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定广惠寺华塔|亭亭杰竖,堵波狮象记初来。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向为龙兴之地,史上风云际会,名人辈出。城中梵刹林立,浮图高耸,“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物华天宝、古迹瑰伟。

古城南门名为“长乐”,登楼北望,可见四塔巍然,即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

“正定四塔”风格迥异,每一座皆足以孤标傲世。距离南门最近有一塔,华丽而生动,古朴而雄奇,正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例”的广惠寺华塔。

古寺颓然,唯塔独存

广惠寺为正定名刹,志书称始建于唐贞元(785-805)年间,历代均有修葺。

清光绪《正定县志》

寺中现存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碑《镇州广惠寺多宝塔记》云:

真定有古刹七寺,广惠居其一,建于隋,兴于唐...正统丁卯(1447)有关西通诚禅师...发心重修佛殿僧廊焕然一新,景泰二年(1451)工就。翰林学士杨鼎作记,有敕赐广惠之名。弘治八年(1495年)挥使吴玺重修塔座。十四年(1501)僧慧春恐孤塔势,后建地藏殿以为塔之羽翼。嘉靖十五年(1536年),郡人李怀、画工董廷瑚修补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广惠寺塔殿记》碑文记载,“兴于魏隋间,历修于唐宋之际”。由文献可知,广惠寺至迟兴于唐末,寺名由明代皇家敕赐,经历代多次修建增补,其规模渐趋扩大。

重修广惠寺塔殿记

1992年勘测,广惠寺基址范围东西宽约196米,南北长239米,占地近70亩。中轴线上天王殿、前殿、华塔和地藏殿依次展开,亦可称恢宏丛林。

但世事变迁,兵灾火燹,寺内殿宇损毁殆尽。1933年梁思成先生考察时,“除塔外,只余小殿三楹,实在是颓坏得可怜”。如今,小殿三楹亦已不见,新修一山门,华塔之外,只有些残碑断碣。

唐建宋修,金代改葺

广惠寺创建于隋唐,但关于华塔的建造年代,记载多歧,众说纷纭。

从文献及碑刻而言,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修华塔记》记载稍详:“是塔创于赵,修于唐,既毁于金之皇统,复修于金之大定也”。

梁思成先生考察后,亦纠结于此塔的建造年代,留下了“塔号称唐建,金大定,明景泰、弘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屡次重修,其确定年代甚为可疑”的记录。1961年,华塔第一层的墙壁上发现有“正隆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辛巳四月十二日墨书题记,其后的记录多将华塔定为金代遗存。

近年来,结合一些新的发现,学界对于华塔的建造过程有了新的认识。

华塔主塔的第三层塔心室内,保存有唐代二尊白石佛坐像。《镇州广惠寺多宝塔记》记载,“塔中有多宝释迦二如来之石像,其事倶载法华经多宝塔品,释迦説法从地涌出宝塔...建浮屠以为故事”。此二尊正是多宝、释迦佛像,华塔又被称为多宝塔也从此而来。

塔中有多宝释迦二如来之石像

二尊坐像下有石佛座,依铭文可知刻于唐开元年间,其中一座上刻有两种不同字迹的铭文,前半部记佛像高度及刻凿时间等,末尾题记“贞元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移此功德供养”,笔法与前迥异,表明该玉石佛像于贞元十一年(795)自它寺移至此地。由此推测,华塔初建年代下限不晚于唐贞元十一年,与志书记载的建寺时间基本吻合。

另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塔修复时,在二层墙皮下发现“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八日”、“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十日”和“熙宁十年”三处北宋刻划题记。据此,华塔重修当不晚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同时,塔体砖标本1991年曾送上海博物馆作热释光测试,结果为980±30年和910±30年,979与1991相距1012年,可与热释光测试年代相印证。

根据这些记载和实证,结合现有遗存的结构特征,华塔或许是层层累叠,不断重建的结果:此塔本是一座楼阁式塔,唐贞元年间初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之前重修,后在金皇统年间毁坏,残留一、二层及塔心柱,金大定年间又在残塔基础上改葺,就此形成有金代风格的花塔造型

乾隆至爱,六次驾临

历经兴毁重构后,华塔高数十丈,巍然可观,屹屹乎如中流之砥柱”,明代已成正定名胜。入清之后,更因为一位帝王“情有独钟”地六次驾临,多次登临,反复吟咏,华塔迎来其最高光的时刻。

这位皇帝正是最爱出巡的乾隆爷,初次驾临广惠寺为乾隆十一年(1746),自五台西巡回銮时,登塔远望,“带形滹水半湾合,画景恒山一坐开”,滹沱河和恒山可见。诗中注称“是寺与隆兴寺同建于隋,而修于唐,有寺碑可据”。

四年后,乾隆帝再次过广惠寺登多宝塔,不仅题匾额“妙光演教”,更是“御制古风以纪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帝自五台山回銮又过正定,“自南门便道登塔拈香”,朅然题句朅然去,付与初非识字僧”。

乾隆四十六年(1781),乾隆帝再次出巡驻跸正定,重登华塔,留下了“古稀天子今老矣”的感慨。五年后,乾隆再次路过广惠寺,瞻塔留诗,“遄飞逸兴促成句,句乃成于最上层”。

乾隆最后一次驾临广惠寺是在五十七年(1792),此时的皇帝已是八十出头的耄耋老人,再无四十六年前初见华塔时的意气纷发,“即今瞻穹窿,未步先懒矣”,也再无力登塔了,留下的只是“英雄惯欺人,吾率疑乎此”的感慨。

近代变迁,修复重生

盛极必衰,广惠寺在经历了乾隆朝的热闹之后,再次走向败落。清末时,广惠寺和华塔开始出现在影像中,在这些老照片里,依稀可见这千年古塔的风雨变迁。

1901法国人拍摄

从1901年旧照可见,华塔尚完整,左边悬山顶的三间殿宇仍在。到1910年左右,山本讃七郎几乎同位置的照片里,殿宇已然残破。

1910年左右山本讃七郎拍摄

从其他一些未知来源的网络旧照中,可见华塔四角的单层小塔损毁日渐严重,底层坍塌,原来围绕华塔的佛像和碑碣已埋没在一片瓦砾中。

在这一期间,广惠寺华塔还出现在了日本人出版的风景明信片中。

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华塔迎来了第一批真正的调查者——梁思成一行,出现在梁思成照片中的华塔和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文化史迹》中几乎相同。

其后,广惠寺华塔虽然在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国保名单,但似乎并未改变其衰朽的轨迹。当华塔再次出现在视野中时,已面目全非,环绕主塔的小塔不见踪影,一二层的塔檐和斗栱全部损毁,三层平座消失,顶部塔刹已残。

面对如此残损,1994年文保部门开始对华塔进行了全面修缮,主要是加固维修主塔,全面重建了四隅小塔,对失存的主塔塔刹、平座栏杆、各层塔门也都进行了修复。经过近五年的施工,广惠寺华寺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

修复前与修复后

海内孤例,华光遍照

华塔,亦称为花塔,在中国佛塔建筑样式中可谓独树一帜。华塔似乎并没准确的定义,从实例来看,多将塔身布满各种浮雕,外观轮廓呈抛物线形、卷杀明显的佛塔称为华塔。从内涵而言,华塔之上的繁复装饰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华塔其实即指“华严之塔”。

华塔出现于唐末,盛行于宋、辽、金时期,元代以后便几乎绝迹,仅存在约三百多年。据调查,全国现存的花塔仅有十四、五座,全部在黄河以北地区,而广惠寺华塔是其中雕饰最华美、布局最为独特的一座。

广惠寺华塔通高33.35米,由主塔和四隅小塔组成,主塔耸立正中,四角各建一六角形单层小塔与之相依。梁思成先生称:“就塔之平面论,殆可视为金刚宝座塔之变型,盖将四隅塔与中央主塔合而为一者也从形制而言,有学者认为此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平面第一层作八角形,但在其各隅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在塔身的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面,都有圆拱洞门;在套室之各斜面尚有假做的直棂窗子。
各面转角处都有假柱,柱上有两层相去极远的阑额。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

从四座小塔的复原情况来看,基本与梁思成1933年调查的描述一致。不同处是原先小塔的洞门改成了半圆形格子券窗。此外,如细看旧影,原先小塔塔刹结顶的砖砌宝珠上似乎还有金属塔刹,如今则只有卵形宝珠。

第二层可算是华塔中最老实的一层;平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下有平坐,上有斗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棂窗。
斗拱是出两跳偷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最奇特处在两相接面阑额之安置,不是同高,而上下相错,也是极少见的做法。

第二层相接面阑额不同高,上下相错这一点在复原中没有体现出来。塔内一、二层塔心顶部为砖制藻井。

修复后的二层

二层券顶装饰,来源于网络。

第三层平坐甚大,但塔身则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斗拱皆用如意式。

三层假门

三层檐下斗栱

栱眼间彩绘牡丹

三层塔身较二层向内收分明显,形成环廊,登塔者可走出塔身,凭栏远眺。昔年乾隆登塔诗中有句云,“望远凭高每有意,堵波狮象记初来”,大茂峰姿在眼眦,四禅天乐鸣轩槛”,滹沱河水,古恒山大茂山皆在眼底。

华塔内部结构图

三层塔心室内壁残存壁画,叠压达三至五层之多,可能为历次维修时所致。正中供奉的即是佛首早失的唐代释迦、多宝两尊。此行未能登塔,不知石像是否还在塔中。

塔心室内壁残存壁画,来源于网络

三层檐下有补间铺作一朵,出六十度斜栱。塔顶檐下出四十五度斜栱。斜栱之制辽金地域内多见,也可作为塔在金代重建的例证。

第三层以上,便是一段圆锥形,其上依八面八角的垂线上有浮起的壁塑,狮像和单层塔相间错杂的排列着,其座之八角有力士承托保卫,八面有张嘴的狮头;圆锥之上是有斗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还有尖盖。

三层以上为华塔壁塑部分,约占整体三分之一,也是华塔精华之所在。通体塑出力士、吼头、方形小塔、狮、象、佛、菩萨及仰莲等,按八角八面的垂直线交叉分布,造型极其华美。

其做法是先用砖砌出内胎,略加刻制,然后在外以泥土精心绘塑而成,看上去参差错落,变化有致。

光绪县志中称“塔塑神佛狮象等像,文以五采”。“上下高低、四维四旁施五彩以妆成其间;八菩萨用金箔以贴就...致使天花缤纷,琼香缭绕”,则浮雕表面原本有彩绘,更贴以金箔,初建时定是粲然夺目,金碧辉煌,可惜现已斑驳,难见当年风采。

花式塔身以斗拱出檐,上承八脊檐顶。塔刹早年坠毁,式样不详,如今所见为后期重塑。

广惠寺华塔被称为海内孤例,主要指其主塔与小塔的组合形制。单就主塔而言,广惠寺华塔与井陉县天长镇甘陶河畔的井陉花塔颇为类似。井陉花塔一层虽为方形,但从二层起,忽转换为八角形。二层的平座及檐下斜栱,之上的巨大花束状塔身,垂线上的雕塑布置,几乎与广惠寺华塔完全一致。两座花塔地点相距百余里,风格又如此近似,应建于同一时期

可惜,井陉花塔在1963年被大雨冲毁,如今只能借助一些旧照见其仿佛。

出自1913年巴黎印制的法文《正太铁路》摄影集


罗哲文先生1951年考察摄影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广惠寺华塔,旧以多宝塔为名,种种严饰,皆是经中旧义。千年风雨,兴毁无常,于今仍可一窥当时华彩。以上琐言杂谈,抄撮成文,谨志有缘。

参考资料: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梁思成

御制诗集,清高宗弘历

河北省正定县广惠寺花塔勘察报告,李士莲

正定广惠寺华塔维修实录,刘清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国1)、天宁寺凌霄塔(国3)和临济寺澄灵塔(国5)
正定一一四座古塔
中国古塔4——广惠寺华塔(河北正定)
18、金代佛塔
河北正定城古塔(正定四塔)
正定四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