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度•孟买随记


△ 孟买街头 

在浩渺的太空的深处,一颗蓝色星球正缓缓地运转着,在宇宙引力和射线的作用下渐的演化,锤炼山脉,孕育河流,创造生命,时间开始主宰世间,文明徐徐铺开长卷,信仰陆续获得力量,从这颗蓝星的至高点向两翼延伸,哺育并深刻塑造着现存世界上两个古老的文明,一边叫中华文明,一边叫古印度文明。

△ 孟买的道路交通

地 理 溯 源

喜马拉雅的崇山峻岭为印度次大陆构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不仅阻挡了北方的冷气南侵,也在一定条件下隔绝了外部势力的渗透,南部无边无涯的印度洋,则以温润的气侯和丰沛的雨量为这片广袤的平原赋能,这些都是印度次大陆先天性自然条件优势。但是,上帝的关爱并非面面俱到,他交给印度金城汤池的同时,也悄然留下了一道无法关上的防御之门——开伯尔山口,来自中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手握长刀,跨着骏马,一次次踏破山口,居高临下征服印度,长久以来形了印度复杂的种群关系;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却长期未能形成大统一的家国观念。

△ 印度门广场上的印度人

地理环境客观上塑造着人类的品质,一方水土养育的印度人优于哲学思考,次于忧患意识。优渥的生存条件使这片大陆富于形形色色磅杂的宗教思想,但也从另一方面,磨灭了人们的斗志,使他们疏于自我管理,日趋懒散,缺乏时间的紧迫感,这是整体印度人的显著特征。

△ 孟买街头:摩托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早在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印度之前,相当于中国夏商时期,印度河流域就存在早期人类遗址——哈拉帕文化,从发掘遗址看,文明程度并不低;同时期生活于南部地区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则是一群无忧无虑的“小黄人”,自然的恩宠彻底地激发他们没羞没臊的快乐追求,发明了各种令人面红耳赤的奇妙姿势。
△ 孟买湾身着纱丽的女人
雅利安人的屠刀随后取代了哈拉帕文明,把印度带入了吠陀文化时代,并确立了种姓制度(即婆罗门统治),原著民沦为社会的底层首陀罗,为反抗雅利安人的统治,印度进入了精神生活非常活跃的列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反对婆罗门思想的哲学和宗教流派(典型的以文斗代替武斗),各流派都把区别于自身体系以外的思想称为外道思想,佛教所说的六外道,也都是应反抗婆罗门统治的产物,相对于婆罗门思想而言,佛教本身也是外道之一,从佛陀的生活时间推断,这一时期基本对应着中国的春秋末尾至战国初期。
△ 兜售产品的小商坂

宗 教 杂 谈

       各种宗教流派的渊源和纠葛,在印度的宗教史中,可谓错综复杂,它们之间不仅有历史传承,也互为思想借鉴,盘根错枝,难以理清,比如,印度教脱胎于婆罗门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佛教的一些仪轨,如建立僧团,而佛教也从婆罗门信仰中汲取了业报轮回思想,从而确立佛教早期发展的理论基石;各宗派之间甚至相互吸收对方神谱,以充实自身的神学体系,如佛教吸纳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创生之神梵天成为自己的护法神,印度教则认为释迦牟尼佛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

△ 孟买街头一景

        这种包容并蓄,晦深似海的杂糅的思想系体,在我首访克利须那神庙(Iskon Temple of Lord Krishna)中得到了验证,神庙的主尊克利须那是黑天神的昵称,这让我想起杭州宝成寺见过的密教的战神大黑天——元代麻曷葛剌造像,虽然,黑天与大黑天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都被收入了佛教(特别是密宗)的护法神系统,成为专司一方之神;大黑天在婆罗门教-印度教中,是毁灭之神湿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而藏传佛教则认为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或为大日如来)降魔时呈现出的忿怒相,分六臂、四臂、二臂玛哈嘎拉三种形态。

△ 克利须那神庙 Iskon Temple of  Lord Krishna

      这也是我目前为止唯一到访过的一座印度教神庙,需要脱鞋入内,前来拜访的人很多,因此地板并不干净,地面主体建筑均由由白色大理石砌成,雕刻精美,主尊克利须那供于主殿中央,周围橱窗展示与之相关的宗教故事。Lord Krishna又译为奎师那神或祭祀克里希那,克利须那是“开心果”的意思,为印度教中维护之神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作为诸神之首,他常被描绘成吹笛的帅小伙,因此广受崇拜。印度教的神祇纹饰丰繁,撞色强烈,风格秾骊,殿内不停的吹奏着极具异域之风的欢闹音乐,从殿中出来,旁有水池供洗手濯足之用。

△ 克利须那神庙 Iskon Temple of  Lord Krishna

孟 买 见 闻

       正如泰戈尔诗中所言: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复杂的宗教派别之间不仅没有产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反而和平共处,不断吸收发展,这种非暴力斗争方式也是印度人精神和性格中的一部分,它表现在生活中,便是印度人乐于接受现状,正如我所曾身处与见闻的孟买,世上所有不可思议的现象,在这片奇妙的土地上总能找到其恰如其分的存在方式,如果这世上有谁最能把握对立与统一精髓,那必定是印度人。

△ 孟买的路边小店

       孟买意为“美丽的海湾”,位于印度西部,濒临阿拉伯海,是一座热带滨海城市,气候大体上可分为两个主要季节湿季和干季,湿季介于三月和十月之间,湿度气温都很高,干季介于十一月和二月之间,特点是湿度中等,气温温暖或凉爽。这座印度最为繁华的“小上海”,生动演绎着原始与先进、落后与现代、传统与梦幻、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而神奇的印度人总能将一切元素自然合理的糅合一起,竟无违和之感。

△ 孟买人畜车不分的道路交通

       先从交通状况来说明孟买原始与先进的矛盾统一,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依旧维持着古老的交通秩序:人车不分,机畜合流。一条条道路更像是一处处陈列馆,动态展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演进,穿梭的行人与原始牛车、人力推车、古董三轮、现代汽车挤于一处,成为一锅人、车、畜交织的大杂烩。在这座世上最凌乱的城市里,居然没有交通警察,人们靠自己维持通行秩序。

△ 孟买的道路交通

落后与现代之反差与共存也在孟买得到了完美诠释。有人说,假设孟买之于印度如同一位公主,那么海滨大道就是公主脖子上的闪耀的项链。印度洋的海岸线在此挥了挥她的臂膀,轻轻的划过一道优雅的新月之弧,把孟买点缀得如此动人。傍晚时分,沿岸丽宇璀璨,霓虹炫目,悠闲的漫步于海滨大道,吹着海风,听一曲浪漫爵士,品一首醉人诗篇,伴着美食残留于嘴边的一丝甜意,在摇曳婆娑的树影里,纵情享受着南亚次大陆的热带风情和绝美风光的细细抚慰。

△ 海滨大道

半身自带天堂之光环,下半身坐拥地狱之狼藉。与海滨大道光鲜头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衣不蔽体的下身——大大小小、层层叠叠、笼盖四野的贫民窟景象。除了路边的乱搭乱建和途中遇见的棚户群,我还参观了一处叫千人洗衣场(Mahalaxmi Dhobi Ghat)地方,只要站在天桥上,便能一览洗衣场全貌。

△ 千人洗衣场 Mahalaxmi Dhobi Ghat

在高悬的晾晒杆下布满了成百上千个洗衣池,由二百多户家庭组成上千的Dhobis(洗衣工)聚居于此,起早贪黑的守在洗衣池中,日复一日的清洗着从孟买城区各处送来的堆积如山的脏衣物;五颜六色的衣布、此起彼伏的砧声与挥汗如雨的洗工交织成一副无比震撼的画面,扣人心弦,久久不能平静,贫民窟卑微的生活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着强烈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

△ 途中的贫民窟

孟买维多利亚火车站(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和海因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是历史融于现实的生动写照。维多利亚火车站建于1878年,当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即位五十周年而命名,上世纪九十年代更名为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2004年被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这座百年老站是一排融合了印度风格的哥特式建筑,整个建筑群宏伟壮丽,墙上和塔尖的雕刻优雅精美,彰显了深刻的历史韵味;直到现在,它仍是全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服务着全印度乃至全世界人民。

△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车站 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 

而座落在孟买至高点——海滨大道附近马拉巴山顶的海因空中花园,则很容易的促我联想到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进而联想到同样陨落的中国园明园(参考《园林典范民族之殇》)。空中花园因建于一座水库之上而得名,园中的灌木被修剪成各种动物形状,进入花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硕大的靴子建筑,因此顾名思义,它又有了一个别名:鞋子公园(shoe park)。本地人多来此地消闲,收获他们简单的快乐。

△ 海因空中花园的靴子 Hanging Gardon
作为印度最具活力和国际化的城市,孟买打破了许多传统禁忌尽管色情非法,它仍是印度妓者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红灯区——卡马提普拉(Kamathipura)。开放自由化思潮将印度人梦幻想象解锁,并融入到传统审美情趣中去,印度的宝莱坞电影集传统舞蹈、戏剧与音乐与一体,将印度人浪漫、梦幻与想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孟买也是富人的天堂,穷奢极欲的生活令普通人无法想象
△ 孟买的高级Shopping Mall
孟买之行是一趟发现之旅,当周围的朋友认为它太过于落后而表示不会再来时,我依旧对这个庞杂的国度心怀敬意与好奇,但这一路走来,有个问题始终萦绕于胸:支撑起印度存在的内核到底是什么?是其支离破碎语言,语焉不详的历史,若有似无的民族,亦或其一盘散沙的文明吗?我深感思想和语言贫乏,难以确切表达与概括它的全貌;然而,这个文化上从未真正统一的地理概念,以其多源并流、千头万绪的偶然的不确定性交汇成一片汪洋大海,形成了如今的样子,虽无法一一细究其源,但每一个看似无厘头的随机现象背后,必有其内在倾向性选择的确定性。

△ 孟买街头

眼前这副宏大的历史拼图,正如其迷之言行,都是历史的天空下无数印度人梦想的不停接续,如果一定要用一字来了结,我想,应该回归至地球之巅所生发的“忍”字,它包涵了容与仁的精神,一体两面演变出两个文明,向南是顺受于安乐的印度,往北是逆生于忧患的中国,在成长的过程中,彼此无法逾越、相互和解,去认识自我的另一面。千百年来,当我们仍孜孜不倦于消除喜马拉雅的阻隔时,醉心舒适感觉的印度人已把门户开向了海洋,在热带海洋季风吹抚下和时间的流淌,他们倾向于模糊问题与现实的界限,因此,我们的机会必然也来自海洋,通过那扇厚重的印度之门,在印度洋上与之握手言欢。只是印度,你准备好接住来自神秘东方伸出的橄榄枝了吗?

△ 印度门(India Gate)高26米,建于乔治五世和皇后玛丽访印之行,外形酷似法国凯旋门,是印度标志性建筑。



- 相关推荐 -

1. 乌克兰 · 基辅记
2. 風之城芝加哥小記
3. 游阿根廷 · 布宜诺斯埃利斯‍‍‍‍‍‍‍‍‍‍‍‍‍‍‍‍‍‍‍

斯人记
尋古|旅攝|詩書|江南

BE LIVING, BE FEELING,BE READING, BE INTERESTING
我們將會不定期分享更新,歡迎關注隨時瞭解動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现存社会问题
50张照片告诉你,“印度”的独特之处
这才是3月份最最应该去的地方,千万别错过了。
走近印度|不应被低估的国度
孟买一瞥
一个月在印度怎么玩?北印 VS 南印,风格大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