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六:五行相关性潜在思维(脏腑相关学说)

五行生克乘侮的相关性,在古今医家分析病机时应用颇多。医家依照五行之相关脏腑,运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规律,以解释脏腑之相关性。在使用中常常简而言之,只谈脏腑相关,不提五行之术语,就具备了潜在性思维的模式。如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即是一例。其实,这种思维在《内经》中早有体现,如其中记载的“悲胜怒”、“喜胜悲”、“秋胜春”、“夏胜冬”等,亦有这种思维。盖悲属金,怒属木,金可制木,“悲胜怒”的含义是金可制木这种规律的潜在思维;同样,喜属火,悲属金,火可制金,故“喜胜悲”。

因此,临床辨证时,以脏腑相关理论来代替五行制约、五行相生的方法,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五行制约法言简意赅,说理简单,但若不结合脏腑功能,难以让初学者理解。而以脏腑相关学说来说明病机,虽说理明白,但又略显繁琐,故历代名医根据病情和个人习惯,对五行制约法有用者亦有不用者,可是他们分析病机时,运用五行相关方法的思维过程,却是一致的。这种潜在性思维表明五行制约法是有生命力的,在当代仍不失为中医临床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一

丁甘仁治沈左,脉象左弦右濡滑而数,咳久伤肺,肺病及肾,肾不纳气,咳痰不爽,动则气逆,咳甚多汗,舌质红,苔薄腻微黄,顾虑入于肺损一途,肺为娇脏,最畏火刑,宜培养脾土,生金养肺,虚则补母之义。

南沙参三钱  抱茯神三钱  怀山药三钱  蛤粉炒阿胶二钱  炙远志一钱  瓜蒌皮三钱  炙款冬钱半  甜光杏三钱  煅牡蛎三钱  潼蒺藜三钱  冬瓜子三钱  川象贝各二钱  北秫米(包)三钱  核桃肉(去紫衣)二钱

(《丁甘仁医案续编》)

咳嗽气逆,病位在肺,丁甘仁顾及肺病及肾之意,乃五行学说母病及子之意。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金虚则不能生水,故肺病日久可及肾。至于肺为娇脏,最畏火刑,亦含五行相克之理,肺脏属金,五行相乘,火可乘金,故火热之邪易伤肺脏。至于养脾胃以生肺金,亦是五行母子相生之理,此案论病机虽以脏腑为核心,运用脏腑相关的理论,未直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之理,然于不言之中,体现五行相关的理论,细心领悟,可以顿彻。

案二

李用粹治参戎王丽堂夫,佞佛长齐,性躁多怒,腹胀累年,历用汤、丸全无奏效,延余治时,腹大脐突,青筋环视,两胁更甚,喘满难卧,此系怒气伤肝,坤宫受制之证。前医但知平肝之法,未知补肝之用,所以肝胆气衰,冲和暗损,清阳不升,浊气下降,壅滞中州,胀势更增,殊不知肝木自甚,肝亦自伤,不但中土虚衰已也。法当调脾之中兼以疏肝之品,使肝木调达则土自发育耳。拟方用苍术、白术各钱半,白芍、广皮、香附、茯苓各一钱,肉桂、木香、生姜皮各五分,服后顿觉腹响胀宽,喘平卧安,后加人参调理而全瘥。

(《旧德堂医案》)

腹胀属脾之病,性躁多怒,青筋环视,两胁更甚,病属之肝,此病在肝脾失调之病证明矣。前医但用平肝,而不养肝,制其用而损其体,只知肝可乘脾,不知肝虚而不疏反使脾气不行,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致使药用罔效。这些,李氏运用了五行制约关系之理论,但未从五行生克之文字加以表述。治疗之法,肝脾同调,疏肝兼以养肝,香附、白芍共用,补脾兼以调气,苍白术、茯苓与陈皮、木香共用,故能效为桴鼓。由此可见,这种潜在性的五行相关思维之应用,古代早已广泛用之临床。

案三

尉某,男,49岁,1966年9月26日初诊。

胃脘隐痛、痞闷、发堵一年余,噫气频发,纳可,不吐酸,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钡餐造影检查:胃黏膜粗乱、脱垂,胃肠蠕动慢。曾服70多剂药不效。脉左弦右涩,舌淡苔白腻,边有齿痕。属肝气犯胃,治宜降肝逆,调胃气。处方:

旋覆花三钱(布包)  代赭石(醋制三次)四钱  法半夏三钱  厚朴二钱  莪术一钱半  三棱一钱半  炒枳实一钱  大腹皮二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一剂两煎,取160ml,早晚两次分服。

10月6日复诊:药后好转,唯气候凉时尚腹满微痛、噫气,大便成形,脉弦滑,舌正苔退。病情初步稳定,前方加降香一钱,莪术、三棱改为各五分,四剂,煎服法同前。

10月18日三诊:药后病情再减,吃白薯后又有腹胀、噫气,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脉舌为前。病势减,宜丸药缓服,巩固疗效。处方:舒肝丸10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二钱,细嚼,温开水下。

(《蒲辅周医疗经验》)

胃脘隐痛,噫气频发,总属胃气失和上逆所致。脉见左弦右涩,涩则气血郁滞,弦为肝脉,肝主疏泄而恶抑郁,肝气失疏、气血不达,横逆犯胃,胃气可以上逆而见以上诸证。故蒲老脉证相参分析病机,诊为肝气犯胃,虽然未运用五行制约之法来描述病机,然肝属风木,胃属阳土,肝气犯胃,系木来乘土范畴,仍未失五行制约规范,只是未明显使用五行名词术语而已。

案四

王某,男性,56岁。

初诊,1974年1月29日。患过敏性结肠炎已有十年,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效果。近来大便稀溏,每天2~3次,甚则10多次,纳谷欠佳,胃嘈。平时鼻窍呼吸不畅,流脓涕,耳鸣,两目视物模糊,脉细,苔薄。有慢性鼻炎和中耳炎史,是乃脾胃薄弱,肝脾失调,而成腹泻,拟用悦脾扶正,佐以柔肝。

炒党参三钱   焦白术三钱  白芍三钱  茯苓四钱  淮山药四钱   炒麦冬三钱   制玉竹三钱  白桔梗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焦建曲三钱(包)  白蒺藜三钱 甘杞子三钱   七剂。

药后尚能适应,大便稀溏略有改善,惟余症同前,上方继服三十余剂。

六诊(3月6日):大便稀溏转干,矢气较多,胃纳渐转香馨,嘈杂已减,脉细带滑,苔淡薄,再宗原意继治。

炒党参三钱  焦白术三钱  白芍三钱  白茯苓四钱  淮山药四钱  制玉竹三钱  桔梗二钱  陈皮一钱半  白蒺藜三钱  甘杞子三钱  炙甘草一钱   七剂。

七诊(3月11 日):大便溏薄已瘥,每日排便一次,脉细缓,苔薄腻,再予上方加盐水炒补骨脂三钱,连服七剂。

其后根据病症情况,上方略作加减,服药七剂,大便恢复正常。

1978年5月9日门诊随访:近二年来过敏性结肠炎未见复发,大便正常,然慢性鼻炎如故。

(《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

泄泻一证,初病在胃肠,久病在脾。此病人病已十载,久泻伤脾可知,大便溏薄,纳谷欠佳,病在中焦,然病人又有耳鸣,两目视物模糊,病变累及肝肾。肝主目而肾主耳,脾与肝之间,依五行之法,可土虚木乘,或肝木乘土,此病人先有泄泻,其病本在脾,当属土虚木乘之型。张老释析此证,虽从文字而言,未用五行制约名词术语以诊断疾病,然其诊为“肝脾失调”治疗用“悦脾”、“柔肝”亦是以五行制约法为辨证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名老中医有时虽将五行制约法的专用术语改为脏腑相关的辨证术语,其思维方法仍以五行制约理论为其渊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络图与子午流注图
《难经》不再难2脉象玄机
从调和枢机中医理论出发,浅谈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肝与胃病的关系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五:五行制约思维模式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4.气血本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