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来评评课(2)

今天上午听的是新分教师李钰莹的课,李老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属于优才专聘的事业编。她上午讲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思考。

常规的评课模式往往是先表扬,后指出不足,但今天下午实在太忙,忙着上课,忙着开会,忙着批作业,忙着训学生,忙着去跑步……所以今天评课,更多指出不足,以冀促其进步。

1、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少问一些无思考价值的问题。

语文教学多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推进文本解读,所以,高效课堂的一大表现就是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是老师所抛出的问题一定要“稳准狠”,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逼近课文重点的内核。譬如,小李老师在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塑造时,问了两个问题,“周瑜结婚时多大了啊?”“而此时的苏轼年龄多大了啊”。诸如此类的问题应是无效的问题,不看注释,不了解背景,请问老师能知道周瑜有多大吗?所以,这些问题不必问,直接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另外,老师的问题最好要明确些,譬如“赤壁之战时那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单独写周瑜”,这个问题就很空泛了,如果孙权合适的话,作者写他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作者想借助个非常成功的古人来对比衬托自己的失意罢了,所以,这个问题不妨这样问:“作者在文中刻意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样就比较明确了,而且这种问法也比较接近我们考试的题型。

2、古诗词教学一定要重视对文意的理解。

考试时,为何学生不会分析诗歌,是没有思路吗?不是,根本原因是读不懂啊,而老师们在讲诗词时往往会忽略了对诗句的翻译,理解句子这是基础,读不懂诗词,何来赏析呢?譬如,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老师让学生分析其思想内涵,少部分基础好的同学或许能说出一二,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同学是分析不出来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读懂这句话。首先看“人生如梦”,为何苏轼会感慨人生如梦呢?因为一开始他就说了,“大江都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再牛的人物也是会死的,周瑜再帅,再有能力,不也一样完蛋了吗。他们都会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之中,何谈我辈呢?神马都是浮云。接着写“一尊还酹江月”,“酹”是凭吊、祭奠的意思,作者为何要凭吊明月呢?明月有何值得人去凭吊呢?前后对比,我们就知道,月亮是永恒的,大自然是永恒的,宇宙是永恒的。所以,任世事苍茫,月亮是岿然不动的,人应该去自然中寻求慰藉。一旦深刻理解了文本,学生自然能轻而易举地分析出苏轼的思想内涵了。

3、诗词是最美的语言,一定要带领学生好好赏析语言。

有些句子,老师也带领学生赏析了,但还是没讲透,老师只是告诉了学生意思,但学生还是没深刻领会这个字词用的妙处。譬如“乱石穿空”中的穿,老师只需做一个手势,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这个字的妙处了,就是高高地将手掌举起来,再问学生赤壁边的悬崖有何特点,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赤壁边的悬崖有两个特点,一是高,二是陡,并且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穿”字含义丰富,用词精准,换个其他词就达不到这个效果了,这就是用词的妙处。

4、教师要跳出任何资料,读出自己独到的思考。

一篇课文,难能可贵的就是教师要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切莫人云亦云,独立思考是一项很宝贵的品质。这个要求很高,在此不必详述。

任何课堂总是有遗憾的,虽然有些课我也没处理好,但我们都不应停止对完美的追求。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早晚会被这些后浪们拍打到后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娟:壮语盘空,情溢大江——听郑刚老师《念奴娇 赤壁怀古》有感
[必看]冲刺班课程资料--小学科目二主观题
点评江苏省优质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听课回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诗歌也可以这样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