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开篇这三句话,人生应尽量做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学而第一开篇的三句话,想必我们大家都不太陌生,有人说能尽量做到这三句话,人生会过得比较幸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字面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常常的实践,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这三句话要连起来看,对照古人的注解,学问要大家随时练习。然而,为什么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事实上不是这么一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道孔子真是圣人,一点没错。”——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所谓知命知人,孔夫子言语之间都怀着对于普通人的情感关照与个体生命的现实关怀,是活泼的,具有生活实践意义的,而非教条与刻板。我们在夫子对与他不同学生的谈话中,也能感受得到。例如有的学生问什么是孝?夫子就回答说:“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对于某位学生问孝,夫子则回答说:“色难”,对父母师长要常和颜悦色一些才好。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间的“时”,见习的“习”。孔子的全部思想了解了,就知道什么叫作“学问”。普通一般说“读书就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个人。——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2、“《庄子》把有道的人叫“真人”。唐宋以后,对神仙、得了道的人叫“真人”。过去道家所谓的“真人”,是指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发挥了“人”的最高成就,孔子认为这就是学,就是学而之人。于是一个“学”字,这么多观念都被他包括了。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这是古时候说的真人的一种境界。一个人找到了生命的目标,内心充实的活着,在修养和学识上不断努力,有成就不自恃清高,自恃有功,依然平凡。对人事没有多余的先入为主的成见,阔然开朗。一个人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喜欢学习,怎么能不快乐呢。

“孔子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要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不容易,慢慢有了进步,有了兴趣,就会“不亦说乎”。学问的宗旨,随时注重“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不是我们今天来读四书就叫做学问,不念四书就不叫做学问,这不是它的本意。”——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3、“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孔子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而从事教育。所以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甘愿寂寞,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着眼,“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是形容知己难得。我们有句老话:“人生难得一知己。”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

——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一个人需要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更好的反思自我,与自己和解。做学问更是如此,坐的住冷板凳的人,往往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就好像《庄子》里说的,那些蝉和小鸟总是叽叽喳喳,目光短浅,所以最终没有大的境界。做人也如是,一点事就闹得鸡犬不宁,难成气候。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我的一位朋友,少年时经历意外而失去双手,然而他并没有抱怨社会,埋怨老天不公。他尝试用双肘夹着笔书写,一写就是几十年,后来娶妻生子,以文会友,靠写字维持生活,很令人佩服。这就像《庄子》德冲符篇里寓言的那些肢体残缺的人物,内在的修养却常常感染别人。全德而忘形,大家自然而然愿意亲近他,喜欢他。

“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作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引用明代陈眉公说“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摘录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里的这句话,语文老师都教错了!你却记了一辈子!
宋朝大儒朱熹对《论语》的解释全错了吗?
论语第一句 讲的是 学问修养的境界 君子修身的标准
什么叫学问
学而君子——论语注解,第一九.一三章
《论语》第一句,足够我们一辈子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