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靠什么问鼎三国?从挟天子到割发代首,曹操妙策夺天下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统一的中央政府已是支离破碎、名存实亡。代之而起出现了群雄纷争,抢夺天下的局面。身当乱世的曹操,在极为复杂的环境中,从一名不起眼的洛阳北部尉,顽强崛起,由弱到强,不久便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曹操能形成这样强大的势力,靠的是什么呢?不可否认,他自有高明于一般人的策略。

一、能干小事才谈得上做大事

那已是陇西大土豪董卓闯进京城洛阳自封为丞相,独揽朝中大权的年头。董卓见曹操很有才干,颇为赏识。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竭力拉拢他,并任命他为骁骑校尉。但精明的曹操,见到董卓为人骄横跋扈,野蛮残忍,树敌很多,料定他成不了气候,就拒绝同他合作。但曹操又害怕遭到董卓的毒手。于是,便在一天夜晚,他改装换名,带领几名亲兵,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出洛阳。

董卓听说曹操逃走,又气又急,立即派兵追捕,同时还发出通缉令。曹操好不容易闯过一道又一道险关,死里逃生,回到家乡谯县城。过了不久,在谯县城内一间宽敞的屋子里,昼夜不停地传出“叮叮哨哨”的锤铁声。几十名铁匠在曹操的指挥下,围着熊熊的炉火,汗流浃背地抡起锤子打铁,打制着各种兵器。碰到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曹操便亲自挥锤。这时,他青少年时代的几位伙伴感到迷惑不解:在洛阳放着好端端的大官不当,冒死逃了出来,也应该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怎么躲在家里干起铁匠活了?

话传到曹操的耳朵里,他不无神秘地对人说:“能干小事才谈得上做大事啊!”话虽简单,但其不同凡响的心志和策略已能略见一斑。其实,这时身处逆境的曹操,一头扎在“小事”之中,只是一种假象。他不过是利用这段时间磨练意志,积聚力量,窥测方向。

果然,就在当年的十二月,曹操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赶到离谯县不远的陈留郡已吾县(今河南宁陵县),在那里散发家产,招兵买马,树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响应他的人不少,其中就有后来成为曹魏名将的夏侯惇、夏侯渊和曹洪、曹仁等,一下子拉起了五千多人的队伍,开始了他非同寻常的大事业。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群雄纷争的局面中,献帝刘协名义上仍然是汉朝的皇帝,但从他即位的那天起,就处在豪强军阀的争夺和挟持之中。当这位傀儡皇帝从军阀杨奉、董承的挟持中逃出长安,辗转来到洛阳时,在各地军阀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当时拥有很强实力的袁绍对献帝就毫无兴趣,在他看来把皇帝弄到身边,动不动就得请奏,碍手碍脚。如果不听他的,反而让人抓住把柄,落得抗命的罪名。

这时,曹操身边的谋臣中,也有劝他少操这份心的。理由是,当务之急应该集中力量,多抢地盘,增强实力。然而,曹操却独具慧眼,他说道:“从前晋文公发兵把周襄王护送到京师诸侯响应,尊他为霸王;汉高祖为义帝戴孝发丧,天下也都向着他。”献帝虽说不过是一尊傀儡,但自有他的妙用。将他迎来供奉着,既落个好名声,更重要的是,从此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千载难逢的两全之策。

公元196年9月,曹操亲自率领部下赶往洛阳朝见献帝,并借口洛阳残破,轻而易举地将他迎往许城(今河南许昌)。在那里建造宫室殿宇,设立宗庙社稷。从此,许城就作为汉朝的京都,曹操被拜为大将军。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果然发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各州郡豪强军阀,虽说占寨为王,但表面上都不得不听从汉天子的号令,使曹操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他甚至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对割据势力加官进爵,进行拉拢分化或武力兼并。

有一次,他在南下进攻孙权时,就曾在给孙权的通牒中这样说:“近来,我奉天子的命令征讨叛逆,大军南下,荆州的刘琮无条件投降。现在我已整顿了八十万水军,正打算和阁下决雌雄。”孙权将这份通牒给大臣们传阅,大臣们“莫不响震失色”。公元199年,袁绍准备南下与曹操决战,他的谋臣中很多人提出了异议,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袁绍在部署力量时,曾企图联络另一名军阀张绣作为外援,张的部将和谋士们都纷纷劝阻说:“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使袁绍的计划落了空。

三、剖发代首

在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曹操越来越体会到缺乏严格的纪律,会使部队涣散,影响战斗力;更容易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失去他们的支持。公元200年,他率军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的前夕,为了严肃军纪,下了一道命令,其中称:“军队行军,不许践踏麦子,违犯者处死!”那时麦子尚未收割,因此,军队经过麦田时十分小心,骑马者自觉下马扶麦而行。

可是,在一次行军途中,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斑鸠,猛地扑撞在曹操的坐骑上,马受了惊后失去了控制,跃入麦田奔跑,顿时踏坏了一片麦子。曹操勒住坐骑以后,二话不说,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并请掌管军法的主簿给自己定罪。

主簿为难了,觉得统帅的战马无意中踩坏了麦子,不好定罪,便对曹操说:“按照《春秋》大义,法不加于尊,你是一军之主,虽然违了法,也不能加罪。”曹操听后严肃地说:“什么《春秋》大义,制定法令的人自已违犯了而不受罚,那怎么能统率部下?”他见主簿坚持不肯定罪,便要拔剑自刎。部下慌忙将他拉住,劝阻说:“你是统帅,责任重大,怎么可以轻生呢?”曹操叹了口气说:“我是统帅,虽不能自杀,但一定要加刑!”说着,就当着众将士的面,用佩剑割下了一把头发,掷于地上。接着,曹操又让人传令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在古代,人们认为头发受之父母,是不能轻易割去的,曹操割发代首的事传开后,全军上下无不震动。通过这件事,大家对他增添了几分敬意,部队的纪律从此更加严明了。

通过这种“罪己术”来达到某种效果,这是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们经常采用的手法。作为一种策略和计谋,在这里,曹操运用得比他的前辈们更为娴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中的大义名分,到底有何作用?
曹操: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 在文学馆听讲座 - 新浪BLOG
三国漫谈(七):世间所有的成功无外乎,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
论三国创建时期的“挟天子”
读论语心得全集;名正言则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宁愿不称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