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京南:无欲无求心如镜,云淡风清真君子 | 人物周刊


周京南,1969年出生,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至今近30年,一直从事明清宫廷家具及清宫历史文化的研究。



谈起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或许是因为工作环境的缘故,加之很少能接触到这类人群,所以使得人们总是带有一种好奇感和神秘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明清宫廷家具专家周京南


周京南老师于故宫从事明清家具研究及原状陈列及复原工作,在长期的家具库房保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参与编撰《清史图典》、《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家具卷》等大型图录,发表了多篇极富价值的专业论文。


本文系周京南老师对于现阶段古典家具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学习探讨。



— 1 —

 什么样的房子摆放什么样的家具 


家具和居室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什么样子的房子摆放什么样的家具,周京南从事古典宫廷家具保护多年,由衷地热爱这项文化事业,但他并不建议在现代居室里全部使用古典家具。




因为无论从户型、采光、功能分区还是层高,都已经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照搬过来未必就很实用舒适。所有的居室都可以适应现代人生活习惯而改变,唯独书房一定要中式。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皆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形成,其中文人士大夫成为市民阶层的主流,他们崇尚高雅,讲究品味,不仅长于绘事,而且对于书房的陈设布置格外重视,皆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怡情翰墨、醉意诗书——明代文人书房》插图


在书房里养成了中国文人内心安贫乐道、博闻强识、利人为公、含蓄低调的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哪怕没有书房承载,却也能藏在心里和血肉中。



周京南的父亲是北京中医医院的老大夫,医家也是大半个文人,所以小时候他被父亲那种老辈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做派、处事方式深深地感染。



十岁那年,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和家人一起去领退赔的抄家物品,原有的一个乌木衣柜和老红木书桌,因为找不到了,只能选其它的代替,最后把一个水曲柳的大衣柜和榆木八仙桌拉回了家,父亲没有丝毫不满,高兴地拉回家,一直用到现在!


1987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北大历史系文博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从此和宫廷古典家具相伴至今!



— 2 —

 遵循传统工艺保护稀缺原料 


随着老挝、越南等地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树种而进行木材限制砍伐,从源头上控制了供应量,红木价格不断飙升。“唯材质论”的思想不仅让珍稀木材面临枯竭,也导致了收藏品位的下降,特别是传统的制作工艺也因此丧失。




例如原料储备多的企业,因木料的涨价而把重心放在卖木材上,而对家具的型、艺、制作不再进行钻研和创新,从而导致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家具流入市场。



 

比如周京南之前看到一件用紫檀做的圆桌,但是桌面上却雕刻了观音、如来等纹饰。我们知道,饭桌是用来吃饭的,如果将观音如来等压在桌面上,是对这些神仙的不尊重。


目前市面上却充斥着大量用珍贵木材粗制滥造的仿古家具,且多数没有任何艺术造型、工艺而言,只能作为材料论斤购买,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



 

周京南觉得一件值得收藏的家具应该集形美、工良、材精为一体:

 

古人是非常珍惜材料的。而现在,一个木匠买一本王世襄先生的书,把摊子摆开比划比划,对着生长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珍贵木料就动手制作了。

 

还有一些企业用现代的工艺和未经过培训的工人,偷工减料制造所谓的古典家具,贴皮、胶粘、刷漆齐上,大量珍稀木材化为乌有,收藏这样的家具要想增值,是不可能的。

 

其实,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家具设计师们发自内心地对家具的热爱,发掘其文化内涵,而不应该只以木材价格的高低来判断家具的好坏。



— 3 —

 青蛙叫“田鸡” 只为卖高价 


许多逛了红木市场的人都有这样同感,外形相似的红木家具价格相差甚远,材料纹络相近叫法却五花八门。



▲由于血檀和紫檀两者相似度极高,近年来众多商家将血檀冒充紫檀售卖


在周京南看来,这是因为近年来红木市场新进了很多良莠不齐的木材,卖家为了卖高价,便偷换概念,以次充好,于是给木材挂上了各种别名。




▲近几年赞比亚政府对血檀非法砍伐和贸易的严厉打击,血檀价格水涨船高


很多商家在售卖家具时不写上木材的官方名称,而是将黑色的木材冠上“檀”,将颜色艳丽的叫做“梨”,这种行为有攀附紫檀和黄花梨木的嫌疑。


据周京南介绍这种“偷换概念”主要表现在,借用“檀”和“梨”来提高次料的档次,犹如市面上把蛙叫“田鸡”,把老鼠叫“小浣熊”一样,消费者买了“梨”木而非真正的梨木,鉴定出真相后令人叫苦不堪。



▲手艺人正在为血檀家具手工雕花


建议外行的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合同上写出木材的官方名称、主配料名称及主配料比重,商家能做到这些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



— 4 —

 家具是可传承的文化载体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家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研究红木家具的专业人士来说,周京南对红木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中国的实木家具,明清已经达到顶峰。由此人们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谈到上乘的红木家具,必定认为纯手工制作的最好。

而当下的现实情况是,懂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精湛工艺的工匠师傅年纪已经越来越大,而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却不多,因此行业内的工匠师傅越来越呈现稀缺状态。

如果纯手工做上一套雕花仿古家具,动辄需要三、五位师傅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完成,虽然制作出来的作品精致,惊为天人,但这样精雕细刻的作品观赏性更大于实用性,而且也只是让少部分人欣赏或使用的,其实不利于家具文化的传承。

周京南认为可以先用机器将大块木料开切,然后进行打磨,在细节上再由工匠手工制作雕刻。这样不仅能大大缓解行业内人才紧缺的现状,还能加快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精品,让红木文化更好传承。

工业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总是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在古代,没有机器,只能靠手工和人力进行劳动生产,满足的也只能是人们日常的基本需要。

比如一把椅子,古人可能就无法像现代人一样在设计、装饰、整体协调性上过多去做文章,而只是满足椅子“坐”的基本功能。而到今天,依靠机器,人们能将一件家具做得更加精致和细腻,兼具了艺术美感。



— 5 —

 年轻人要热爱传统文化 


▲周京南老师于河北美术学院进行《盛世华彩凝匠心——清宫家具鉴赏》讲座


面对极好的红木家具和源远流长的家具文化,周京南有些痛心地说,目前,虽然红木家具文化有非常多的人认可,但是喜欢红木的人群以35岁至60岁这部分年龄的人居多。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我们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没有认同感和自信心,认为欧式家具比红木家具更有品位,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人骨子里存在稳重平和的性格。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周京南:


首先要靠媒体多做传统文化方面的宣传,从正面舆论进行引导;其次通过社会进行引导。比如举办一些红木文化节,建红木文化博物馆,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引导人们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最后年轻人也要有意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管齐下,让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玩收藏 | 红木家具与养生的奥秘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木?
为什么有些红木家具“一文不值”?
[特刊]购买红木家具的十大好处
古典家具三大流派(京作、苏作、广作)的渊源与传承
雅韵红木艺术家具的个人主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