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一下中医所说的“痰”

薰医草。先说“痰”。我们印象中的“痰”是指咳的出、吐得出、存于肺部、吐出于口中的黏状物。中医讲的“痰”远不止这些。它包括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痰”,在中医上叫做“痰饮”。【1】痰饮停在哪里哪里就是祸害,停在肺,则出现咳嗽哮喘肺部感染。停在肝,则出现肝风内动头晕眼花。停在心,则出现痰迷心窍神魂癫狂。停在脾胃,则出现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停在胸膈,则出现胸闷气短心胸剧痛。停在经络筋骨,则出现肢体麻木瘰瘤横生。正因为此,中医才有了“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2】所以,中医讲的肥胖就是“痰饮”,现代医学则把它叫做“酸性水液”。无论什么,都是“懒惰”引起的,或者说是“膏粱厚味”引起的。勤劳的人、注意饮食节制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都不会有类似的“痰饮”。所以,中医认为此病的主要根子在于“脾不运化了”,因此就有了“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当然,肾出了问题也会出现“痰饮”,比如说小腿的水肿等。这种水肿也叫痰饮。【3】中医以自己的标准分为了:痰、饮、水、湿四种形式。最稠的叫痰、次稠的叫饮、再次的叫水、再再次的叫湿。我们说的身体“湿重”“痰湿”就是指的这种体质。【4】上面讲的痰停在肝停在肺停在心等,不仅仅是指痰停留在这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脏器官,而是停留在了这几个器官所属的“系统”。比如说,痰迷心窍的痰,不是痰停留在了心脏,而是痰饮水湿的某一种表现形式停留弥漫在了“心系统”。【5】老年人多痰,除了上述讲的多吃少动等原因外,与“气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年龄大了没有更多的“力气”再去推动痰饮水湿的流动,所以更容易堵塞。这样,中医治疗痰湿病症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就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6】总之,首先不要懒,再者避免感冒,有规律的生活,不要大悲大喜,是防止形成痰湿体质的根本。不注意这些,天天吃薏米、顿顿红小豆也无济于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志宽说:中医上是怎么辨别心包积液的?
治冠心病,健脾才是正道!行医之后,我深信不疑
微头条
二陈丸巧搭配,还能治4种病,建议收藏
一个人的爱好,有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换...
当我得知,成本只有几块钱的药,却要患者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