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乡村记忆之北方农事系列(1)

散文:乡村记忆之春耕往事

进城生活几十年,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经历多少风雨,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思念。乡村那土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打麦场上的碌碡、农家院里脚踏手摇的织布机、纺线车,田间地头的犁耙绳索、锄镰镢锨,农户家中的水缸、钩担、井绳,腌菜、储粮的大瓮,土屋里的煤油灯,加工口粮的石磨碾盘,村头的那口吃水井……那些散发着家乡泥土味的农具,那些曾经的老物件以及往事,如昨天的故事总在梦中出现,让我情不自禁的打开那难以忘却的记忆。

2019年注定是难忘的。今年清明时节,我回到老家上坟,看到乡亲耕地、耩地都用上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再也不用人力和牲畜了,农民少受了许多劳累之苦,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以前种地的种种往事也情不自禁的浮上心头。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那散发着青草香、泥土味的黄土地是农民的挚爱。“一年之计在于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地需要肥料,那时还没有化肥,农民就需攒粪造肥。春节过后,人们便忙着沤粪,挖出猪羊圈里、厕所里的人畜粪便,集中堆成一个个圆圆的小丘,用早已和好的泥巴涂抹一层,几个月后,打开晾晒,晾干后,便用独轮车一趟一趟蚂蚁搬家似的,推到自己家的田间地头,然后均匀的洒向田间旮旮旯旯,这便是上等的肥料了,只等墒情合适,便开始耕地了。


当一阵阵春风拂到面颊上,田野里便有了熟悉的土杂肥混合着青草香的气味,暖融融的春阳梳妆着嫩绿的小草,光秃秃的树枝上萌动出翠珠新芽,声声春雷惊醒了漫山遍野的野花,清明也就在浑然不觉间悄然而至了。

乡村朝雨浥轻尘,房舍青青柳色新。清明,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日子!不似仲春时节的热闹排场,也不似暮春时节的凌乱感伤,这个日子如此的清新明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大自然尽情舒展着四肢,近处,桃红李白或含苞或绽放;远处,乳燕声声,呢喃穿梭于柳丝飘拂间。阳光倾洒,角角落落都是可爱的清新亮堂;清风吹拂,山山水水都充满动人的温柔与妩媚。

农谚云:“谷雨清明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一过清明,天刚泛出鱼肚白,男人们就起来,扛起放了一冬的木犁,牵着嚼了一冬枯草的老黄牛,头顶草帽走向田间地头。他们不时的哼几句听得懂或听不懂的调子。牛也不甘寂寞,不时昂头“哞哞……”的叫几声。空荡荡的田野终于被唤醒了,此起彼伏的吆喝从皮鞭高高扬起又从牛背上轻轻滑落,顿时间满是生机。男人们一边犁田,一边还和旁边田里的人说些农事之类的话题,疲乏时,在田埂边择一处光洁的石板席地而坐,点上一支烟,吧嗒吧嗒地抽着,小憩片刻。偶尔,从大山深处拂来一股清风,带着春天的气息,挟着麦苗的鲜润,裹着菜花的芳香。深深地呼吸,这份清明的春意便浸入身体,溶进血液,荡涤全身。四月的水还是刺骨的,但没有人会在意,不多久,男人们额头上就细细密密满是汗水,牛也哼哧哼哧的喘气。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味,不时有蚯蚓在泥土里翻滚,引得孩子们翻开土块捉来当作钓鱼虾的饵料,大人们总是大声呵斥着:“这是益虫,不准捕捉!”但这种呵斥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无济于事的。忙碌的乡下人早已把新耕翻的田地耧耙得横平竖直,大一点的土坷垃也被用镢锨敲的粉碎,然后修葺成块块整齐划一的畦田,像画家画笔下的一幅幅风景画,又像绣花姑娘手里的十字绣,充满了诗情画意。一日比一日热烈的阳光催孕着种子,憋了一冬的土地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等待着孕育出一片片嫩绿。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乡下人的日子,以月令为经,农事为纬,步步都踩在生活的底纹上。花生种、地瓜秧苗清明前四五天便浸下、插好了。“秧好一半禾”,可马虎不得;菜园锄过草,一垄垄辟好,松软的黄土地敞开了宽广的胸怀,露出了丰硕的乳房,好像等待嗷嗷待哺的婴儿,在她那丰满的胸膛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乡亲们赶早去集市买回了一包包种子,南瓜、丝瓜、四角梅、扁豆可以播在墙根,这些皮实的家伙不择土,不挑地,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给点阳光就灿烂;只有菜苗们最金贵,怕鸡鸭来糟蹋,只能被圈在菜地里,好好伺弄。

女人们早上是不下田的,她们在家里张罗一家人的饭菜,再把猪喂饱,然后去池塘把衣服洗好。做好家务的女人们这时才开始下田,她们用扁担挑上一担草木灰,还带上一小布袋豆角种。田埂上满是旧年的荒草,枯黄枯黄的在风中摇曳,也有些地方冒出来了嫩草,女人们就扬起锄头挖起田埂来,把豆角种直接点在田埂上,再掩上草木灰,也不占地。许多年了,我还是忘不了田埂上那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像乡村的眼睛常常唤起我的记忆,无论我走到哪里,那双眼睛都仿佛默默关注着我,令我不能忘记。

陆游有诗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这最心领神会的要数孩子们了。收敛了一冬的小胳膊小腿,卸掉了厚厚的冬装,一下子松快无比。刚才还撒开双腿在田野上奔跑着,一会儿已在村口,呜呜吹起了柳笛,等傍晚时再见,伙伴们早弯着身子趟在田边的水渠里用网打捞鱼虾了。

春天万物已复苏,田野里山坡上长出了嫩嫩的荠菜、灰灰菜、野薄荷等野菜,那些野菜嫩得掐得出汁。此时,母亲总爱将采来的野菜在冷水中洗净,捣成细细的碎末,再加入少许鸡蛋、油盐调成馅料,再用少许小麦面粉和玉米面包水饺,这是正宗的绿色、安全食品,趁热吃,入口清香立即倾泻而出,很是爽快舒服,仿佛整个春天都被含在嘴里了。自从母亲随我们进城,我们家已经好多年没有做这种野菜馅的水饺了,只是每年清明回老家,大哥、大嫂总会给我们包些野菜馅的水饺吃。那一口口清香爽口的水饺,就这样将我们兄弟的心拉得越来越近,亲情乡情便在其中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乡愁也在其时凝结、熔化、升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因为清明节,我回到了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我对乡村,对老家的记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她是宁静的、清新的、自然的。我依然有一种向往,向往某一天我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一株垂柳,“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待到春天繁华盛开,柳芽吐露芬芳,为这乡村增添一抹亮色。我依然在静静地倾听,倾听到了希望的音符在肥沃的泥土中搏动跳跃,庄稼在黄土地里拔节的韵律,欣赏到了淳朴勤劳的乡村人演奏出的幸福旋律……

如今,乡亲们耕种早已用上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再也不用牛耕地了,犁耙等一些老物件也渐渐消失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留给我们的记忆却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我们对乡愁、对先辈们永恒的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情散文:渐行渐远的乡愁
【山西】史光荣||故乡是把泥土
散文丨王雁翔 :欢喜,或者悲伤
六月的乡村:没有放过牛的农村娃,其实算不上真正的乡下人
散文精选:乡村的记忆
乡村是一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