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完美皇帝柴荣,提出三个十年计划,可惜39岁因劳累过度病死

在中国历史上,凡杰出的将帅无不在社会舞台上以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叱咤风云的统御才能,绘出千古流芳的生动画卷。

柴荣5岁时,因家境破落,被姑母柴氏带到邢州尧山,姑夫郭威爱其伶俐聪明,收为养子,又名郭荣。少时跟郭威练骑射,随姑母读史书,成人后,替郭氏理家,处理事务,并结伴远涉江南做茶叶生意。在兵荒马乱岁月,奔波于江陵一带,体察了人间疾苦和民情风俗,丰富了社会经验。后随郭威从军,奋励成材,历任澶州节度使、开封尹,封晋王。郭威称帝后,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总管内外兵马事。

一、安邦定国、强兵足食,为统一大业致力改革。

柴荣出生、成长的岁月,正是藩镇擅兵,王朝不断更迭的战乱、分裂时期。到郭威称帝建后周时,中原地区在不足50年中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王朝;同期,还有割据一方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等10个独立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百姓遭殃,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无不翘首盼望统一安定社会的到来。

公元954年正月,太祖郭威病故,柴荣继位。二月,北汉主刘崇乘其新立,联合契丹大举进攻。柴荣为保社稷,排除异议,亲率大军迎战。两军在高平(今属山西)对阵,后周军交锋不久,右路军将樊爱能等便怯战溃逃,使局势十分危险。柴荣临阵督战,挥师奋力冲杀,力挽狂澜,才使后周政权免于危难。守业难。创业更难。柴荣在保住后周政权后,定下短期和长远的战略奋斗目标:以10年开拓天下,10年养百姓,10年致太平。并立誓:此志得遂,虽死无憾。

乱世之中想统一,百废待兴,并非易事。柴荣纵观五代禁军骄横日甚,深感不进行军队改革,纵有百万之众,也难实现统一。强兵是当务之急,也是大业成功之本。柴荣果断处决了高平之战中临阵溃逃的将帅;随后提出增强军队素质的整军方案。把强兵作为10年开拓天下的第一步骤来抓。这一年七月三日,柴荣借犒劳高平大捷将士,赏功罚罪,再次横扫军中腐败风气。接着对禁军进行改革,人才出众者留军中,老弱病者发钱让其回家务农。为广罗人才,还下令招募天下豪杰到京师应选,即便是平民也不受限。等各地壮士集合开封,分选完毕后,又亲自验试。禁军经过整训、选优,个个强壮精锐,生龙活虎。

史载秦国以农事为急务,方能一统天下。柴荣在抓强兵的同时,又以秦国为榜佯,狠抓“足食”。他决定把招抚流亡人口,开垦苊芜田地,作为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第一条措施。955年正月,颁布诏书,招人垦荒,制定有利农民或承佃民的政策,很快使遭战乱破坏,数十年来荒无人烟的地方,又渐浙地热闹起来。

接着,他又推出解决“足食”的第二条措施,抑制佛教,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柴荣在下诏安抚流亡人口垦荒3个月后,便另诏废除寺院,僧尼还俗,铜佛熔化铸钱。在柴荣身体力行的推动下,仅一年时间,后周境内便废除寺院30336所,还俗僧尼10万余,既解放了生产力,又解除了当时货币奇缺的钱荒。

招人垦荒,抑制佛教两项措施的推行,对后周的农业生产和经济的恢复起了极大推动作用。但柴荣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958年七月,颁布《均田图》。《均田图》的实施,颇得民心,进一步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与此同时,柴荣还以农事为先,兴修水利,鼓励生产,从而增加了社会财富,使所定战略目标得以顺利进行。

二、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依靠群臣开拓统一大业。

高平之战获捷后,因不听众臣之劝,一意孤行,冒取太原,结果损兵折将,劳而无功。教训使他深感内疚,为了静思安邦定国、开拓天下的方略,便在即位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诏令文武百官正月初一免行朝贺。除夕深夜,他仍苦思冥想。正在不得要领之时,又一次翻阅《贞观政要》,唐太祖的《论政体》使他倍受启发,领悟到太原之役的失利在于个人独断;政事军务繁杂,绝非一人就能办到,若不集思广益,很难实现统一天下。想到此,他心中稍感踏实。

为求得安邦治国的方略,柴荣在与文武百官同贺即位周年之际,颁布求谏诏书。为让群臣开口谏事,一天,他特约宰相王溥、范质、李谷等陪同,亲与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等20余人议事。为掏出诸臣心里话,即命议事者以安定内部,削平割据为旨意,每人以《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干边策》为题,各撰写一篇策论,限期呈上。当10余篇策论送上之后,他逐一详阅。比部郎中王朴所撰《平边策》分析透彻,对后周的政局,进军方略,提出了有谋有断,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柴荣深受启发。为反复论证,他又特邀翰林学土陶谷、窦仪,御巴中丞杨昭俭与王朴共议。最后,依王朴之策,确立了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柴荣在战争的具体步骤上也同样善取群臣之谏。统一战争开始前,为寻求巩固北部边防,解除后顾之忧的办法,他也依靠众臣献策。

柴荣依靠群臣开拓天下大业,取胜之时不居功自傲,首先想到的是辅佐的臣僚们。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的制定他说多亏王朴;西取秦、凤、成,阶故地获捷后,不待将臣们向他祝贺,他首先举杯对宰相王溥说:“此次伐蜀大胜,乃卿荐师之力。”把功劳记在王溥和其推荐的后周大将向训身上。

三、身先土卒,全军势盛,协力誓成统一大业。

率军征战,勇于开拓,无所畏惧,关键时刻显示超人胆识,是为将之道,也是为尊之道。周世宗在完成统一大业中身先士卒,哪里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一个行动胜过千道诏书,万道圣旨。

954年二月,北汉契丹联军直攻后周边城潞州,并在潞州西北80里的太平驿俘斩后周士卒1000余人。大敌当前,柴荣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以宰相冯道为首的惧战派不主张柴荣亲自出战,而柴荣则坚持说:“刘崇欺朕年轻新立,趁我国丧,谋吞天下,以逞其无厌之欲”,“肤怎能偷安”。并立即颁诏亲征。对战中,后周军右翼自溃,军心动摇,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作为全军统帅的柴荣,策马直前,冲入敌阵。全军将士见状,奋起拼杀。北汉军大败,张元徽被杀,四散奔逃。

955年冬,征南唐战争开始,后周军在扫清寿州外围,开始做强攻寿州城的准备。为了使攻城有充足的石块,柴荣边行边寻,途经淝水桥时,见桥下有石头,便翻身下马,走到桥下,从淝水岸边捡起石头,随行将士也纷纷效法。攻城士兵得知石头是柴荣亲送,土气高涨。然而,战场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寿州守军在周军围困中,虽兵疲粮尽,连连告急。但在守将刘仁赡之子刘崇欲乘夜准备出城投降时,被刘仁赡军法斩首,使守军大振,殊死抵御,加上南唐大军增援,致使周军久攻不下。由此,后周一些大臣对南征产生怀疑,纷纷上书,请求柴荣罢兵。柴荣在这关键时刻,身披甲胄,亲临督战,切断南唐援军与寿州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救,并—鼓作气拿下寿州,使南征作战得以向前推进。

爱兵如爱子,爱民胜爱身是为帅之武德。柴荣在战场上能身先士卒,体贴将士;撤出战场后,仍能心系前方,想着将士的疾苦。征南战役中,皇后符氏病情沉重,柴荣不得不回朝,心却系着战场将士及民众。当得知所夺江北六州大部分被南唐军夺回,加上军纪不严,导致南唐人民由欢迎后周军变为反抗时,他心急如焚,即可颁布诏令:后周军所在诸川,原南唐官吏加给百姓的苛捐杂税、额外徭役等,一概免除;目前所行政令有不便于民的,地方官更要上奏改进。接着。又诏令淮南节度使、沿江招讨使向训,要他即行安抚将士,关怀士兵生活,严明军纪,严禁扰害百姓、抢夺府库,有违反者军法处置。向训遵令处死了几名抢劫妇女、财物的士兵,军中为之震动,局势顿时发生变化。后周车从扬州撤军,秋毫无犯,百姓高兴,从反抗周军变成背着干粮慰问。消息传到开封,柴荣才稍得安慰。

当后周军北伐契丹,连破关南地区数州后,柴荣因劳累过度病倒。众将臣都劝他回朝,他不肯,仍然身先士卒,率兵攻战。直到病情十分严重,才下令班师,不料回开封后18天就病死了。

结语

五代十国时期的周世宗柴荣,不畏风险,励精图治,安邦定国,为终结中国分裂的乱世,大显神武雄略。虽然只活了39岁,但却做出辉映后人的功绩,为继者赵匡胤统一天下,拓出道路。奠定了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世宗柴荣勇于进取
柴荣为何要在一日内斩杀70名将领?主要原因有3个
高平之战,周世宗一战定乾坤,赵匡胤因此战崛起,后周因此战而亡
古今一帝——柴荣的一生(3)
柴荣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介绍
纵横于历史深处2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