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把客家刘氏编谱历史真相告诉宗

        广东省 揭西县 刘云月

  首先感谢湖北省刘昌汉宗长、江西省刘洋宗长为本文写作提供历史资料,对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在《应把客家刘氏编谱历史真相告诉宗亲》一文中,曾对自宋至清各朝代刘氏先贤编写客家刘氏族谱作了概述,且只局限于讨论客家刘氏广传公此宗支的编谱历史。现在向大家介绍清朝道光皇帝下颁“谱诏”,刘氏先贤如何“奉诏”适时编写客家刘氏族谱。

首先介绍二本道光朝期间编的客家刘氏族谱:

1、刘韵珂主修《刘氏通谱》:本文中简称《刘氏通谱》 

2019-10-15 19:16网上发现刘晋元宗长发文说:近日刘氏族人刘天运联系说发现刘韵珂主修敦睦堂《刘氏通谱》资料,遂根据提供的信息查找,从上海图书馆藏家谱中找到该套资料。刘晋元宗长选 择性介绍了刘韵珂主修《刘氏通谱》中有关客家刘氏内容。江西省刘洋宗长提供了基本相同的资料。

2、湖北巴东刘氏国弼公宗支《南京谱》:本文中简称《南京谱》

湖北省刘昌汉宗长提供《南京谱》资料:广传公之子巨汉公生子华四,字凤骞,娶妻王氏,世居金陵(南京),下传裔孙枝繁叶茂,于清乾隆癸巳岁(1773年)合族创修梓谱,取谱名《南京谱》,道光十八年(1636年)二修,光绪癸已岁(1893年)三修,谱中录入道光朝时期刘绎为客家刘氏敦睦堂录谱内容。

现在根据《刘氏通谱》和《南京谱》所入录有关道光朝客家刘氏编谱内容,结合网上所搜集资料介绍如下:

一、 道光皇帝给刘氏众朝官下颁“谱诏”:

还没有发现相关资料,介绍道光皇帝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颁下圣旨,要求或赞同刘氏众官员编写族谱,但道光皇帝对刘氏众官员下颁的“谱诏”却存档在客家刘氏族谱中。

《南京谱》载:

道光帝敕刘氏群臣修族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者姓氏之权出于上故姓氏以明后氏姓氏之权出于下故姓氏难教夫继序关于风化大矣昔五帝之相承三王之相继无非其于之后汉之高祖本于唐尧唐之太祖出于皋陶义朝实出伯夷旋源仙派绳绳有序金枝玉叶秩秩可稽其在朝文武百官皆有启宗当后修述祖宗之源流始末以进俾朕得以伉本朝人物之盛也呜呼本茂刘枝繁源深则流远虽见祖宗之有自实衍谱序于无穷故兹诏示咸使闻之

           谨辟

《刘氏通谱》载:

敕赐刘氏谱跋宸翰朕
闻有故国必有故家,历观往古,无不皆然。尔刘氏群臣,咸识天命之攸归,既佐我圣太祖于开国,历仕六代,忠清公毅。尔同宗祖伯大臣权之,又能竭忠贞之力,作我仁祖股肱,后先继相,接武薇垣,诚我朝之故家也。

道光十六年九月 日 跋

二、那位官员参予编写客家刘氏族谱:

有多少刘氏官员响应道光皇帝的“谱诏”或“应诏”参予编写刘氏族谱还没有资料,现仅从参予编写客家刘氏《刘氏通谱》的官员和《南京谱》中录入状元刘绎编谱说起。《刘氏通谱》中介绍其主修通谱五人:刘韵珂(现在浙闽总督)、刘喜海(藩台)、刘源灏(皋台)、刘师陆(道台)、刘 沄(道台),协修通谱:刘定裕、刘 、刘熙载、刘书年(以上四名系翰林院编修)、刘松骏、刘有铭、刘其年(以上三名系翰林庶吉士)、刘子城、刘廷检、刘 鎔、刘齐銜、刘祝庚、刘德钧、刘步骃、刘鸿恩、刘秉厚、刘惠人(以上十名系主事)。

刘韵珂等是什么职位的官员?请看:

刘韵珂17921864  字玉坡,号荷樵,山东汶上刘楼乡刘楼村人。嘉庆11年(1806年)中拔贡,朝考第一,授刑部七品小官。后擢升员外郎、郎中。道光6年(1826年),京察列为一等,授道府级品位。其后青云直上,历任徽州、安庆知府,云南盐法道,浙江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道光20年(1840年)继任浙江巡抚,道光23年五月,擢升闽浙总督。道光29年以年老多病为由,告假还乡,同治初年,皇帝诏他进京,委以三品京官。他以耳聋目昏等由相辞。同治3年(1864年)卒于家中。 

刘喜海:(1793-1853)是清朝名臣刘墉的侄孙,山东诸城人,字吉甫,号燕庭,举人出身,曾任陕西按察使和浙江布政使。

刘源灏:(1794-1865)字鉴泉,号晓瀛,世居直隶永清县刘薪各庄村。清嘉庆21年(1816年)22岁时得中举人。道光3年(1823年)考取进土,投翰林院编修,参加重修《康熙字典》,道光19年(1840年)升任陕西督粮道。

刘师陆:灌北大兴人,进士出身。嘉庆25年(1820年),登进士。道光16年(1836年)担任广州府南海县知县。后由刘开域接任。道光18年(1838年),再任南海县知县。

刘 沄:道光9年(1829年)【三甲】进士

刘定裕:字仲容号鹄仁,湖北孝感县(今孝感市)人。清朝翰林。道光18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刘 崐:(1808---1888)字玉昆,号韫斋,云南普洱景东县人。道光12年(1832年)乡试举人,道光21年(1841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学士、内阁学士。

刘熙载:字伯简,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24年(184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司业,詹事府左中允。曾督学广东,任未满而告归。

刘书年1811-1861),字竹史,号仙石,直隶献县人,道光庚子(科1840年)举人,乙巳科(1845年)进士。贵州客籍文人。

刘有铭:(1805-1876),字缄三,号镌山,又号蔗圃,直隶南皮县(今属河北省)人。清道光27年(1847)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都御史,迁刑部左侍郎。

刘其年:(1818-1870),字芝泉,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人。道光17年(1837年)举人,道光27年(1847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不久迁任御史。

刘子城:字雉峰,直隶沧州人。道光丁酉(1837年)拔贡。25年(1845年)五月由吏部主事入直,官至湖北盐法道。

刘廷检:1835年【二甲】进士

刘 镕:1832年【二甲】进士

刘齐衔:1841年【二甲】进士

刘祝庚:1844年【三甲】进士

刘步骃:1838年【二甲】进士

刘德钧:1835年【二甲】进士

刘鸿恩:(1821-1887),字位卿,号春舫,河南尉氏县人。清朝官员、中医学家。于道光27年(1847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 

刘秉厚:山东省章邱县(今章丘市)人。于道光27年(1847年)进士。咸丰年间任贵州司主事。

刘松骏、刘惠人:简历资料待查。

刘 绎(1796-1878),字瞻岩(严)。江西永丰人。是清道光15年[1835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时年39岁。中状元后,刘绎依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奉诏入南书房,侍从道光皇帝赋诗、填词、绘画。道光17年(1837年),刘绎督察山东,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刘绎借口双亲皆已年迈,请求退归原籍。光绪4年(1878年),刘绎病逝于老家,享年82岁。

清朝道光16年9月(公元1836年丙申岁),状元刘绎为福建长汀《刘氏家庙》主修客家刘氏《敦睦堂合修宗谱》上奉朝庭。从刘绎给朝庭[奏表]中所述,他是奉圣旨修族谱。从刘韵珂的《刘氏大通谱序》中所述:“江右瞻严殿撰昔尝相晤都下,谈及世系,慨然有合族之意,且曰:我刘氏自渊明公受姓以来,历夏商周秦汉晋唐宋以迄元明,代有达人,后先继武族益蕃大其间,或因仕宦栖迟,或因兵燹播越与一切有故迁徙,刘之裔盖无省无之,亦极星散之势矣,而渊源究未有异讵可无以合之……”从文中可知刘韵珂与刘绎在编写客家刘氏族谱中有共同商议考研,并达成共识。

刘韵珂的编谱班子可以说是高学历、高规格,在中国族谱编写史上实属罕见。刘韵珂组织的编谱班子是为福建汀州客家刘氏《敦睦堂》编写族谱的,其编谱班子成员中有没有或有多少是客家刘氏后裔没有介绍。而刘绎是客家刘氏天瑞公后裔,是奉旨编写客家刘氏族谱。在同一时期由两套编谱班子为同一宗支各自编写族谱,事无前例。

三、道光朝的客家刘氏《敦睦堂》族谱内容丰富:

据介绍,刘韵珂所领导的班子编写的客家刘氏《敦睦堂》族谱今仅存卷首、第二卷,卷首由勅谕、文、诏、记、序、表、十劝、十戒、十训、十议、像图、坟图、禁避诸字、服制图、宗祠、公议派文章程、修片衔名组成。根据《刘氏家谱目录摘录第二册上海馆藏》介绍如下:

3432江西安福家谱录序0025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996页载:刘氏通谱/(清)刘韵珂等修,——清光绪3年(1877)敦睦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首、卷2——卷首即卷l——书名据版心题,——版心题彭城堂。先祖遐,参见刘振锋修《刘氏重修族谱》条目。此为统宗谱。存卷载敕谕、新旧谱序、劝谕、像图、坟图、服制图、宗祠、刘氏源流世系。馆藏:6012B

34320302江西安福  家谱录序0024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996页载:刘氏重修族谱/刘振锋等纂修,——民国3年(1914)传经堂木活字本,——1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版心题彭城堂。先祖遐,晋朝诏领彭城内史。谱云遐於晋时已迁安成(今安福),自唐、宋、元、明以迄清,子孙分迁浙、闽、粤、赣等各省,以居婺州、吉州、赣州者为多。是为刘氏统宗之谱,系传经堂汇修。存谱为新旧谱序、诰命、像图、宗祠图、服制图。馆藏:6012A

根据通谱内容介绍,大通族谱共三百零八册。十四卷为一册。汉代分支族谱三千零五卷,还有唐代分支者、宋代分支者、历代衣冠、现任仕宦、本支分支、巨字以下小支房谱、屋图祠图坟图等。有铅钱永记、有贑宪敦睦堂铃印为记,领谱者芳名勒石附刊碑志永垂不朽。

  《刘氏通谱》介绍:查上祖巨字十四房以下并未有派文兹修族谱取入通派庶见亲亲之义须要字音容易分明仍自巨字起派以上勿论以下或十一世或十六世或二十一世便接通十八省总派  公议派文

巨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添福成宗德 迎祥立彦英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列有写作立)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代 永远绍彭城

大清道光辛丑年(1841年)季秋月吉日敦睦堂通派

  至于派文如何产生及如何实施推行到各地宗支,没有文字介绍。

《刘氏通谱》卷一有刘氏源流世系,自源明公受封于刘到一百四十六代宗光公。此世系表与刘绎所录客家刘氏族谱世系表完全相同。《刘氏通谱》、《南京谱》所录内容均为客家刘氏福建汀州《敦睦堂》宗支族系,但族谱每页中缝却署《彭城堂》,其玄奥未解。

状元刘绎奉圣旨为福建长汀《刘氏家庙》主修客家刘氏《敦睦堂合修宗谱》。道光16年9月(1836年丙申岁),刘绎给朝庭上呈[奏表],他把族谱随[奏表]一同[拜进]朝庭。《南京谱》载:

刘绎进修族谱表

道光一十六年六月

钦点状元及第臣刘绎谨撰家谱诚欢诚忭顿首稽首拜进表者伏于五帝赐姓受氏族属各有所宗三王分类别生臣民咸知自出故大宗析为小宗庶子岐为别祖昭穆既判亲疏以分然流派可溯源委枝叶可归本根高卑贵贱之分虽殊尊祖爱亲之心则一为人子者孰无是思兹盖伏遇

皇帝陛下聪明天纵德业日新神武有加洗之秽浊孝思无数缉熙

 列圣之文明玉牒重修天潢再衍臣民快观惟景星庆云之争先海宇腾欢效华祝嵩呼之恐后不独敦睦九族何幸仁爱八荒推锡类之余恩广因心之达孝

昭谕在朝廷文陛武列之裔咸敦木本水源之思各追所尊详其自出制尽伦矣

 恩何渥焉臣遇此奇逢不胜雀跃凛奉

论旨考撰家谱爰稽臣族姓得受氏之源在陶唐之世本之神尧第九子之源明封于刘而氏刘迄西汉之初乃景帝之七男胜发封于楚而家楚自后国灭族散隆为编户庶民入东晋再兴胜发裔孙遐仍仕陶侃中郎将因老册而出守彭城安成等处散居各省皇宋筮仕沅式二祖一官太保一备相垣用是各居所址或华或吉安虽迁徙不一而本源实同臣待兔缘鱼自历后人之所拙攀龙附凤敢言前进之多荣幸际日月之重华爰及众星之骈俪用时拨茅连茹具陈本根缘兹溯流穷源备详支派脱稿成帙冒渎

天聪僭窃难逃屏营罔措伏愿自令伊始聪明天纵愈纵德业日新又新圣子神孙衍仙源于有永金枝玉叶培大根以无穷式及臣工继皇丕绪共享太平之盛用跻仁寿之荣亿万斯年引而弗替臣无任瞻天仰圣不胜舞蹈欢忭之至谨撰家谱随表上进以闻

(《刘氏通谱》载此奏表署入时间:道光二十六年

  《南京谱》载道光皇帝颁下“谱诏”:

敕两江总督陶澍考较刘氏所撰族谱

皇帝敕谕读书以正心为本考事以明理为先心正而后理明理明而后事举此天下之通言也

近文武群臣所撰家谱令尔两江总督陶澍考其祖宗之渊源明溯世次之昭穆毋以姓氏之征而姑息毋以亲厚之故而涉虚务秉至公防其私冒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道光十七年族谱

陶 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嘉庆7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10年(1830年),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道光18年(1838年)忽病风痹,道光19年(1839年)三月以病免,六月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

陶澍因病逝,考较刘氏族谱中断。候至道光27年,刘韵珂接“圣谕”,《刘氏通谱》载:

四月十六日
奉上谕,夷务之兴将十年矣,朕深恐沿海居民有蹂躏之虞,故一切隐忍待之。昨因该夷复越闽浙,督臣刘韵珂连次奏报。办理须合机宜,令该夷训服,毫无勉强,可以历久相安。朕嘉悦之忱,难以尽述,允宜懋赏,以奖殊勋。特恩敕赐该著督查明尔同宗各郡之刘姓,仍免杂派差役二年,表励乡闾,用副
朝廷褒嘉之至意,故兹昭示,咸使闻知。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岁四月十六日

刘韵珂皇差“施政”和主持编谱两不误,“圣谕”载明。道光29年(1849年)谱成,《刘氏通谱》有谱序为证:

刘氏大通谱序

由四体而分为百,至于指爪、毛发其为体渐微,其去身渐远,然人莫不兼爱,而毕护者同气故也,至若共一高曾或数传而后,或十数传而后,其与吾休戚相关。悉啻指爪毛发之于四体而人辄觌面若不识者,岂真无所动,其心哉,弗思耳矣。江右瞻严殿撰昔尝相晤都下,谈及世系,慨然有合族之意,且曰:我刘氏自渊明公受姓以来,历夏商周秦汉晋唐宋以迄元明,代有达人,后先继武族益蕃大其间,或因仕宦迟,或因兵燹播越与一切有故迁徙,刘之裔盖无省无之,亦极星散之势矣,而渊源究未有异讵可无以合之,

余闻而心识焉。巳而各以王事驰驱有志未逮,兹复邮书来告欲集各省刘氏纂修通谱,并属余其颠末,余惟君此心恻然,仁孝诚敬之心也,可以格鬼神而孚豚鱼,况其在同气之人乎?吾见各省踊跃而通谱之成,若操券焉。继自今虽睽犹合,虽疏犹亲,虽千里犹一堂也,靖节途人之叹吾知免夫,是为序。

皇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岁孟春月 谷旦   

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加三级后裔韵珂 谨撰

自道光16年丙申岁(1636年)皇帝颁旨刘氏修族谱,至道光29年(1849年)已酉岁,十四年间,刘韵珂、刘绎等刘氏精英们正如其谱序中所说:“各以王事驰驱有志未逮,兹复邮书来告,欲集各省刘氏纂修通谱……”,“各省踊跃而通谱之成,若操券焉。继自今虽睽犹合,虽疏犹亲,虽千里犹一堂也,……”。刘韵珂以最简洁之词写明编写客家刘氏族谱之历程和如今谱成之喜悦心情。

四、如何评价道光朝刘韵珂、刘绎编写客家刘氏族谱

道光皇帝为刘氏编写族谱下颁“谱诏”,其中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皇帝不说外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刘韵珂、刘绎等当朝刘氏精英,其中有多少是或不是客家刘氏后裔没有注明,但他们确确实实在一起完成一件“皇差”――认真负责为客家刘氏编写族谱,谱涉十八省客家刘氏裔孙,绝对是史无前例。同一位皇帝下诏给二个大臣,各组成不同的编写班子,同时编写同一个宗支的族谱,若去查中国各姓的族谱编写史,相信也没有第二例。

从《全国家谱目录》查得,客家刘氏《敦睦堂》族谱编写在延续:

1

书名:《[湖北長陽]劉氏通譜卷》

作者:清劉韻珂等纂修

版本:清光緒三年彭城堂木活字印本(書名據版心題)

2

湖北·长阳县刘氏通谱存一卷 (清)刘韵珂 刘瀛等修复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刻本湖北长阳县档(存卷首)刘姓家谱文献目录

3

谱名:刘氏通谱

作者:(清)刘砋珂等修

版本:木活字本

居地:[出版地不祥]

堂号:敦睦堂

4

[副  题 名] :刘氏宗谱
[责  任  者] :刘韵珂(纂修)刘定裕(纂修)
[堂      号] :彭城堂
[撰修时间] :清光绪三年(1877)
[摘      要] :先祖遐,名显,字廷抚,晋朝诏领彭城内史。宦迁安成(今江西安福)笪桥。自唐、宋、元、明以迄清,子孙分迁浙、闽、粤、赣等各省,以居婺州、吉州、赣州者为多,是为刘氏统宗之谱,系传经堂汇修。存卷载敕谕、新旧谱序、劝谕、像图、坟图、服制图、宗祠、刘氏源流世系。存卷首(即卷一)、 [版     本] :木活字本

可以这样说,从未见谱牒专家学者对客家刘氏道光朝期间的编谱史实进行考研或报告,虽有许多客家刘氏宗支应用刘绎谱、刘韵坷谱世系表编写本宗支族谱,反而受到所谓专家学者的嘲笑却是平常事。作为客家刘氏的后裔,应该重视道光朝刘韵珂、刘绎前辈等刘氏精英对客家刘氏族谱的编写历程及存世谱牒样本,千万莫采取谱牒考研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宗族谱牒的历史编写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客家刘氏谱牒一切的历史编写观点和历史史实存在的世系表。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客家刘氏谱牒的考研者,切记,莫犯忌。

                     ――2022-6-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姓的过来,看看敦睦堂刘氏有多少?(二)
黄骅敦睦堂聚馆刘氏统宗族谱(始祖洪)
裴高才: 门楣上的家国-从黎翁藏榜眼刘彬士题匾说起
门源刘氏是刘邦之后——探秘百年家谱
刘氏族谱文化
遵义县苟江镇《刘氏族谱·上进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