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干货:《伤寒六书》治伤寒用药大略

但凡病证有头疼恶寒,都属于伤寒,如果没有头疼恶寒,就不属于伤寒了,为什么呢?

因为伤寒会恶寒,伤食会恶食,这是固定不变的道理,只是在冬天患伤寒时恶寒会尤其严重。冬天的伤寒是正伤寒,这时天气严肃凝重,风寒猛烈,触冒的人,恶寒会特别严重。其余季节和月份,虽然也有恶寒,却比较微弱,不会像冬天那样恶寒严重。

虽然四季都有伤寒,但治疗的时候不可以一概而论。冬天气寒,腠理微密,非辛、甘、温味不可,因此要用桂枝汤等汤剂来治疗。

风与寒又常常互为因果。

寒会伤荣血,恶寒头痛,脉浮紧,无汗,要用麻黄汤打开腠理来宣散寒邪,出汗后就会痊愈。

风会伤卫气,头痛恶风,脉浮缓,自汗,要用桂枝汤充塞腠理来散发风邪,汗止住后就会痊愈。

经云:“辛甘发散之味属于阳药。”

那么如果荣血和卫气都受了损伤,就不是麻黄汤和桂枝汤所能治好的了,必须用大青龙汤。但大青龙汤非常峻猛,又不是庸俗之辈所能驾驭的。陶华约也有能代替大青龙汤的药方。因为冬天的伤寒属于正伤寒,天气严肃凝重,风寒猛烈,触冒的人,一定要用辛温的药来宣散。

不在冬天的伤寒也有恶寒头疼的证候,都应该用辛凉之剂来疏通表里,使表里调和,就能痊愈了。如果用冬天伤寒所用的桂枝汤等辛温之药来治疗,会害人不浅。

辛凉之剂有哪些?羌活冲和汤(加减),还能代替大青龙汤,是比较平稳的方剂。呜呼,一个方剂可以代替三个方剂(桂枝、麻黄、青龙),而危险的药多的是,它们的效果真的超群吗?但庸俗之辈不明所以。

超过此范畴的,就是少阳、阳明二经的问题,病在半表半里,肌肉之间,脉也不浮不沉。外证在阳明经(大肠经、胃经),就会有目疼鼻干,睡不着觉的症状,脉似洪而长,用葛根汤、解肌汤、升麻汤之类来治疗。在少阳经(三焦经、胆经),就会有胸胁痛、耳聋,脉象弦数的症状,用小柴胡汤加减来和解。

少阳、阳明二经的疾病,不能从标本来治疗,而要从脾胃来治疗(从中治)。陶华约曾经用小柴胡汤加葛根、芍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像拾草芥那么容易,只是世俗之人不知道有如此奇妙的治法罢了。

病邪走过少阳、阳明二经,就会传入阳明经的根本。属于入里,大便变得坚实,其他外证可能会消失,也就是没有头痛恶寒了。脉象沉实不浮,胡言乱语、恶寒,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干、口渴,病情轻者用大柴胡汤,重者用三乙承气汤

有人说∶病邪既然已经进入体里转化成实证,无非就是用大黄等苦寒之品来泻下,哪里至于用方如此繁杂呢?陶华约说∶病邪的传入不一样,治疗也要有所区别。

病然有三焦俱伤的情况,就会有痞、满、燥、实俱全的症状,这时适宜用大承气汤。浓朴苦寒,用来去痞;枳实苦寒,用来泄满;芒硝咸寒,用来润燥软坚;大黄苦寒,用来泄实去热;病才会痊愈。

病邪在中焦,就会有燥、实、坚三种症状,这时适宜用调胃承气汤。用甘草和中,用芒硝润燥,用大黄泄实;不用枳实、浓朴,以免损伤上焦虚无氤氲轻清的元气。“调胃”的名字,就是这样确立的。

上焦受到病邪损伤,就会有痞、实的症状,这时适宜用小承气汤。用枳实、浓朴除痞,用大黄泄实;去掉芒硝,就不会伤及下焦血分的真阴,叫做不伤害血分的根本。

至于大柴胡汤,则用于表邪尚未除而里证又急,不得不泻下,只可以用这个汤剂来疏通表里,再慢慢治疗。老弱以及血气两虚的人,不适宜用大柴胡汤。

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的病邪在体里为患,春、夏、秋三季有不头痛恶寒,却反而口渴的,属于温病。暑病也是这样,比之温病,就好比增加了热量,应该用加减小柴胡汤来治疗。小柴胡汤在春天可以用来治温病,在夏天可以用来治暑病,在秋天可以用来润肺。也可以用升麻葛根汤、解肌汤、败毒散。中暑口渴,用小柴胡石膏汤、人参白虎汤,视口渴的程度来使用,没有不见效的。经曰∶发热不恶寒而口渴,是温病。

至于阴证,则另有治法,不在这些例子之中。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阳三阴证及对应方剂】
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张锡纯)
谈谈中医现代化(下)
2014登革热治疗及预防
大青龙汤的弟弟:桂枝二越婢一汤,治温病的方子
七、感冒、发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