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爆料丨柴烧建盏,是对宋代建盏真正意义的传承。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茶录》问世后,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烧制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建盏之所以受到茶家青睐,其魅力主要在于盏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和釉面斑纹。如果没有斑纹,则只是普通的黑釉盏,即使坯质再好,釉色普通,这种盏也不会有太大特色。建盏按照其自然产生的斑纹被区分成不同的品级,建盏的制作工艺就是围绕着斑纹进行,建窑的兴衰和它留给后人的许多难解之谜,就隐藏在这些变幻莫测的斑纹之中。

烧制一只建盏,用建阳水吉当地的陶泥做好坯体后,还要上釉,再等晾干装匣钵入窑柴烧。坯体在龙窑里焙烧超过1300度、停火封窑数天,让斑纹自然形成,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会出现变化,难以控制,龙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难度极大,即使非常用心,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建盏艺术就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天成自然艺术。从青釉到酱釉到普通黑釉再到建盏釉,其显著特点就是坯与釉的氧化铁含量逐步增高,釉层厚,生产成本提高,烧制工艺难度也加大。

一直被誉为“火中求财”的龙窑柴烧工艺,断代了数百年岁月,如今在建阳水吉镇,也就是宋代建盏发源地,延续千年的建盏神韵。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建窑宋瓷建盏科研小组,进行建盏实验。1981年3月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样品,此后,建盏重新进入百姓视野,并逐步走入市场。

1988年,随着建盏市场的兴起,电窑烧制建盏,成本低,成品率高,但是作品千篇一律,虽然市场一片叫好,却没有柴烧盏的千变万化、古朴柔和。

龙窑柴烧是对宋代建盏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水吉镇仁山村杨梅山坪的老龙窑建于1970年,是用泥土和砖块依山坡而建,长36米,分为窑头、窑身、窑尾和烟囱,两侧每间隔一米设有投柴口,左侧有几处进出窑的门。古旧的窑棚早已瓷化,龙窑内部弥漫着时光的味道,这也是建阳地区唯一还在坚持使用柴烧制盏的最老窑场。

宋人烧建盏依靠柴窑,偶然性大,成品率非常低,除了大量烧制的黑釉、兔毫及个别鹧鸪斑,其他技术并不成熟。柴烧建盏像上了年头的老酒,看久了,会醉人,会上瘾。与其他能工巧匠的刻意为之不同,柴烧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建盏形态的正确理解和恰如其分的表现力。擅画者留白,擅乐者惜声;留点余地,是生命的智慧。正是因为不刻意巧而巧,“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使现在的柴烧仿古建盏少了刻意精巧的匠气,多了一份自然、古雅。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窑建盏
什么是建盏,多年高古瓷玩家整理这10大点建盏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建盏的电烧与柴烧区别
建盏古今第一代言人宋徽宗
建阳·吉水镇,探寻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建盏的前世今生
建盏烧制工艺研发有何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