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道/内道(四)

五蕴者,即是一切有为之法,凡所众生皆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幻有。

凡是众生啊,都是色、受、想、行、识,和合起来成为幻有的,那么说切实一点,就是一切有生命的如是,证到境了,那么证境方面我们不说,反过来他的凡夫之体也如是。为什么说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呢?你们好好看一看,五蕴是这么五条,哪五条呢?即是色、受、想、行、识。

什么是外道?什么是内道?外道内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据般●若●而修行作闻思修行,以“无我”,“我”是生死根本(罗汉证),菩萨与罗汉,罗汉是外道,以佛与菩萨,菩萨是外道。

不拔出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拔除由我执产生的贪嗔痴,走的是什么道路?那就不是佛法的正道!

“我要求证神通,求得身体长生不死”,这都是心外求法。什么叫外道啊?心外求法,执著于形象就叫做外道。

所以必须要有智,要具有智慧和正见才行。根本办法就是拔除烦恼,解决生死根本,因此必须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

色就是你们眼面前这个形象、这种身体,实实在在的,实际上它是无常的,归根结底都会坏,归根结底都会老,一天天老下去,这就是幻化的假象,能坏的就不是常的,就是无常,因此色体是无常的、幻化的、变异的、假的。那么受呢,一切觉受、一切感触也是无常的、幻化的,都在衰竭、都在衰退,不会永恒不变的。年轻时代,身体很好、很了不起,一到了年纪大了、壮年了,身体慢慢就不行了,就得加衣服,夏天来了也受不了热,抵抗力也一起减弱,那么平常甚至于药都要多吃一些,因此就可以体会到受蕴也在不断的变化。

触受也不同,感觉也不同,味觉退化吃东西也不会好吃了。

想蕴也在变,年轻、少年时代记忆力非常好,分别力也强,一到老年时候,说的话甚至就记不得了,做会计工作的连算账也不行了,做大厨的烧不出美味佳肴。

行蕴呢,就更说明问题了,越到后面,人的精力越衰退,乃至于年纪很大的时候还要让人搀扶着才能走动,而做任何行动都不如最壮年时代,但这里指的是身行,心行同样如此,也在衰竭,这种衰竭不是说它的行就慢慢住入空寂了,是不是就有功夫了,就不动了,不是这么一回事,它是无常了,进入无常境界,慢慢就要离解了,也叫分解,到最后亡故之时,就四大分解,六大离散,就离开了。

识蕴亦复如是,色受想行识,识蕴是心识、一切分别的,当然它随到四蕴起用。那么,四蕴由于藉识分别力不强,这个识蕴呢也就相应不够了,同样衰竭愈下,最后就住入成住坏空。

人就迷在看不穿这一点,往往就要执着我们这一生,尤其是见地低的,都有这个概念,只看到我现在而今眼目下怎么样、怎么样,你们慢慢去想,那个时间的长短本来无时分之别,一切都是执着,为什么要顾眼前?一旦你顾了眼前,你就会把解脱丢掉,要修行,得马上起行,就地起行,别等到与你的肉体告别了,这个时候,你就晓得两行眼泪流下来,但是已经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侍者
为什么经中说:“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呢?
要学会接受无常(鼎然)
嗢怛啰阿罗汉与弥勒因缘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别请僧戒
惊世之作:揭秘一切外道所言“如来藏”为虚诳之说(乞者鼎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