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荒漠奇谜:三赴罗布泊,彭加木失踪了三次,最后一次到底身在何处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失踪,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有人说他被风沙掩埋,有人说他被野兽伤害,有人说他旧病复发倒下,有人说他被敌特绑架,有人说他穿越……彭加木到底身在何处呢?

许多人来了就再也没能走出去,留下了累累的白骨和谜一般的沉默;许多人走了却还想再来,挡不住荒原那神秘的诱惑……

意志坚强的科学家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生于广东番禺的一个商人家庭。兄弟5人中他排行第五,父亲希望全家和睦,为他取名“家睦”。

他23岁毕业于中央大学,新中国建立后曾担任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1956年,彭加木志愿到新疆工作,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分院副院长。在新疆,彭加木安装了中国第一台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并用这台显微镜找到了400多种动植物病毒,填补了我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空白。他撰写的40多篇论文引起国际科学界的注意。

来新疆不久,彭加木就患了恶性肿瘤。瘤长在心脏、气管和食道之间,据医学文献记载,患这种肿瘤的人最多只能活两年。彭加木在上海中山医院治疗时,又检查出患有另一种恶性肿瘤——网状细胞淋巴瘤,患这种病一般只能活3个月。医院对他进行了精心治疗,彭加木以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同疾病搏斗,竟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当时新闻媒介曾宣传过他的事迹,称他为著名的红色专家。

二探罗布泊:艺高人胆大

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彭加木参与了罗布泊的第一次考察。

罗布泊原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蒙古族语言称为“罗布淖尔”,意思是“汇入众水之湖”。由于河流改道和水量变化,湖面逐渐减少,现已基本干涸。沿岸盐滩广布,土丘纵横,流沙弥漫。晋代高僧法显在《佛国记》中这样描述罗布泊地带:“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19世纪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丁曾来到这片荒漠的边缘,途中7峰骆驼和3名随从全部死掉,他本人最后只穿着一条裤子爬回和田河畔才捡了一条命。他惊叹道:“可怕!这里不是生物所能插足的地方,而是死亡之海,可怕的死亡之海!”

1959年秋末,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曾进入罗布泊淡水区沙洲调查,发现一种富含氯化钾的矿物。1964年,科学院生化研究所和地质地理研究所,对流入罗布泊的三条河流——孔雀河、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河水的钾含量作了初步研究,发现这些河流从上游往下,钾含量逐渐增大,从而估算出近100万年来积聚在这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这次考察揭开了罗布泊神秘的面纱。

在彭加木等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考察罗布泊的同时,我国核试验基地的创业者也来到了这片荒漠。1962年5月,罗布泊地带被划为军事禁区,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罗布泊便以“蘑菇云升起的地方”闻名于世。

1979年冬,彭加木第二次考察罗布泊。12月1日,彭加木率领由中国科学院和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及新闻记者共21人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分乘4辆北京牌越野汽车,从核试验场区“720”指挥部出发,他们打算按照地图标定的方向,通过前进桥直插楼兰。基地司令部工程处张占民工程师担任考察队的向导,基地政治部摄影家陈书元随队摄影。

他们沿着核试验场区的公路过了前进桥,一过桥便没有路了,先是一大片坎坷不平的碱滩,接着便是一望无际的“雅丹”地带。“雅丹”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险峻的土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丁和英国人斯坦因到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名词,于是,“雅丹”就成了世界地理工作者和考古学家通用的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

千百年来,狂风把这里地表的沙土卷走,再加上洪水的冲刷,留下的是无数坚实的土丘。这些土丘高的十多米,矮的二三米,顺着风向一行行排列着,形成纵横交错的土丘林。走进“雅丹”地带,就像进入了神秘莫测的迷宫,他们转来转去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前进了两三公里,离楼兰还远着呢。

看来打算当天到楼兰再返回“720”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决定循原路返回。第二天,他们决定先不去楼兰,而是到龙城和土垠一带看看。他们乘车往东北方向前进,走完试验场区的简易公路,就上了戈壁滩,前面有一大片芦苇挡道,中间只有一条很窄的缝隙可以通过。芦苇的尽头是一条旧河床。上游为碱泉,水从地里渗出来结了冰,白白亮亮的一片。汽车顺着河道前进,彭加木等科研人员就沿着两岸采集标本。接着又是一片戈壁,接着又是盐碱滩。

几个小时后,他们到了龙城。远远望去,烟雾弥漫处亭台楼阁隐约可见,等走到跟前一看,那些沙中楼阁原来依然是高高矮矮的土丘林。这种特有的地貌和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魔鬼城”很相似。我国近代学者曾在这里考察,留下了形象的记载:

“所述龙城,并非实有其城。皆指淖尔东北部被风剥蚀之土丘而言……土丘鳞比,如城郭宫阙,蜿蜒迤逦于涸海之东北边缘。其形如龙,其状如城,故名龙城。”

面对这奇特的地貌,考察队员们精神为之一振,有的说像是古罗马的城堡,有的说像是沿海的现代都市。土丘之间,一条条通道就像大街小巷一样,显得深邃幽静。他们沿着“街道”驱车前进,穿过龙城后,来到一个很深的河谷,谷底杂生着许多红柳和芦苇。

他们在地图上查找并确定土垠的位置后,接着驾车在河谷中穿行。过了河谷是一道高岗,汽车上不去,大家就徒步攀登。在岗上往前看,有一条很开阔很深的河床,河对岸又是土丘群,似残墙断壁。张占民工程师用望远镜嘹望着,突然高声叫喊起来:“前面就是土垠!”

土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所在地。大家抢着用望远镜观察,远处一块高地果然与众不同,上面有横七竖八的木桩。和地图一对照,正好是土垠的位置。这时大家高兴极了,拔腿就向土垠跑去。到土垠后,大家忙碌起来,照相的照相,找文物的找文物。

再探罗布泊:挡不住的诱惑

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使彭加木坚定了再闯罗布泊的决心。

从人造卫星在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看,罗布泊的形状很像一只巨大的耳朵。千百年来,地球上的这只耳朵不知在谛听着什么,关注着什么。长城修筑了又坍塌了,烽燧点燃了又熄灭了,楼兰王国兴盛了又衰落了,丝绸之路畅通了又湮没了,河流泛滥了又干涸了……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领一支科学考察队再次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他第三次考察罗布泊。以往大家对罗布泊的考察都是在它的边缘进行的,对于彭加木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还是那巨大的耳朵——罗布泊盆地。

这次考察的计划,是从马兰出发进入罗布泊的北岸,然后由北向南纵穿罗布泊,到达米兰后稍加休息,经若羌、库尔勒返回。

1980年5月9日,彭加木率领11名考察队员乘3辆汽车向罗布泊腹地进发。第二天,他们进入湖盆中心地带。

“汇人众水之湖”的罗布泊早已不是湖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烟波浩渺的湖面已经变成一片干涸的洼地,地表是灰白色的碱壳。中午,这里的气温高达480C。大家顾不得炎热和干渴,立即进行考察作业。他们挖了一个深坑,里面露出灰绿色的沙土层,中间夹杂着颗粒状的石膏层。

5月13日,他们来到湖南端的盐壳地带,剥开两厘米厚的尘土,下面全是整块的盐结晶体,彭加木连忙采下一块标本,并拿出笔记本边记边说:“这下面全是宝物,如果把它们开发出来,用途可就大了。”他们把一个扎着红绸,写着“样80—001”的标杆,竖在大约东经90°23′、北纬39°56′的地方。红绸在阳光下飘动着,考察队员们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980年6月5日,在彭加木的率领下,考察队按预定计划到达了这次考察的终点——米兰。由北向南纵贯罗布泊湖盆的壮举胜利完成了。

多次失踪:悲剧拉开了序幕

然而,令人振奋和鼓舞的胜利下面,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情况。

在三次赴罗布泊的考察中,彭加木失踪了三次。

1979年冬,彭加木第二次考察罗布泊,历尽千辛万苦,当大家终于找到了土垠的位置并且在土垠上忙得不亦乐乎时,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少了一名主将——彭加木副院长不见了。原来,他一个人乘车到罗布泊岔口实地勘察和采集标本去了。因为这时,作为著名科学家,有着为科学而献身精神的彭加木,正在为进一步考察罗布泊悄悄做着准备。这是他第一次失踪。

1979年12月4日,第二次考察罗布泊时,考察队在马兰经过一天的休整和准备后,又一次向楼兰进发。他们清晨5时出发,经前进桥到达“雅丹”边缘。再乘车前进实在困难,于是他们决定干脆徒步前行。他们让司机把车全部停在马兰等着,约定到了傍晚如不见回来,就点燃火堆作为信号。这时,天还没亮,他们以星星的位置判断方向向楼兰走去。到中午12时20分,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考察队终于到达了楼兰古城。

考察结束,考察队返回马兰,却迟迟不见彭加木归来。第二天,正当考察队的同志们和基地领导焦急万分、四处查找的时候,塔里木农垦团的同志向公安部门报告说,在铁干里克以东的沙漠中,发现了一辆北京牌吉普车。一查问,果然是彭加木。原来,彭加木突然想起了一个考察项目,于是叫了一辆车随他出发,他让司机拐了个弯,穿过库鲁克塔格山谷的小道,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是彭加木在考察中的第二次失踪。

1980年6月5日,在彭加木的率领下,考察队胜利完成了由北向南纵贯罗布泊湖盆考察的壮举。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彭加木再一次失踪了……

顺利穿越罗布泊,使彭加木和考察队员们信心大增,在米兰农场补给、休息几天之后,彭加木决定继续东行考察疏勒河故道,然后经古丝绸之路返回罗布泊北岸的原出发地。

6月11日,彭加木率考察队离开米兰重返罗布泊地区。当晚宿营时,刚扎下帐篷便遇到了一场风暴。考察队员们挤在一起,七手八脚地拽着被狂风掀起的帐篷角,在狂风呼啸中,彭加木向同志们宣布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因为连续紧张工作,大家太疲倦了,在以后的几天中,同志们情绪有些沉闷。6月16日一出发,考察队就发现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跑着一大一小两头野骆驼。也许是为了活跃气氛,彭加木一反沉默冷静的性格,兴致勃勃地喊了一声:“追,抓活的!”

汽车加快了速度,骆驼呆头呆脑地直跑,不知道拐弯,追得越紧它越不拐弯。骆驼渐渐跑不动了,汽车却仍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料狂奔的母骆驼骤然停住脚步,收紧小尾巴,用它紧绷的屁股向吉普车压过来。刹车已经来不及了。骆驼的后腿被撞断。小骆驼围着母骆驼转了一圈后,向远方逃去。

这地方名叫库木库都克。这时,考察队员们发现,他们带的水还剩200公斤,汽油还剩150公斤。靠着这点水和油,要完成下一步的考察计划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决定就地找水。

当天下午没找到水,晚上22时,考察队按预先约定的时间,与出发地咸水泉以西的部队电台联络。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我们缺水和油,请求紧急支援油、水各500公斤。”

部队司令部接到考察队电报后,考虑到从陆地补给要穿越戈壁沙漠,四五天才能运到,于17日上午报请乌鲁木齐军区派飞机支援,并于17日上午10时电告考察队原地待命,等候补给。

用飞机运水,费用比油还贵,彭加木一心想就地找水。然而,在这样的地面寻找水源,简直比登天还难。16日下午,当找水的同志乘车转了一圈空手而回时,彭加木说:地图上明明印着有井有泉,怎么能没水呢?这地方应该有水,可能是没找对地方,我们再仔细找找。但考察队员们都太疲劳了,想等司令部回电再说。

17日上午收到部队回电后,考察队员们心里踏实了,他们有的在帐篷里打扑克,有的在看书,彭加木却还在外面的沙滩上徘徊。此时,他可能已决定孤身找水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彭加木可能独自出去找水,直到中午,大家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看到彭副院长呢?有人说,彭老可能在哪个沙丘上休息呢;也有人说,可能是解手去了等会儿就回来了。

中午12时30分,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去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 17/6 10:30

看到这张纸条,同志们大吃一惊,一个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单独外出,在沙漠中已经是非常危险的,更何况彭副院长已年近花甲,又患过重病。

于是大家赶快分头在附近寻找,发现有一行脚印围着宿营地转了几圈,然后向东方的沙滩走去。

是彭加木的脚印!大家太熟悉了,长期的野外考察,使彭加木的步伐变得很有规律,每一步都是75厘米。

同志们拣来柴火,烧了一锅开水,准备给彭加木带去,他们想,彭老走了那么多路,肯定渴了。

下午6点钟,汽车沿着脚印来到疏勒河的故道旁。考察队员发现,在河岸的沙滩上,有一个人坐过的印记,旁边还扔着一张糖纸。捡起来一看,是椰子奶糖的包装纸。这是他们在米兰农场休息时买的,大家都买了这种糖果。没错,彭副院长肯定到过这里。

脚印沿着河岸向河道中延伸开去,过了一片芦苇丛,脚印消失了。河道中,车辆已经无法通行,同志们下车找了一阵子仍不见彭加木的踪影。

大家分头朝沙丘和河道大声呼喊:“彭副院长,你在哪里?”

“彭副院长,我们接你来啦!”

荒漠静悄悄的,连一点儿回声都没有。于是大家推测说:彭老可能是从另一条路回宿营地了。于是,考察队员们决定往回返,大家希望能在路上碰到他。

然而,宿营地没有彭加木。

无边的黑暗笼罩了大地,大家仍然没有看见彭副院长熟悉的身影。

考察队员们在沙丘上点燃了一堆篝火,想让火光为彭加木指示归来的方向。3辆汽车爬上高坡,向不同的方向打开了车灯,6条灯柱一直亮着;每隔一个小时,就有一发信号弹飞向夜空,告诉彭加木归来的方向。按常规,彭加木应该是能看到这些信号的,是他太累了,还是他旧病复发倒下了?

那一夜,戈壁无风,月亮很圆。

那一夜,考察队员们都通宵未眠。

整整等了一夜,彭加木却没有回来……

千呼万唤不见归

彭加木到哪里去了呢?一场特殊的寻找行动开始了。

1980年6月18日上午,一架直升机从马兰机场飞往库木库都克。

18日凌晨2点,部队已经从考察队的电报中得知彭加木失踪的消息。飞机按考察队电告的经纬度找到考察队营地,卸下210公斤水和其他物资后,立即在库木库都克地区进行超低空搜寻,仍然不见彭加木的踪影。

随飞机来考察队的部队参谋王方欣说:“真是怪事,从飞机上看,地面的每一片草丛、每一只野兔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却始终没看到人,没有看到人的任何踪迹。”

得知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后,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陈善明立即于18日赶到马兰,和基地参谋长朱平等一起到达考察队出发地,组成现场指挥所,组织救援工作。

彭加木的命运究竟如何呢?或许他还活着,或许他已牺牲,无论如何,大家要尽最大努力去找他。

从18日到21日,共出动直升机6架次,飞行高度50~20米,重点对东经91度~92度的疏勒河故道进行耕地式低空搜寻;因直升机续航能力有限,又出动3架次运输机对东经91度.93度的疏勒河故道进行空中寻找;与此同时,考察队以宿营地为中心,在半径20~30公里范围内进行地面寻找,还是毫无结果。

6月21日,现场指挥所分析了寻找情况,决定继续使用直升机对疏勒河故道进行搜索寻找,同时组成一支28人的精干的地面寻找分队,于23日开赴失踪地区进行地面寻找。

从6月22日至30日,又出动直升机10架次,对疏勒河故道约3000平方公里的地域进行了空中搜索。

地面寻找分队在基地司令部副处长金义朝的带领下,于23日下午从核试验场区“720”出发,先后经过疏勒河故道北侧、甘肃后坑、玉门关到敦煌,历时8天,行程700余公里。他们以地图上标有水、泉和芦苇生长茂密的地方为重点,进行搜索。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他们在搜索中发现,实际上地图上标有井的地方并没有井,有泉的地方已没有泉。从彭加木失踪的库木库都克到甘肃后坑,在120公里的疏勒河故道中,他们只看到过一处有泉水的地方,水量还非常小。

6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消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7月初,一次更大规模的寻找彭加木的活动在罗布泊展开了。

彭加木的夫人夏淑芳带着儿子彭海和女儿彭荔从上海赶来了;电视台和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们从北京、上海、乌鲁木齐赶来了;上海、南京和济南公安局的同志们带着警犬赶来了。

7月6日,160人的搜寻队伍赶赴罗布泊地区,分3路对重点地域进行拉网式的搜索。

出发前,在马兰广场举行了动员和欢送大会。彭加木夫人夏淑芳向大家鞠着躬,说了声“谢谢大家”就泣不成声了。

人们心里都明白,彭加木失踪已近20天,生还的希望只能寄托有奇迹发生。

从7月7日,第一支搜索队从敦煌出发,重返疏勒河故道,采取徒步拉网式方法,从河谷北岸至南岸由东向西搜索。第二支搜索队7月10日到达疏勒河北岸设营后,重点搜索地段是八一泉以东到东经92°40′之间的疏勒河故道和故道南侧及地形图上标有井、泉的地方,他们人与人之间相距150米,摆开3公里长的队形进行拉网式搜索。

7月11日,在东经92°09′、北纬40°19′的水泉处,发现了脚印、一个小药瓶和人休息过的痕迹。基地司令部副参谋长立即乘直升飞机赶赴现场,将主要力量集中在此地寻找,彭加木的儿子彭海也参加了这一片的搜索。第三搜索队11日上午到达库木库都克地区设营,以3天时间对营地西25公里、北10公里、东1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搜寻。14日后,两支搜索队重点对发现脚印、药瓶的地区进行搜寻,但仍然没有结果。

由于气候炎热,公安部门带来的6条警犬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警犬在气温30℃以上就不能工作,而这里的气温高达40℃,地表温度有时达50―60℃,警犬一落地就被烫得叫着跳回车上。

据说这些警犬在寻找中的惟一发现,是那头被撞死的野骆驼,20来天的时间,那头骆驼已被流沙埋盖一米多深了。

从6月18日到7月21日,救援考察队寻找彭加木的行动历时35天,直接参加的军队和地方人员共160人;动用汽车42辆,出动飞机29架次。但结果是那样令人沮丧,奇迹没有出现,彭加木也没能找到。

彭加木会被坏人暗害吗?

当然并不排斥这种可能。

不过,那里荒无人烟、干旱无水,敌特分子也难以生存。

那么,彭加木的命运究竟会怎样呢?

据搜索队员们估计,他牺牲了。他经过长途跋涉,已很疲劳。在失踪前又接连5天没睡过安稳觉,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外出时,可能半途中暑或昏倒。

如果他牺牲了,为什么搜索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呢?

最近,两位专家的看法使彭加木失踪的原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大多数人认为,彭加木遭遇了大风,遗体被沙土掩埋。

曾任中国核试验基地气象总站的总工程师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说:“最近,我整理资料时发现,彭加木离开营地前后的几个昼夜里,阿其克谷地一直没有刮过大风,所以,他不可能被大风卷起的沙土掩埋。至于彭加木是如何遇难的,我看还是个待解的谜。”

一位地质工程师依据自己的野外工作经验,提供了两种说法。他认为,一种可能是彭加木掉进了盐穴,被里面雪花般的盐屑掩埋;另一种可能是,彭加木依据常规的沙漠避暑方法,自己刨出了一个浅槽躺进去,身体内的水分被逐渐蒸发脱水而亡。罗布泊不同于别的沙漠地区,这里蒸发量特别大,人一躺上去,身体底下的水分就会通过人体蒸腾,从而导致人体本身的水分加速失去,迅速造成脱水,短时间内就会使身体衰竭而亡。

所有这些终归是推测,彭加木的失踪至今还是个未解的谜。

后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彭加木失踪的地方树立了一个高1.05米、宽0.7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进行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

1981年10月19日,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为彭加木烈士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许多勇敢者立志沿着彭加木的足迹,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其实,就在彭加木失踪的那一带地区,前后已经发生多次失踪事件,其中有的被救,有的只找到尸体,有的则至今下落不明,另外,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事例:几十年前,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有一队员失足,掉入冰缝,当时未能找到。最近,日本登山队员去登山途中,却发现了这位中国登山队员的尸体。

此外,还有人提出了一个更令人吃惊的观点:彭加木很可能被外星飞碟劫走了!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在罗布泊一带,当地的居民曾不止一次发现过类似飞碟的物体,只是形状看不清而已,看到的是刺目的球样的东西。而搜索队当初在深入沙漠途中,也看到过一个灰色物体,这灰色物体的飞行速度是一般飞行物所望尘莫及的,那么它是什么?是外星飞碟吗?谁也说不清。

现在更有人提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观点:彭加木穿越了!这个我觉得根本不可能!

彭加木,你到底在哪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加木为什么会入疆考察?他到底发现了什么?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20世纪未解之谜:消失的彭加木,科学家也无法解释的谜题
彭加木失踪后妻儿今何在?他作为植物学家,为何要去罗布泊考察?
1980年,彭加木离奇失踪,只留下一张字条,他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
“双鱼玉佩”与诡异的磁场!神秘的罗布泊与507所
神秘的罗布泊到底发现了什么? 彭加木最终又为何无缘无故消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