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素草法,“千金不换”!

编者按:现在的草书学习,主要集中在孙过庭《书谱》。然而,“转益多师是汝师”,兼收并蓄,才是进步。怀素晚年小草《千字文》,被评为“一字值千金”,所谓“千金不换之帖”也。我们此前曾连载《小草千字文》笔法解析,近日有公号将本号原文编合在一起,不错。特此重发,此为原版。

书法技术的核心是用笔,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结字体势以及风格特征,对笔法的追溯与辨析也是书法家惯用的分析手段。

中国汉文字的表达,刀法早于笔法,在毛笔出现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刀代笔,甲骨文,包括金文都是用刀来完成的。毛笔产生后,在长期应用中,总结了一些用笔的方法,我们广义上称之为“笔法”。应该说在秦汉之间,帖学还没有出 现(书法界一般把王羲之视为帖学的开山祖), 秦篆汉隶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用笔方法,篆书用笔,圆起圆收,中锋行走;隶书侧锋起笔,方折入纸后摆正笔锋,也是中锋行走,篆隶中间的这一段用笔区别不大,只是篆书的线质更为圆实,形成了篆隶典型的用笔方式。

王羲之根据魏晋民间直锋切入的书写习惯以及汉隶笔踪,慢慢演化为侧锋入纸后稍微摆正笔锋,一推直进的用笔方式,这种中侧并用的用笔方法,快速、干净的行笔过程,形成了“一拓直下”的笔法,在他中期的《二谢帖》、《得示帖》、《丧乱帖》等尺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孔侍中帖》中“不能”、“取消”两处,尖锋起笔,笔势向上摆到中锋,折而略顿回到中锋位置,这样不停地由侧锋到中锋的转换,节奏明快。这种特征在王羲之 的行草书中最为常见。

我们现在看到相关的怀素作品,他的用笔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特征。怀素从草书使转的要求出发,一变行书“一拓直下”的方式,采用了“篆籀绞转”的用笔方式,“篆籀绞转”在草书中应用,使得用笔对线条行笔过程的稳定感要求较高,通过不断地绞转来保持线条的力度和长线的运动。

这是怀素大草书写常用的笔法。他在大草中连绵书写时化方为圆,便于线条的流转,达到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审美意识。

如《自叙帖》中“目愚劣”三字,起笔含蓄,入纸的一瞬间,逆锋入纸,略带回锋,回顺后快速行笔,“目”的横折、“愚”的两个横折、“劣”的横折都化为圆转,行笔过程一直保持着中锋状态。

怀素《小草千字文》初看简静平和,用笔不快,但是书写节奏丰富,恪守古法,笔锋藏露相间,刚柔相济,笔致简远,令人心生飘飘欲仙之遐想。

下面就《小草千字文》笔法进行具体分析。


#1
特殊起收笔

“简”和“要”两字,横画的起笔一露一藏,收笔刚好相反一藏一露,从这两字的起笔方法看无论是用尖锋起笔还是藏锋起笔,都还是二王的用笔方式,和他在大草中的圆锋起笔不一样,“要”字虽为藏锋,但这是笔锋侧面停在纸上后马上一个回锋的动作,带有“切”的动作。
这是王羲之在转折之处最常见的一个用笔动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怀素晚年对王羲之经典法帖一类的作品用心颇深。
“敬”字,尖锋入纸,拎着笔走线,轻盈流畅。“存”字,取笔下压,敦厚稳重。
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在收笔上最能体现它的用笔特征。《小草千字文》的起笔形态多样,但在收笔上,绝大部分是回锋收笔,使之笔势回流,并且在回锋过程带圆转的动作,所以收笔显得很圆融。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让其字字独立,意态饱满,同时整体作品又具有含蓄、恬静、简约之美。
怀素《小草千字文》局部
假如仅仅把《小草千字文》的收笔作为一种技术学习,其难度不是很大。假如从它的风格特征上讲,很多人也可以体悟到上述之美。但是,要进行从风格到技术有机结合的分析,从审美到表达的应用,这是一个书法家在读帖、临习过程中应该要有的意识,这就涉及到书家对书法语言特性的感悟能力。
在一般的书写规律中,以竖画为整个字的结束时,很容易一展笔锋,有意拉长。在《小草千字文》中,在以竖画结束的结体中有一半怀素很克制地“蹲”住线条。如“行”、“升”二字。
但也有顺其笔势一拉而下的长线条,并且不收笔,尽显俊朗、飘逸之风,使得本帖并非一味地含蓄不发,也让《小草千字文》静中有动。如“剋”、“军”二字。
《小草千字文》的回锋收笔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出锋连带下一字的例子,出锋连带形成字串,在二王里用得最多。收笔时拎起笔,又不使笔锋离开纸面,映带到下一字的起首的笔画,通过在纸面运行上调笔锋继续书写。
在怀素大草,特别是《自叙帖》中,怀素连带的方式又别于《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在走笔中,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不提笔,使其连带的线条与字内笔画的线条粗细一样,表现了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的审美取向。

#3
“提”与“按”的变化

“剑号”两字笔涩墨枯,拎笔裹锋,气凝笔端,走笔不是很快,线条枯润,富有弹性。 
“提”与“按”是书法用笔的基本笔法之一,在用笔的“快”与“慢”之间产生的节奏我们称之为时间节奏,那么“提”与“按”之间的节奏是用笔中的力度节奏。
从“良知”两字看,从起笔横画“按”的动作到折开始“提”笔,又到“良”字的尾部加大往下压的力度,开始边走边按,“良”与“知”中间又提笔断开,起笔再按,“知”的中部再提,结束又按。
这中间的提按动作丰富,变化明显。
与之相反“严”、“与”两字从起笔到结束提按的动作很小,保持着一种衡定的力量运行,使得线条的粗细一致。
在《小草千字文》中,提按的变化在一字之间有起伏,更多的体现在字串里,有时一组字串都是用重笔调来写,有时就拎着笔用轻笔调来写,形成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组合。
像“笙升”,是由轻到重的转换,“优登仕”则是由重到轻的组合转换。

#4
用笔曲与直的变化

用笔的“曲”与“直”,是笔法上的另一节奏,上面我们讲到时间节奏和力量的节奏,那么曲直是空间上的节奏。从人对节奏的敏感度来讲,空间上的节奏是最容易、最直接被我们视觉所体认的。线条的时间节奏和力量节奏只有通过一定专业训练后,才能感觉出来。
那么在笔法上,走笔的曲和直在书法的表达上又有什么作用呢?
在书法中追求简洁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字的结构,一是线条,当对书法的理解有了相当的深度以后,简洁的表达,有“洗尽铅华不著妆”的天然之美
怀素书写的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线条的变化,直线条相对来讲是简约的最常用的手段。所以在《小草千字文》中怀素会把很多字的线条化直为简,把缠绕分化为短而直的线段,在尽量减少线条变化的用笔中,删繁就简。怀素简洁的线条,同时又更多地保持着圆劲绵实的效果。这种简洁的线条,也造就了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明朗、轻盈的格调。
“少”字将带有弧形的撇拉直,竖与横都拉直,整个字刚劲明了。
从”字短线条直化,通过线条的粗细形成轻重的变化,极为简洁。
“政”通过笔画连带、简省部分笔画形成直线,如右边的“又”是两点和反文旁简化而成的,也是线条直化的手段。
“存”也是将弧形的长撇拉直,并在草法里简省了一竖。
在《小草千字文》中除了简化的直线条外,也有不少的曲线,这一方面是增加表现力的方法,因为书法创作中只有变化才能体现不同的节奏,才有多向度、多维度的表达空间。
比如“箴”、“乃”个别笔画很弯曲。
另一方面是个人书写的习惯。比如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全包围结构和个别半包围结构中,右边的横折弯钩,走笔的中段都会有微微向内后又往外拐的行笔轨迹,当一再重复这一用笔轨迹时,就说明这是个人的书写习惯。
以上是我们对怀素的《小草千字文》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笔法特点的分析和讲解。

经典用笔
|山松|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微店+ 交易担保 放心买 山松|仿宋代诸葛笔制式小狼毫 Mini Progra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素《小草千字文》笔法分析
怀素《小草千字文》品鉴与临习要点
怀素草书简淡,线条中的曲与直,充满禅意的书写
怀素--绝笔之作《小草千字文》
如何真正读懂怀素之笔法?
这位老僧,一笔虚实已入禅门化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