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楷像大学生,简牍像熊孩子 | 陈忠康





/01/
“取法乎上”就一定对吗?

我们谈谈如何选帖。有句话叫“取法乎上”,应辩证地看待这句话,取法乎上是指学习书法的大方向,但未必上等的法就适合我们。实际上,我们先找到最来电或最适合自己的范本,哪怕它是二流的甚至是三流的,只要对它有感觉,可能都比一流的要好。其实有时候无所谓一流还是二流,二流的反而可能更易上手,更快捷地走出一条路来,这些作为过程来说都可以接受。所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平时应特别关照心仪的字帖,以此作为基础再拓展,找出相似的字帖,直到攻克、厌倦了然后再换,不断地累积、调试。




/02/
选帖如择偶,“包办婚姻”怎么办

往往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们免不了“包办婚姻”,它有两种结果:一是始终不来电;二是初时不来电,后来竟然也慢慢来电了。所以选帖就像择偶。

现在的问题在于字帖太多,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喜欢的一定要敢于下手。书法到最后就是跟着感觉走,把我们所有的感觉和潜能挖掘出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03/
河豚鱼的故事

书法怎么观察?如何学会观察,学会细致地看,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对所有的艺术而言,看是非同小可的。门外汉只会粗略地看,但是经过训练的眼睛会看门道。

从心理学来说我们偏离了“正念”的观察,因为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人不止会用眼睛观察。我们在读大多数作品的时候,眼睛都是失准的,人的眼睛服从于大脑,大脑又服从于一系列的习惯性思维。

什么是“正念”,在西方来说是心理学的范畴,有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日本人设宴,声称烹饪了名贵的河豚鱼飨客,主人提醒大家一定慢慢地品尝,慢慢体会。其中,一个作家饭后回忆起来,感觉从来没吃过这么可口的美食。而最后,主人告诉他,其实那不是河豚,只是一条很普通的鱼而已。这个过程说明了一个问题,实际上,当我们用心去品尝的时候,最普通的食物也能给人以最美味的回馈。这就是“正念”,即打破习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去体会当下。

“正念”可以练习,比如吃一粒葡萄干,慢慢拿起,先捏着它,看其形状、大小、色泽,然后送到唇齿,第一口、第二口嚼下去是什么感觉,慢慢嚼,再吞咽下去又是什么感觉。平时每个人品尝时,从未如此全神贯注。而在我们用视觉去观察书法的时候,难免按照习惯的模式掠取信息。读帖的时候,我们试着抓住它所有的肌理,一毫厘一毫厘地逼视。如果曾经对任意字帖经过体贴入微地分析,就会有一个突破性的领悟。

大部分人看字帖不过囫囵吞枣,临摹时类似在抄书,过程之中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有人临《兰亭序》,每天临一遍,坚持了十几年,我发现他十几年后的字跟第一年的字相差无几,因为日复一日都在抄书,没有“正念”的意识,没有对字帖仔细观察,也没有对观察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思考。

比如一个撇,起笔是怎么样的,撇过来的时候斜度是多少,曲折度是多少,最后笔收尖的时候是怎么收的,长短几何,这笔跟下一笔之间它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第二笔写的时候为什么会在这个位置?只要我们一下笔,就会面对无数的可能性,这一笔画可以选择写短、写直、写弯等,但字帖里为什么是这样写,为什么收笔是尖的,这个捺的粗细变化如何,撇捺搭接的时候有多少种搭法,而他为什么会搭在这个位置?在看到这个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跟平时写的捺不一样?平时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是一波三折还是一波四折、五折?

可以肯定,百分之九十人的都会忽略不见,一种情况是根本没看出来,还是按照平时的方式书写。另一种是在仔细观察之后并不认可这样的写法,就涉及到一个眼光的问题。如果你认同此处的表达,觉得写得好,这时候请想象手中的毛笔应该用怎样的动作,怎样的轨迹,才能写出这样的一个笔画,这就掌握了一个技巧。




/04/
二王是祖宗,先入一家门

王羲之有没有风格呢?可以说是若有若无的,因为他无所不包。王羲之把规则定下来,后来的书法家进一步完善中国书法的内核,到了唐代不得不分家了,分成了很多个风格流派。你变成柳体,我变成颜体,一片混沌的状态在此终结,各种门派鲜明的江湖呼之欲出。

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决定了中国书法此后的命运。中国书法因为唐代一分家,从宋代迄今,每个初学者一脚踏进去,不管东南西北,总要先踏进一个门来,踏进一家。当然在此之上,就是“二王”这个祖宗。

到后来,比如说明代,有些人不满足于唐代,像黄道周这代人,他觉得要学魏晋,再到往后,康有为之流把旧系统一概推翻,另起炉灶。至于当代力图创新的一些人,看似风格很明显,创意十足,实际上他们也在学,也在模仿某一家。

明清以后,那些风格很强烈的书法家都会找到一个帖然后开发出来,如齐白石开发汉碑。他们在常人认知的盲区里找到一个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书法学到一定的程度,要敢于发现,去发掘冷门一点的资源,更要敢于去学别人不学的东西。




/05/
寻找新鲜而陌生的力量

唐代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唐代树立了众多名家系统,所以从宋代直到明代的书家递相祖述,无不在这个圈子里面打转。其中涵泳最自如、尝试最多样的就是董其昌。他无所不学,但也有的放矢,从宋代溯洄到晋唐,凡他过目的帖都会染指,从小楷、大楷、行书、草书、狂草,只要能举出来的,照单全收。而王铎兼学颜真卿和二王两家,一天临摹,一天创作。由此可见,古代人学书法就这么一回事——学一家立住脚跟、同时旁及各体,大字小字,行书草书打成一片,然后再去融合,寻找新鲜而陌生的力量,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唐代风格类型的分野意义重大,它包罗了书法的高矮胖瘦、刚柔中庸等类型,一个人在初学的时候,这几门几派起着调和的作用,有的人最初喜欢阳刚,后来偏爱阴柔,有的人天生阴柔,不得不用阳刚来调剂。颜体不行用欧体,总有一款适合自己,然后进行调剂融合。





/06/
写唐楷时,如果不用腕就写不准,也写不地道

书法理论有“连”和“断”两个概念。像最平正的《灵飞经》,就是一般唐人的写法。我们看到唐代人的字,进而联想到他的拿笔方式,这是以手腕为中心,然后用手指去调控的一种连绵不断的运动,这是一种稳固的运动。而书法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

据研究,唐以后书家开始坐在桌子边上采用五指执笔法书写,当然也可以是三指执笔。不论是五指还是三指,书写者的手腕都是要动的,因为这是以手腕为中心的一种运动。要注意的是,写唐代严谨的楷书时,如果不用腕力就写不准,也写不地道。




/07/
当代人一定不能错过沙孟海、
林散之、启功、王蘧常写字的视频

越早期的书法越常运用到笔尖,越后来的书法用到笔肚、笔根的地方更多。

书写楷书的时候大家都能想象毛笔的毛是直的,笔杆立正。但大量的行草书在连续书写的时候,毛是不规整的,这时候该如何合理的运用那些不规整的毛生发出不同的笔法?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当代人一定不能错过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王蘧常等老先生写字的视频。比如沙孟海先生写的那种字,他所用毛笔的毛就是破的,像辣椒头一样,前面散散软软,但他的字只有用这类笔方能奏功。林散之使一杆长锋毛笔,三根手指握着写,毛都是扭的,但是他能驾驭并在生宣上施展开来,写出来的笔触极好,这就是他。





/08/
《灵飞经》的字好比公务员,
朝九晚五,既无激情,也无情趣

《灵飞经》墨迹是抄经体,它属于高级写手的匠体字,它代表了写手以写字、抄书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艺术表现为中心的书写状态。精英阶层的书法必须体现出文化涵义,而《灵飞经》恰恰缺少此涵义。

什么是艺术?假设我们认为《灵飞经》的字是一种成熟的程式化的字。那么艺术的字是怎么样的,我认为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基于此类程式化之上,更有一种风神变化的字,这属于大名家系统,体现了书法高贵的魅力;第二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比如汉碑、魏碑等,还有一些稚拙的书法。

在书法流变的历程当中,它的发展形态是不是像人一样呢?到底什么是人的美?魏晋时期刘劭著有《人物志》,这本书是专门研究人的,你会从中看到自己属于哪一类人。而《世说新语》着眼于人的风神,人的艺术性。看艺术就如同识人。《灵飞经》的字好比有修养的公务员,生活朝九晚五,办事滴水不漏,既无激情,也无情趣。

所以平正的艺术相当于做人做到四平八稳,很优秀但不出彩。



/09/
唐楷就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简牍字就像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

唐楷就像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三十左右年纪,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习惯于各种规矩。而简牍里的字就像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有一种天真的性情,虽然骨骼尚未健全,但非常活泼,没有正形,有时如一个熊孩子般莽撞。



但这类简牍的字就是一种艺术,是艺术审美里的一种极致之美,而非成熟之美。半生不熟的美也是艺术的一种美。赵之谦写了一辈子书法,他认为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和八十岁大儒这两种人才能写好字。所有努力练书法的人都被否定了,包括他自己。这正是老庄的思想,任何人为的事物,一旦刻意得不恰当,就会变得僵化而俗气。

生气和活泼才是艺术的根本。





/10/
不要误以为年纪大了境界就一定高

别以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走到了人生的高境界,可能最高境界是十七八岁的时候,也许是五、六岁的时候。字同样也是如此,不要以为自己尚在进步,也许正每况愈下。当然认准方向也可能会越写越好。按照某个角度来说,唐代的书法就是一种成年人的好,是儒家所说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好,能够达到君子境界的那种好,能够把法吃透并且性情一点也没磨灭的好。能够灵活变通法度,那就是最高境界。

以上都是抽象的,落实到实践,如何反映到笔墨上?我们可以从笔墨里去感应。当我们把字写得呆板的时候,写得没有生气的时候,必须看看这类简牍的字,回到青春,回到童年。这些字尽管骨骼很稚嫩,但它的风神特别好。如果在成熟的字的精神里能够加以利用,那就是更完善的书法。

文字 | 陈忠康

审校 | 混沌 包子

编辑 | 云在

图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忠康:选帖如择偶,别被“包办婚姻”!
陈忠康的“临摹心理学”
书法博士教你临帖三招,受用终身
当代帖学大师陈忠康,行书巨作《兰亭序》欣赏,取法二王用笔精熟
陈忠康书法热身,这字写得,唉
欣赏|陈忠康:艺术需要跳跃性思维,大胆打破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