰的是哪两本?
建国后,为什么将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人尽皆知
建国后,为何要把六大名著改为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我们都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