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交流 拓下宝贵印记

舞蹈纹彩陶盆。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青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经济形态、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河湟大地交融汇聚,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历史遗存。

1995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出土了距今5600多年前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国宝。这件陶盆并不大,通高12.5厘米,口径24.2厘米,底径9.9厘米,盆内满满当当地绘制了24个人物,并以11人、13人分为两组。这些人物腿部分为锥立状和分腿状两种造型,双臂向斜下方张开并依次相连,像是手拉着手一起舞蹈、连臂踏歌,这和很多少数民族跳圆圈舞的场景极为相似。尽管陶盆上的人物绘制不够细致,但视觉效果活泼饱满,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审美意趣。

无独有偶,这种连臂舞蹈类纹饰在距今11000至8000年前的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部沿岸和东南欧地区广泛出现,在北方草原地带游牧人群制作的岩画中也有发现,说明此类纹饰有着向东传播的可能。考古学家对这种纹饰有着很多猜想。其实,无论它代表的真实场景是什么,都是生生不息的河湟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团结协作、为了繁衍生息而共同努力的具体体现。

如果说舞蹈纹彩陶盆是青海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的浪漫,那么,这件圆銎宽叶倒钩铜矛则让人联想起青海先民踏入青铜器时代的庄严步伐。

这件器体宽大、铸造精美的圆銎宽叶倒钩铜矛于1992年在青海西宁沈那遗址出土。它身长61.5厘米,宽19厘米,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大的一件青铜矛。它的圆銎一侧铸有倒钩,正是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自西向东传播而来的体现,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例证。黄河上游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正是东西方文化的频繁互动与交流,为两千年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这件“铜矛之最”,印证了青海在这条东西文化交流通道上的重要地位。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王胜昔、王雯静、万玛加、宋喜群、王冰雅、高平、王潇、赵秋丽、冯帆、王斯敏本报见习记者 李春剑

本报通讯员 张俊军、郭晓东、张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宗水源路之冲| 源远流长(一)
11月30日,青海省博物馆重新与大众见面。经过半年的展陈改造,其展陈面积增加至9450平方米,上展文物1331件(套)/2405件,其中一级文物191件,珍贵文物248件(套)。日前,记者走进青海省博
彩陶图纹揭示青海古代民族“太阳”崇拜
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智慧,马家窑文化彩陶
江河源人类史前文明——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展览
【人文乐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