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建议你要尽可能上一所好大学?

最近有家长跟我们吐槽,说孩子虽然在准备留学,但总感觉有点“佛系”了。做活动难出结果,标化总上不了分,还坚决不愿意报托福(课),认为这样自己很没面子。但家长内心着急,有时候情不自禁就会催一下。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搬出手机里那些:“扎克伯格告诉你:不上好大学也一样有机会”,“巴菲特:我不建议所有人都要上好大学”……等等文章来反驳家长。

尤其爱举巴菲特的例子,说:“妈,你看,巴菲特都知道排名前的学校不一定好,他不但从宾大退学,还去了咱们听都没听过的学校,不也挺好的吗,人家不也是人生赢家。”让人哭笑不得,但家长也感觉真的没有办法。

  • 巴菲特确实曾多次在采访中说:“我当初不想上大学。”但事实是他不但上了大学还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 巴菲特也说过:“我自己实际上并不热衷于大学。”但他不但完整地读完了本科,还又自己主动加读了商科硕士,比美国绝大部分学生读书的时间都长。

  • 巴菲特还说过:“好大学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本科毕业后,他申请的正是两所“好大学”的硕士——哈佛和哥大的商学院,哈佛拒收,他在哥大读完了商学院课程。

所以,巴菲特不喜欢读大学?巴菲特不喜欢名校?这位厉害的人物,有的话可信,有的话可不一定要信。

不管哪个国家,都不乏鼓吹“读书无用论”的群体,他们要么盯住好大学里一些“非典型好学生”,要么用好大学中途辍学后成功的学生个例,来证明读书、读好大学是无用的。从而渐渐摧毁还未真正进入社会、价值观也还未完全长成的孩子的心志。

“读好大学意义不大”,是他们惯用的最大的谎言。然而真相是:在美国好大学读书的好处和快乐,那可是多了去了!

杨澜我们知道,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慈善家。同时她还是阳光媒体集团主席和阳光文化基金会主席;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和“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更是中国三次申奥成功的关键人物。

即便放眼整个中国,她也是一位优秀到极致的榜样人物。而在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却放弃国内的一切,去了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甚至把这段经历动人地总结到《留学改变我的世界》一书中。

(年轻的杨澜)

杨澜留学前并不是一个刚成年或者不懂世事的小白,那时她已经荣誉满身,是“央视王牌综艺主持人”。但她依然对这段留学经历感到庆幸和幸福,并且收获满满。

“我非常感激这段生活,让我在国际政治、外交、经济、传媒等各个领域都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当时我们的学院汇聚了五十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通过跟大家的相处和交流,使得我的视野和心胸进一步被打开,对于不同的观点能有更加包容的态度。

我有幸也见到了克朗凯特、丹·拉瑟、芭芭拉·沃尔特斯等很多美国新闻界、主播界的顶尖人物。……我就开始转型做了节目制作人……首次采访了基辛格、克朗凯特等名人,还和费翔做了第一个面向中国观众的、关于百老汇的专题电视纪录片,在国内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即便当时杨澜已经是成功人士,但哥大的留学经历依旧大大开阔了她的知识、眼界、人脉、资源和人生境界。这让她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并促进事业的高度和广度又上升好几个阶梯。而这样的梯子,往往只有像哥大这种精英遍地、把教育做到登峰造极的好大学,才能递给她。

这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张图。图中汇集了马化腾、王兴、刘强东等中国互联网巨头CEO,并标注出了他们的毕业大学,无一不是名校。

上面的照片并不是小概率事件。早在2016年度,《国际金融报》就对500名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做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他们84%都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学校。

(A股上市公司年薪百万级高管毕业高校分布)

这些事实告诉了我们一个赤裸裸的真相:中国社会上最顶尖的大多数,确实就是毕业自国内外的名校。

美国的情况同样如此。PayScale是美国著名的薪酬网站,每年都会统计不同大学毕业学生职业早期(工作0-5年)职业中期(工作10年以上)的平均薪酬情况。

前段时间,PayScale发布了最新的2019-2020年度大学生薪酬报告,它调查了全美4000多所学校350万名校友。结果发现,学生薪资排名靠前的学校,除了特殊的军校之外,基本都是我们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名校。如下图:

图中也反映出来,越是名校,薪酬往往就越靠前。好的大学,除了实现我们高山流水的梦想和远大志向之外,是真的会更大程度上保证我们更好的物质生活。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永远适用。

很多人小时候都说过自己的梦想:

“我要当科学家”,

“我要当音乐家”,

“我要改变世界”。

而等长大了回想这些“黑历史”,大家往往又只能晦涩一笑,感叹小时候的天真:“科学家、音乐家、XX领域领袖人物、改变世界的人……都距离现实中的自己太遥远。”但如果你能够去美国稍微好一点的大学,你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东西,距离你竟是这么地近。

杨振宁曾经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任教,朱棣文曾经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施一公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现在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施一公)

在美国名校的不同专业领域,像这样声名赫赫的大师其实还有很多。他们可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小说家、诗人、学者、行业领袖……有时你随意走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就可能会遇见这些知识渊博、专业深刻、甚至拿过诺贝尔奖的老师,时不时还会有各国领导人、社会标杆来学校演讲。

用棕榈君身边的美国Top 50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身边的教授和老师,都是行业内的大佬”。而你如果去这些大学,你很可能就会成为他们的学生,在他们的带领下,学习扎实的、位于世界前沿的知识,朝着科学家、音乐家、行业大佬、改变世界的人的目标越来越近。

这个想法并不是空想。稍微数一数美国名校历年产生的各行精英你就知道,在大师云集的美国高校,梦想成为现实的机会非常大。

这是高晓松之前在微博上晒出的一个动态。他激动地分享说:“今天我正式在哈佛大学入职成为研究员!”入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冲进图书馆,把前人珍贵的手稿、史料和书籍拿来阅览。作为一名中国知名的知识分子,他太懂得拥有好知识、好书籍、好图书馆,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

很幸运的是,除了哈佛大学,美国其他不少好大学都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几百万本的珍贵藏书、窗明几净且超长时间开放的图书馆,是很多大学的标配。

普林斯顿大学拥有世上最好的大学图书馆系统之一,它有10个图书馆,超过1500万本藏书(1000万印刷本+500万手稿)。甚至还保有公元前1250年左右的《埃及死者之书》,还有《独立宣言》和《古腾堡圣经》的原始印刷品,数千种伊斯兰抄本,托尼·莫里森的论文等大型典藏……

耶鲁更甚,它有大小20多个图书馆,藏书超过1270万册,同样包括大量的珍本和孤本,用专门的先进科技珍惜地呵护着。不少书我们现在只能看到数字资源版本。

除了图书馆,美国不少大学还拥有自己的博物馆或者艺术馆。比如藏有灭绝动物骨架的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藏有梵高、高更、 安东尼奥等伟大画家作品的耶鲁大学美术馆;藏有大量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奥斯曼帝国以及中国文物孤品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这些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考古发现,这些伟大艺术家的毕生心血,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的无价瑰宝。而它们现在被放进了很多美国名校的大楼里,供这些属于未来的年轻人去吸收它们身上的故事、文化和营养,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这对学生的学识底蕴和涵养,是最好的滋养。

去年网上有一个很火的纪录片,叫《他乡的童年》。豆瓣评分9.0,导演周轶君带着摄影团队深入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等国,探寻它们的教育秘密。第二集他们去到了教育最强国芬兰,跟着一所学校的拉妮老师和孩子们去老人康复中心,和老人一起画画。

导演周轶君也被邀请画画。但拉妮老师把画纸递给她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我不太会画画”。拉妮老师却温和地告诉她:“那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画画。”“因为画画的目的并不是用来竞争,而是自由地表达自己。”

就这简单一句话,让多次深入中东战地,经历过许多出生入死的周轶君,像孩子一样委屈地哭了出来。她说:“我们总是被说你这个不行那个做不好,你不能做到这个那个。”

没有人告诉她,不擅长画画也可以画画,只要喜欢,只要它是你的爱好。现在很多教育,都能够教出有能力有担当的孩子,却也渐渐磨平了他们内心的快乐和年轻的棱角。

我到现在都对几所优秀的美国大学印象深刻:MIT、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还有加州的加州理工、UCB、UCLA、USC。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优秀,而是这几所学校的学生是出了名的“爱恶作剧”。

他们敢光明正大整蛊看不顺眼的“敌对”学校,敢去“破坏”其他学校的著名标志,敢在其他学校的大型重要活动捣乱,还敢去“偷”其他大学的宝贝文物……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简直无法无天了!

(好莱坞地标被加州理工学生涂成学校的简写“ Caltech”)

但神奇的是,美国学校之间对此竟大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越好的学校,往往还鼓励学生去“恶作剧”,去释放他们的“天性”。虽然很多国家或大学标榜自己的教育理念先进,但其实很少敢做到这样的自由和这样的“相信年轻人”。

但正也是这种丝毫不打压甚至鼓舞学生天性的教育方式,才有了学生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横冲直撞、敢于对抗、不怕挫折的社会热情。这其实很难得,真的要靠好的教育一点点地养,才能够养出来这样的年轻人。

中国的父母、功成名就的人,往往都鼓舞年轻人努力读书、尽力去上好学校。古有孟母三迁、今有择校而居,其实都说明了好学校的重要性。棕榈也一直鼓励同学们尽量去为一所好大学而努力。

除了让同学们知道这些大学能够寄予学生更好的眼界、知识、前途、幸福、快乐之外,还有很重要一点:我们不想看到学生后悔。蔡康永曾经在《奇葩说》上说过一句给年轻人的话: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

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

你也只好说“我不会耶”。

把目标放在好大学,更能督促自己随时保持一颗上进的心,懂得努力,知道争取。而不是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出现的时候,只能说“我不会”。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对迫切想要摆脱父母期待的孩子说的那样: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好的大学,好的知识,也许并不一定能够让你成为人上人,但起码,它会让你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不管是9、10还是11年级的同学们,趁着还有时间,去尽你所能,为一所你心中的好大学而努力吧!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生如何出国留学
为什么哈佛耶鲁拒绝只为读名校的学生?
追梦常春藤 留学美国避免三大误区
从精英留学到大众留学:捷径还是苦途?留下还是回来?
研究生出国留学费用一览表
顶级初高中留学人数增多 剑指“常青藤”名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