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培:古人读书注重什么

一、古人读书注重于“行”。王安石认为,读书不能只读儒家的经典著作,应该是诸子之书、百家之学,无所不读。做到“农夫女工,无所不问”。但关键是要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清学者汪琬说得更明确,读书应该“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朔源无不探,明体适用无不达。”一句话,就是要善读。但仅有善读是不行的,还必须善行,即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能这样做,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读”。

二、古人读书注重于“通”。苏轼读《汉书》就是背出来的。随便指出一个字,他可以一连背上数百言而无一字差错。以苏轼之才,还要下那样的苦功去读《汉书》,难怪苏轼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朱载上说得好: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哉。历城文人叶奕绳,每读一书,辄朗诵十余遍,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岁无旷日。所以,数年之后,他“腹笥渐富”。清曾国藩更是注重诵读。他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他还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说朗读如“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还说朗读如“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形象地说明了看和读的辩证关系。

三、古人读书注重于“到”。左宗棠教导儿子读书,一定要做到“目到、口到、心到”。他说,读书不看清字画偏旁,不辩明句读,不记清首尾,是目不到也;喉、舌、唇、牙、齿五音,并不清晰伶俐,朦胧含糊,听不明白,或多几字,或少几字,只图混过就是口不到也……稍肯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渐有所悟。一时思索不得,即请先生解说,一时尚未融释,即将上下文或别章别部义理相近者反复推寻,务其了然于口,始可放手。总要将此心运在字里行间,时复思绎,乃为心到。清学者梁章炬则反复强调:读书要做到“烂熟”,就要字字解得,道理透明,并能辨其是非高下。注重的同样就是一个“到”字。

四、古人读书注重于“思”。孟子就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书本上的东西,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书本上记载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接受正确的,摒弃错误的,这才是对书本知识应取的态度。清朝的大学问家纪晓岚认为,对书本上的知识绝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必将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他的老师何国勤就说,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同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应该是不泥旧学,而不离旧学。即既要继承前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如此,哪里离得了一个“思”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欧阳修等人的八大读书方法,学会了受益一生
我的个天,幸好还有阅读
读书的价值(二)
奇门秘术
20首读书诗词,一首诗一个心得,读懂受益无穷
读书林清话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